第一个买的那个顾客。“就是这里,还送袖套,特别轻便。”
“拿一件我试试。”
十几个人,一股脑儿的试,完了又开始挑选袖套,都没跟朱旭日讲价,直接付了三十五件。她们一共要了十二件。朱旭日也顾不上吃饭了,让员工去给他买个中饭,他在这里守着。这会是工厂员工的下班必经之路,说不定能吸引一批顾客。还真让朱旭日猜对了,看到这边有人,不少路过的工人都过来看热闹,看到鸭绒服的质量好,又便宜,不少人都动心了。半天的功夫,阿梨寄回来的鸭绒服卖了大半。朱旭日感叹:“阿梨的眼光就是好,这么下去,估计明天就该卖完了。”
好些都是拿了两件,自己买一件,再给自家男人带一件。到了下午时,阿梨寄回来的衣服,只剩下三十件不到。寄回来一百一十八件,他拿了两件,员工拿了两件买了两件,秋生叔家一人一件,除去七件,就是一百一十一件。现在还剩下三十件没卖,就是说今天卖了八十多件。这个销量在县城来说是很吓人的。随便卖卖就是八十多年的销量。今天来卖的都是一些上班的工人,没敢要太艳的颜色,要了一些相对耐看的颜色。所以,剩下来的三十多件,都是颜色相对鲜艳的。这么鲜艳的颜色,工人们不太敢穿,除非是那些十七八的小姑娘。下午,下课时,阿兰来了店里。朱旭日让阿兰试穿了一件。“我明天穿去学校,看看能不能带动一部分。”
阿兰还挺喜欢这衣服的,轻便,颜色鲜艳,穿上去人都精神了不少。不过有点腥腥的味道。这是鸭绒服,有一股腥腥的味道也不奇怪。第二天温度还是不高。对于她们来说,太大的降温就让人有些受不了。怎么说呢,前天可能还在过夏天,转眼间就过上了冬天。锦兰今天穿的一件桔色的鸭绒服去上学,远远的,都特别的显眼。看到她进来,好些同学围上来:“锦兰,你这衣服哪买的,看着怪好看的。”
在她们眼里,只要颜色够鲜艳,就是好看。现在又不是前几年,衣服除了灰就是绿,没有别的颜色可以选择。现在不一样了,学生的穿着更加大胆。“这是鸭绒服,我自家在卖。”
锦兰大大方方的:“买衣服还送袖套。”
“你们家在卖,在哪里?”
有同学动心。“就在旭日家电店门口,三十五块一件。不过货不多了,就剩下三十件了,你们如果想要的可要快一点。”
昨天一天就卖出去了八十多年,这个结果是锦兰没有想到的。“我倒是想要一件,中午回去时,我跟妈妈说一声 。”
有几个通学的有些动心。这样的样子,在市里未必能买上,最重要的是便宜呀,三十五一件,相对棉服这些都算便宜的。锦兰在学校推销,朱旭日的女朋友同样穿着红色的鸭绒服是上班。按理说,这个天气是用不着穿的。但这两天降温厉害,算什么衣服的都有,何湘琴穿着去上班也不奇怪的了。一过去,果真成了亮点,大家都问在哪买的。现在这个年代,可不兴什么撞衫不撞衫的,只要觉得好看,大家买一样的都不稀奇。湘琴自然说是在旭日家电门口买的。于是乎,湘琴的同事们就去了。过去时,还有几个学生家长也在。剩下的三十件衣服,也很快销售一空。还剩下两件大码黑色的,大虎和二虎一人一件,阿梨寄回来的一百多件衣服,全部销售一空。晚上,朱旭日接到阿梨打回来的电话,声音是掩盖不住的惊喜:“阿梨,这生意好的你都想不出来,一百多件衣服两天时间不到,全部销售一空。”
不管算是店里的还是他们自己拿的,都有算钱。秋生叔那边他不想收钱的,但秋生坚持要给,说一是一,二是二,不要让账变得难做。所以一百一十八件,都是按三十五一件算的。除去本钱十五一件,这一百多件衣服一共挣了两千多块。朱旭日说什么也不要这个钱:“不用,这是你自己的主意,我也没出什么本钱,这钱是汇给你还是交给秋生叔。”
阿梨有些生气:“ 哥,我把衣服让你去取,就是说这生意你也有份。衣服只是个开始,也许以后我还会寄其它东西回来。就像家电店一样,我虽然不在家,但分红你也没少我的。”
说白了,她在家电店只是个顾问,都不带管的,但分红该怎么拿,朱旭日也没少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