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你瞧瞧,你小妹多聪明,连这样的好东西都能做出来!”
看着那纸张,老二也是神色骄傲。
他轻声笑道:“小妹自然是聪明,小时候就古灵精怪的。”
王老太太越看手里的纸越欢喜,没瞧见小女娃身影,她疑惑道:“映雪那几个孩子呢?咋还没看见人影?这又是跑到哪里去了?”
一旁的老三哼了一声,不知道是生气还是在笑。
“还不是老四,一听说这纸不能擦屁股,当时就扯着嗓子哭了!小妹答应老四再做一些纸出来,那个小混蛋才没继续掉眼泪!”
说罢老三冷笑一声:“也就是小妹顺着他,要不然我得要把老四那小子屁股打开花!”
王老太太叹了口气:“谁说不是,老四这孩子从小就粘着映雪,没一点当哥哥的样子!”
王老太太小心地把那些纸收好,这才说道:“老三你也别为了这事伤神,老四年纪小,说不定长大了就会好些!你想想,你小时候不也是那样?淘气得很!”
“祖母,我那是淘气,老四那是磨人!看以后离了小妹他咋活!”
王老太太听着,脑子里却想起了从前的事。
两个孩子这样亲近,说不定也是缘分。毕竟要不是有她小孙女,老四当初可是要被活活饿死…
那时候哪有那样好的奶给老四喝?
可她小孙女愣是眼都不眨一下,弄出了那么多…
她小孙女对于老四来说,无异于救命恩人一样的存在。
王老太太抬起眼:“真说起来,老四这命都是映雪给的,要不是映雪,发大水的时候老四怕是要被饿死!”
家里有米糊糊,那又能挺的了多久?再怎么样也没有奶好呀!
“祖母你这话说的倒没错,这些剩下的纸张晾晒好了,我先放到小妹房里去。”
看着老三的动作,王老太太笑眯眯应了一声。
“去吧!”
此时老王家院子的另一处。
三个小娃娃正在晾晒着刚做好的纸。
老四瞧着纱帘子上那一层肉眼可见比之前厚了许多的纸,一脸傻笑。
可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忍不住惊叹道:“小妹,你可真是太厉害了!这树皮麻头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都能被你做成纸!”
“就是这做起来又锤又打的实在是费力气!”
“要不是剩了这么多的纸浆,我都不好意思求你帮忙做纸…”
苏映雪弯着眼睛笑:“不麻烦,其实很好玩!四哥你那天还说要帮我再多做些纸呢!”
做这么累的活还能说好玩的人,也就只有他小妹了!
老四小身子一顿,一脸哀怨:“我那时候不是以为这纸是用来擦屁股的嘛!哪想到是用来写字的...”
他贼兮兮瞧了宋玉书一眼,顿时话锋一转挺直了小身板道:“不过我答应过小妹你的事情,一定会说到做到!小妹下次再做纸张尽管叫四哥来!”
苏映雪笑眯眯应道:“好!”
老四心下好奇,忍不住问:“这些纸什么时候能做好?小妹你都不知道用足衣擦屁股有多舒服,比那些竹片子舒服多了!等这纸好了,你一定要试试!”
苏映雪抬头瞧了瞧,这才说道:“今日日头大,估计傍晚就能晾晒好。不过也说不准,毕竟今日做的纸这样的厚,干的慢一些也说不定…”
只要有纸,老四也不在乎是早是晚。
他瞧了宋玉书一眼,把苏映雪拉到一旁。
“四哥,你做什么呀?”
只见老四神秘兮兮催促:“小妹你快闭眼,四哥给你看个好定西!”
“什么呀?”苏映雪睁着水灵灵的杏眼问。
“嗨呀,小妹你先闭上眼睛!可不许偷看!等我拿出来你就知道了!”
“好,我不偷看!”苏映雪抿着嘴巴笑。
见自家小妹听话的闭上眼睛,老四这才伸手在背后掏啊掏。
“好了小妹,你快瞧瞧喜不喜欢!这…这是四哥给你的礼物!”
只见几根又长又细的羽毛被老四攥在手里,献宝似的递送到苏映雪面前。
那树皮色的羽毛上带着深色的点,像是墨不小心滴在上面。
阳光下,那野鸡翎子发出自然的光泽。
老四舔了舔干裂的嘴巴,心里很是没底!
他小妹屋子里那木匣子百宝箱似的,里面啥都有!
什么银裸子金豆子,还有那珍珠夜明珠,多得是!这野鸡毛与那些宝贝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
老四抬眼,紧张地等着苏映雪开口,手掌心都急出了汗!
只见小女娃笑眯眯把那几根鸡毛翎子抓在手里,脸上露出两个甜滋滋的小酒窝:“谢谢四哥,我喜欢!”
苏映雪小脸蛋露出笑容:“一会我就会屋子里去,把这野鸡翎子放到我的木匣子里去!”
老四一听,顿时咧着嘴傻笑起来!
这时候只听苏映雪脆生生道:“四哥,你闭上眼睛,我也有好东西给你!”
说罢,她一双杏眼四处寻觅,待瞧见举着簸箕乘凉的宋玉书眼睛一亮!
“宋哥哥,你也来!我有好东西要给你!”
宋玉书循着声音,很快便信步走过来。
还未等小女娃开口,他便摁住苏映雪正掏着兜子的小手率先开口:“有什么好东西你自己留着,不要随便给别人。”
闻言,苏映雪从兜子上挪开眼神,无奈道:“可是宋哥哥不是被人呀!再说,四哥也有份呢,又不是只给你一个人的!”
这话说完,苏映雪才恍然发现宋玉书那清冷的面容愈发冷淡,看着像是生气的模样。
苏映雪小脸蛋更是一脸迷茫。
难不成,她是说错了什么话?
自家小妹想送的东西,绝不能送不出去!谁要是让他小妹不顺心,那就是和他过不去!
老四狠狠瞪了宋玉书一眼,吼道:“我小妹给你的东西你都敢不要?不行,你必须得收下!”
那架势,仿佛宋玉书敢不答应,他就冲上去咬一口,给苏映雪解恨!
宋玉书一脸无奈,清冷的面容微动。
寄住在老王家,王老太太当初并未收下多少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