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卷的工作交给了北东林书院的教习们,特别是申论,前几道材料题有答题点,还相对客观些,最后的大题完全是看考官的主观意愿,为了公平,最后一道大题由三位不同的教习批改,分数差距过大的话会送到钱谦益和李子明手里,由钱谦益和李子明这两位大佬裁定。
行测题的批改速度很快,不过大体成绩出来后李子明却摇了摇头,虽然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考生们成绩之差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绝大多数考生只在言语理解这一块稍微好一些,其他的基本都靠蒙,李子明原本还想找找有没有野生的人才,看起来他觉得是没戏了。
然而,一份得分高达八十三分的试卷引起了李子明的兴趣,评分的时候试卷是看不到名字的,李子明看到这份试卷,当即破例撕开了密封卷:
这是一个名叫程晓伟的人,李子明想了半天没想到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名人,他不禁感叹道“果然大明从来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给人才发挥的舞台。”
李子明于是点名要了程晓伟的申论卷前来查看,程晓伟的申论写的一般,特别是最后一题,他的想法颇为天真:
程晓伟认为防止出现建奴入侵的话应该重修辽东边墙,把辽东边墙的防御做好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辽东边墙根本没用,这人不看报纸的吗?”李子明吐槽了一下,他的一些观点会以化名的方式刊登在报纸上散发出去,李子明早就在报纸上表明了不再修建边墙的态度,但凡看过报纸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算了,也行这是个技术人才?”李子明看了一下程晓伟报考的职位,他报考的是财政部下辖的审计局科员,“倒是一个需要算学的。”
想了一阵,李子明觉得还是暂时收下这个人,等以后再看看情况。
接下来李子明又找了一阵,没有发现什么比较优秀的人才,这倒是让李子明比较遗憾。
经过一众教习加班加点,很快考试成绩便在半个月后放了出来:
刚起床不久的郑森便收到了下人传来的消息:
“少爷!辽东都司放榜了,文庙和官衙门前都贴了大大的告示,不少人正去看榜呢!”
郑森淡定地点点头,说道,“知道了,这事没必要去凑热闹,而且这种大事一定会刊登在报纸上的,咱们到时看报纸就行了。”
相比起郑森的淡定,袁天海就激动多了,他一大早便赶往文庙,文庙附近的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前往看榜的不只是考生,许多考生的家人朋友也跟着一起冲向文庙,使得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
文庙门前更是摩肩接踵,好不容易挤进去的袁天海却有些失望,他没有见到所谓的告示或者是榜文,明显是来早了,工作人员还没有前来张贴。
袁天海倒是有闲心看了看四周的情况,一众考生们有的兴奋地大喊大叫,有的三五成群不时讨论着什么,还有人划着奇怪的符号,念念有词,也不知道是在向哪路神仙祈求保佑。
过了一阵,万众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一队士兵走过来分开人群,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这几个人手里拿着卷起来的明显看得到字的长纸,显然正是在场诸人期盼已久的榜文了。
很快,有士兵架了梯子,在文庙门前的照壁上刷了胶水,接着那几张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长纸放了下来:
在场诸人稍稍有些失望,这放榜仪式也太简陋了,榜文也很稀松平常,是常见的那种白纸黑字式。
袁天海倒是无所谓,别说是白纸黑字了,就是白底红字,红底黑字,反正不管什么底什么色,关键是上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榜文上按顺序列了岗位名称名称,考中的考生名字,成绩以及名次:
袁天海有些焦急,他人老力衰,挤了半天都没挤进去,只看着围观众人中不时有人发出,
“我中了!我中了!”的欢呼声,甚至有人也不管身旁之人认不认识,抱着就是一顿兴奋的摇晃,也有人喃喃着,“不可能,不可能”,这显然就是失败者的自言自语了,还有人当场痛哭出声,也不知道是喜极而泣还是潸然泪下……
袁天海对这些人毫无兴趣,他本来想托人帮自己看一看,无奈在场诸人找自己的名字尚且自顾不暇,哪有空管他人中不中。
就在袁天海急得要哭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老袁,你中了吗?”
袁天海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贵人郑森以及自己的侄子袁树人。
袁树人笑道,“早就知道叔父一定挤不过年轻人,我就找郑公子来帮忙了。”
郑森让几个郑家仆人挤进来看有没有袁树人的名字,几个仆人得令之后奋力挤了进去,消失在了人堆中。
郑森一脸淡定的样子让袁天海感慨道,“郑公子一定榜上有名吧?”
袁树人替郑森说道,“郑公子位列职位第一名,领先第二名近三十分呢!”
郑森不自觉地勾起嘴角,他本来还以为自己的职位只有自己报名,没想到还有好几个人,这下子自己就是凭着实力考进去的了,额,虽然确实得到了一点小小的帮助。
等了半晌,袁天海有点着急,郑森对他说道,“老袁,不用急,那么多岗位,这里又这么多人围着,总归要等一会的。”
郑森的话刚说完,仆人大汗淋漓地过来说道,“禀少爷,袁……”仆人一时不知道怎么称呼袁天海,便说道,“袁老先生考中了!也是该岗位的第一名!行测四十分,申论六十九分,都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