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八闽剑津市建阳区特产,属于夏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它所用的釉水为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
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
建盏创烧于唐末、五代之初,两宋时期因为斗茶原因盛极一时,没于元初,绝于元末。
直至一九八一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八闽省轻工研究所和原建阳市瓷厂等大批机构的专家经数年研究试验后,成功烧制出仿古建盏,断承六百余年的建盏古老工艺才得以恢复。
由于建盏烧制的材料含铁量比较高,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中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
而窑内的温度并非都一样的,就比如中心和角落两块区域的温度就有所不同的差别。
所以就算同一窑烧制出来的建盏在颜色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烧制建盏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温度的掌控。
通过控制温度来烧制建盏,以此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和纹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算你把温度控制运用到极致,能不能得到想要纹理还是有概率问题的。
因为建盏的烧制纹理也是最不可控的,只能说技术占一半,运气占一半吧。
建盏的纹理一共分为六类,分别是兔毫、油滴、鹧鸪斑、乌金、曜变和杂色釉。
其中曜变盏最为难得,是六大建盏中出品率最低的建盏。
而在曜变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宋朝出现的曜变天目。
他的颜色会随着光线不同角度的照射,颜色也会发生变幻。
那绚丽的窑变色彩犹如宇宙星空,神秘而美丽,世间罕见。
宋朝现存的完整的曜变天目盏还有三只,可惜现在都在脚盆国那,被脚盆国奉为国宝。
建盏的主要材料有黄泥、粘土、红土、釉石。
第一步就是制作胚胎,将黄泥、粘土、红土等为主要原料按制盏要求进行配比,加入辅助材料草木灰等材料,放入池内浸泡、搅拌成浆。
用一百至二百目网筛过滤再浸泡、搅拌、过滤。
重复五道六次后,制成膏状泥,密封放置于遮阳处陈腐。
使胚泥达到组织均匀、细腻、无可见杂质,水分为百分之二十六到百分之二十八,细度为过一百目筛余量小于百分之零点五。
而这过程的陈腐时间需要再十五天以上。
由于肖云毅的时间比较急,没有那么多陈腐的时间,所以直接买了成品土。
把土固定在轮盘上后,接下来就是拉胚了。
建盏的外形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
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
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
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
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
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
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
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
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肖云毅一共做了二十个建盏,每种类型都制作了五个。
之前说烧制白瓷出羊脂白玉瓷是有概率的,但肖云毅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然而建盏烧制出来的纹理却更不可控,能烧出什么纹理,除了做到对温度细微的控制外,其他只能靠运气了。
这次烧制能烧制曜变色,那非遗参加的活动就稳了。
如果能还原出曜变天目,这作品可以直接被列入国宝了。
不过这种概率有点小。
在幻境中烧了一辈子的的建盏,烧出曜变色,他还是有一些把握的。
但要烧出曜变天目,对他来说,就是买彩票中五百万的概率了。
拉完胚后,肖云毅就把它们摆在架子上自然风干,等明天航母烧完就可以给他上釉,然后开始烧制。
把东西收拾一下,肖云毅伸了个懒腰,今天的活干完了,下午可以偷个懒了。
咦,对了,今天好像忘了开直播了?
算了,成品没出来,网友们估计没兴趣看自己玩泥巴。
我不浪费他们的时间也是为他们好,他们应该谢谢我才对。
想明白后的肖云毅就不再纠结了。
这时不少在等肖云毅开直播的网友们如果知道了肖云毅的想法,绝对会毫不犹疑的一屁股坐死他,顺带再崩两个屁。
看了一下时间,才十点多,肖云毅就拿着柴刀朝竹林走去。
这段时间郭正阳老是要和他抢摇椅,没办法,肖云毅只能再做一把。
选了三棵大小适中的竹子,用柴刀砍了下来,随后让大牛帮忙拖回来。
到家时,张婷婷和肖清雪已经回来了,一大一小两人各拿着一把小号锄头正在院子的墙角处挖着。
应该是在种花,肖云毅没去打扰她们,自己拿出工具就开始制作起了竹摇椅。
做到一半的时候,陈秀珠就喊大家吃饭了。
吃过饭后,肖云毅继续制作自己的竹摇椅。
花了半个小时,摇椅就搞定了,之后肖云毅又在摇椅上刻上各种花纹,好不漂亮。
用刷子把竹摇椅清洗一下,再用布把摇椅擦干,然后心满意足的坐上去。
随后拿出手机打开音乐软件,播放古典音乐。
接着躺在摇椅上,双目微闭,神情好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