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事的诏书,自然是最长的,郑和洋洋洒洒地念了半天,总算是将封赏念完了,北平系的官员将领和建文旧臣都收到了和他们之前的付出对等的回报,而对于其他官员的安排,朱棣显然也是早就打好了腹稿。靖难四年,被建文贬谪的官员数不胜数,而大明现在是需要安稳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许多官员回到岗位,所以除了那些上了奸佞榜的官员,朱棣大方地表示既往不咎,哪怕是盛庸平安这样恶心自己几年的将领,只要肯投降,一律官复原职,总之朝廷现在的空缺一定要填满,江山一定要尽快安稳下来。能想象朱棣写到这里的时候肯定是死死咬着牙的,平安盛庸这种给他添了几年堵的将领,他难道真的想放过?只是江山虽然已经在手,但舆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自己的身上已经被打上了反贼的烙印,这没办法,所以早点把一切都安稳下来,是他现在最为急切的。凡事要看得失,忍一时的恶气,换来江山稳固,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再说了他现在是皇帝,真想要秋后算账,谁跑得掉?本着这样的心思,朱棣算是做出了最为宽容的选择,和他打过仗的将领,写奏折骂过他的文官,一概既往不咎,反正除了恨得牙痒痒的那几个人,其他人只要缩了脖子当良民,从今以后就一起齐心协力治理天下。当然,这样的态度未免有些讨好和退让,不过朱棣很早就清楚了一点,那就是当皇帝虽然天老大地老二看起来很爽,但实际上不一定是来享福的,朱允炆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坐上了这个位置,为君之道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般简单。很显然这样的态度让百官都放下了心,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朱棣一上位就追着之前打过仗骂过他的官员找麻烦,能放下一切,他们也好彻底站到朱棣这边。关于人事的安排就这般过去了,这份圣旨宣读的时间最长,等到郑和念完,抱着各种心思的百官都松了口气,毕竟这登基的仪式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可还没等他们拜下去,郑和反手又摸出了一份圣旨!百官瞠目结舌,没完了吗?朱棣怎么跟太祖朱元璋一样,是个工作狂?这可是你的登基大典啊,又他娘的不是朝会。郑和清了清嗓子,继续念了起来:“江南四府,复洪武税赋,四方水灾干旱,俱免除两税,且地方官府须得开仓济民,后向朝廷禀报,着都察院锦衣卫遣官吏巡视地方,有瞒灾不报、有灾不赈者,逮捕法办!新朝初定,各地官府,宜以抚民安军为重,有奸贪者,重罪!京官七品以上,外官县丞以上,各举一人,量才撰用,如有贪污,连坐!”
明明是六月,却仿佛有一阵冷风刮过金殿,百官都想不到,登基大典还没完,朱棣居然已经开始施政了!这份圣旨是关于税赋和吏治的,一是要平衡天下税赋;二就是表明朱老四他重视灾情,如今他当了皇帝,谁要是再敢往灾情里伸手,别怪他翻脸不认人;第三嘛,就是关于反贪了,能看出来朱老四对于贪污的痛恨程度和朱元璋有得一拼,在登基大典上就颁布反贪令,摆明了是要让官员们手脚放干净点,而让高级官员举荐人来考察做官,则是因为朱老四发出了警告,刀已经磨亮了,谁要是觉得脖子上顶个脑袋累,朱老四不介意送他们一程,有预备官员,到时候官员紧缺的情况若是也好处理。对比起前三份诏书,这一份可以算得上是恶意满满,很显然朱棣没打算把登基大典这么糊弄过去,永乐四大诏,第一道推翻建文,第二道摆明出身,第三道安抚群臣,而第四道,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百官,他朱老四不是朱允炆那种可以糊弄的皇帝!建文四载宽政,解去了洪武朝百官瑟瑟发抖的寒霜,而如今听闻了这道诏书,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想法。官员的日子,又要难过了!……“哎哟,靖国公,走慢点!”
大赦天下的结语之后,朝会散了,顾怀刚刚走出大殿,身后一道喊声就响了起来。可惜顾怀丝毫没有已经成为大明一等爵位国公的觉悟,压根不知道别人在喊他,只是一边想着事情一边往外走,直到袖子被人扯住,他才惊讶回头,拉住他的居然是曹国公李景隆。此刻的李景隆全然不复之前顾怀在金陵见他的落魄模样,满面春风地开口:“陛下登基御极,这天下也就定了,之前一直没能找个机会感谢感谢靖国公,今日可一定不能再错过了,就秦淮河的醉香楼...”顾怀明白过来,眼下可不是在打仗了,朱棣一登基,他也就跟着鸡犬升天成了大人物,之前压根没想过的权贵之间的交际,此时却是自己找上了门。不去吧,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李景隆好歹也是堂堂国公;可去吧,眼下事情这么多,秘谍司、锦衣卫、军营...他哪儿有心思去喝花酒?大概是看出了顾怀有些为难,李景隆两手一拍:“是了,靖国公可不比我这闲散日子,新朝初定,怕是还得再忙上一段时日,不急,不急!”
这么给面子,顾怀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和李景隆肩并肩走下金銮殿外的长阶,闲聊道:“之前略有得罪...”“嗨,靖国公太客气了,说这些做什么,”李景隆摆了摆手,“若不是靖国公一番点拨,今日景隆怕也还是那副食不知味的模样,哪儿有如今风光?这等再造之恩,说两句又如何,打骂也是要得的!”
顾怀瞠目结舌,他是真没想到李景隆居然会变成这副模样,想当年李景隆也是指挥过几十万大军的人,怎的如今变成了讨好型人格?这话说得忒不要脸了。这话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还没走出多远,身后又有人追了上来,是和顾怀关系极好的郑和,他向着李景隆行了一礼,然后对顾怀说道:“陛下在正心殿等你。”
顾怀点点头,正想跟着郑和折返,郑和又笑道:“其他人可都寻着宅子了,就你还没个住处,丹书铁券袍服仪仗往哪儿送?难不成送到军营?”
顾怀这才想起自己在金陵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不过锦衣卫的那处小院倒是可以凑合着住几天,正好这些时日应该要忙不少锦衣卫的事...“靖国公还没个住处?这可不成,我那儿刚好有多的宅子,靖国公若是不介意...”顾怀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拱手笑道:“那就多谢曹国公了,没个住处确实不方便,刚好可以借住段时日。”
脚步声逐渐远去,李景隆脸上的笑意浅淡下来,他本是想把宅子直接送给顾怀的,但顾怀说是借住,他还能硬送不成?他看着郑和的背影,砸吧砸吧嘴,内宫大太监,两个都和这顾怀关系不浅,又是靖难第二功臣,还握着秘谍司和锦衣卫...他甩甩大袖,转身走下台阶,上次的投机让他挣足了回报,而这一次,他决定把注全压在顾怀身上。谁和朱棣比较亲近?是他这种投靠过去的大臣,还是顾怀这种跟着朱棣白手起家的新贵?今日朝堂的气氛就已经很古怪了,尤其是在封赏建文旧臣的时候,看着吧,北平系官员和建文旧臣,早晚要闹起来。该站队了!……正心殿,朱棣换下了龙袍,只穿着明黄便服,正看着六部刚刚转送过来,这段时间积压的折子,听见脚步声,他看向走进来的顾怀:“你接收了锦衣卫?”
顾怀点了点头:“是,陛下。”
裴昔一走,锦衣卫群龙无首,顾怀本就是秘谍司的主官,于是也暂时管起了锦衣卫的事情,只是这几天军务繁忙,他实在没时间去锦衣卫看上一眼。“既然进了京城,秘谍司也不该独立设司了,就并入锦衣卫吧,”朱棣思忖片刻,“而且接下来处理奸佞,缉查百官,总不好再让你一直出面,毕竟是国公了,这种脏活,也该换个人来做。”
顾怀心中猛地一沉,朱棣...对自己起了戒心?的确,秘谍司,锦衣卫,这种间谍衙门,不可能一直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尤其是如今江山已定,朱棣还需要锦衣卫秘谍司去替他稽查百官的情况下...这是多大的权力?顾怀亲手带起了秘谍司,如今又把锦衣卫握在手里,再加上国公的身份,那岂不是说以后他只要起了心思,任何人都可以被锦衣卫屈打成招?朱棣需要一个绝对服从绝对没有异心的人...他此刻动了合并秘谍司和锦衣卫,并且从顾怀手中拿走的念头,是担心顾怀权倾朝野?才刚刚登基,就开始为以后考虑了么...顾怀虽然能想通朱棣的想法,眼底还是浮现深深的阴霾,拱手道:“...臣遵旨。”
“你觉得纪纲怎么样?”
顾怀悚然而惊,纪纲?朱棣动了让纪纲接手锦衣卫的念头?兜兜转转,居然又回到了这条路上?他发现并提拔纪纲,然后又打压纪纲,甚至对纪纲产生杀意,都是因为纪纲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后,那留在史书上让人不寒而栗的痕迹。如今朱棣又动了这样的心思?这是来自历史洪流的无情嘲笑么?“纪纲...允文允武,又在锦衣卫和秘谍司锻炼过,还在金陵潜伏过一段时间,确实适合,”顾怀微微垂首,他知道这不是在询问他的意见,“臣也认为,纪纲做锦衣卫指挥使,会很称职。”
朱棣颔首道:“他做了半年多的马夫,忠心是没得说的,那就他吧,官面上的事情,总要有个人去做,俺思来想去,除了你,也就纪纲适合了,秘谍司和锦衣卫你移交给他,也是时候...收拾一些人了。”
他眼底寒芒绽放:“他们莫非以为俺真的那般好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