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春本人也涉水逃回了去,没有跟李退之一样被俘,也没有跟薛巨成一样战死。 在寿州城下,官军两日歼灭叛军近三万人。 其中斩首一万七千级,俘敌万余人。已经可以称得上一场大胜了。 王林怀九次陷阵,正面将叛军大阵破开,更是被傅津川称赞“十荡十决之勇”。 随着援军来到,寿州的形势已经完成了逆转,叛军当下之求早就不是攻下寿州,而是能够退回江南。 而在连番战败之下,畏战的情绪也不免蔓延叛军各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能再战了。 这是叛军将领们的共识。 而寿州城中的官军,则大摆庆功宴。 傅津川亲临营中,与得胜之师喝了几碗酒,让这些士卒们一个个都极为兴奋。 这可是武安侯啊! 扬州大都督! 几碗酒之后,军士们继续狂欢,傅津川则带着一众将官在司马府上议事。 “今日填壕已经初见成效,明日继续驱使降兵填壕,此外敌军甬道已经修成了,看来是准备退了,想全歼叛军主力是难了,兵力还是不足啊...” 傅津川最初的谋划是一口气解决掉叛军主力,但现在来看,这点很难做到。 虽然经过连续两天的大胜,但叛军尚有数万人,说到兵力比起官军不满三万大军还要多些。 官军这边正阳和寿州原有兵力一万六千余人。 其中正阳守军两日战损约为两千人,还剩下三千步军。 寿州城,守城和这两日作战也折损不少兵力,总共还剩下七千余人。 而两日作战,骑军也有近三千余骑的折损。 总兵力现在不足三万人,虽然大部分都是精锐,但叛军目前凭借营垒固守,根本就不会给官军野战的机会,想要一口气吃下,就要攻坚克难,准备做好有大量的兵力消耗。 骑兵精锐对于攻打营垒这样的作战,完全插不上手。至于让骑兵下马步战,那就是暴殄天物。 但只依靠步军万人,想要攻下叛军营垒,更是痴人说梦。 因此一战而定的谋划算是落空了。 张杲见状劝慰道:“侯爷此战已经是立下殊勋,叛军即便能是退回江南,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不足为虑,可徐徐图之,不宜操之过急。”
雷勃也开口道:“张参军所言极是,侯爷率骑军绕道淮北,解寿州之围,并重创叛军,虽不能毕其功与一役,但其再无北进之力,足以笑傲当世。”
傅津川听到几人开口劝诫笑了笑,清楚这几人心中所想。 不过是担心他下命令不计代价的猛攻叛军营垒,毕竟这种事情很像是他这个年纪的人做的决定。 年轻气盛。 刚勇豪迈。 是八百铁骑就敢正面突击数万大军。 是一时兴起就敢手格猛虎。 这样的人作出什么样的不顾后果的决定,似乎都足以让人意外。 不过这两人显然是不够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傅津川心态上的转变。 但他很明显不想解释这些,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性格容易冲动,那敌人岂不是更会这样认为? 就如同方蛟一般,还想着要利用复杂地形设伏兵埋伏他... 他巴不得所有的对手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但他的敌人,很可惜,并是这样的想的,最起码眼下这些不是。 叛军大帐之中,赵德钰越来越沉默寡言。 薛巨鳞在安丰大营,寿州大营这边就是刘台卿和李子春在主持军务。 “寿州城下这种地形,官军的铁骑绝难抵挡。今日李都督在城外抵挡北军铁骑之际,我军连续挖了三道壕沟,并且布置了拒马鹿角,修筑了甬道,只等水师一到,就可分批退往庐州和巢县。”
叛军的水师大部分都在巢湖,毕竟若是全停留在淝水沿线,官军水师要是突进到巢湖,把淝水和巢湖的封住,叛军水师就会被困死在淝水之中。 “...明日,北军会继续填壕,但其步军少,不会强攻大营,只需要守住营门口即可...” 刘台卿的话音刚落,却有人质疑道。 “刘都督,武安侯傅津川此人骁勇善战,又性情果敢,难道不会让骑军下马步战吗?”
说话的人是前将军赵成浚,他可是对傅津川的勇猛记忆犹新,和州之战若不是身边的护卫及时搭救,他就被那一箭射穿了。 那个距离,那个准头,这箭术可以说是他生平仅见了。 还有五骑冲阵,那场面这辈子他都忘不了。 能作出这种事的人,自己就敢如此搏命,要说他会有多爱惜士卒性命,赵成浚也是不怎么信的。 刘台卿却笑道:“前将军可知道,训练一个骑军士卒朝廷要花费多少?训练一个重甲骑军士卒又要花费多少?”
“即便刨除军马损耗,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军士卒,仍旧是要比步军耗费的多!”
“且武安侯虽然年少,但观其用兵,虽有行险,但自和州之战后,却愈发沉鸷重毅,顿兵在建邺城下,收复建邺这样的殊功,他都能忍得住不去攻城,而是分遣诸军收周边要地。”
“想来,和州之战后,必定是有重要之人劝谏...武安侯也算的上从善如流了...” 接下来的话刘台卿没有说,眼下一个不会强令官军进攻本方营垒的武安侯,算是利好。 但这样的人,一个能听得进旁人意见的傅津川,其实从长远来看更加难对付。 不过现在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能把眼前的燃眉之急解了,对叛军来说已经是烧高香了。 至于长远,有没有长远都是未知数呢。 刘台卿的论述,让众人心下安定了不少。 第二日,官军还是照常的让降卒负土填壕。然后用弩箭远程压制叛军大营。 但却没有派遣步军强攻营门。 而另一边,安丰城的叛军悄然撤出了城池,乘着夜色渡河前往安丰大营与薛巨鳞部配合。 已经给得知了自己兄弟,薛巨成已经战死的消息,薛巨鳞却来不及悲伤。 虽然甬道修好了,但官军要是不顾伤亡的硬攻过来,叛军肯定会打崩。 问题就是官军能不能,或者说愿不愿意承受这样的伤亡。 好消息是,看起来果真如刘台卿所说的,官军不愿意骑军精锐去消耗。 坏消息是,朝廷的援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