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歌提出疑问:“既然高进投诚的消息传递到了重庆,为何明升不在重庆就地将高进擒住?何苦派人跑到武昌半路截杀?”
高慈答道:“重庆与应天相隔千里,应该是消息传递过去时已经晚了,高进早就到了大明的地盘上。明升无奈才派出杀手截杀的。”
毛骧道:“高慈,这些年圣上待你不薄啊,你为何要反叛?”
高慈叹了声:“唉,谁让我全家人的性命都在明升手上呢?我也想跟伪夏划清界限,在应天安安稳稳当我的千户。奈何.....毛指挥使、常大使,你们也是人生父母养得。应该知道父母比天大的道理。”
毛骧道:“别说这些话讨人同情了!你的命谁也保不住。不过你招认的倒也痛快,且看在多年同僚的份儿上,我可以保证给你一个体体面面的死法,不会让你受苦。”
高慈道:“那就谢指挥使大人了。”
常歌追问:“你在应天城中还有同党么?”
高慈道:“我是明升派到应天来的‘孤狼’。没有任何同伙。明升给我指令,都是派人到应天来。指令传递完毕,派的人立即返回重庆。”
审讯完高慈录完供状已经是寅时了,也就是后世的凌晨三四点钟。
常歌道:“指挥使,这份供状是否要明日一早承报圣上?”
毛骧摇头:“就别等到明早了。现在咱们就去坤宁宫见驾。已经寅时了,圣上此刻肯定已经醒了。”
洪武帝是一个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的人。他每日只睡两个半时辰。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出恭,就是与群臣议、批阅奏折。后世的篮球明星科比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大明的洪武大皇帝知道凌晨四点的应天城是什么样子。
刘寒月请示:“毛指挥使,高慈如何处置?”
毛骧吩咐道:“将他押入诏狱,严加看管,等待圣裁。”
高慈道:“毛指挥使,常大使,我还有几句话。我这些年深受皇恩,与诸位也有着同僚之谊。若不是父母家人的命掌握在明升手上,绝不会替明升办事。横竖我已是将死之人了,请你们原谅我的背叛。”
毛骧叹了声:“唉,自古忠孝难两全,你选择了孝,自然会成为一个不忠之人。你应该知道圣上是如何对待不忠者的。”
常歌许诺道:“高慈,你放心,我会给你选一口上好的棺材厚葬你。”
常歌随着毛骧进了坤宁宫。
大明后世宫制,无论是外臣还是没被阉割的家奴锦衣卫都不能进入后宫。彼时则不同,大明刚刚建立,宫廷制度尚不完善。亲军都尉府这群皇帝家奴有急事可以到坤宁宫请求见驾。
洪武帝召见了常、毛二人。二人将高慈刺杀高进之事完完本本的禀报了洪武帝。马皇后在一旁给洪武帝伺候茶水,亦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洪武帝赞赏道:“常歌,你这招引蛇出洞用的好啊!高进跟汤和、傅友德他们谈完了巴蜀的军情,在常人看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其实不然!高进是降臣,如果一个降臣在应天被人暗杀,朝廷的脸面何在?你不仅挖出了亲军都尉府里最大的内鬼,还帮朝廷保住了脸面。”
常歌拱手:“这是微臣的本职,圣上谬赞了。”
毛骧询问:“敢问圣上,该如何处置高慈?”
洪武帝道:“白绫赐死吧。”
马皇后却替高慈求情:“圣上,臣妾以为不能杀高慈!”
洪武帝问:“哦?为什么?”
马皇后道:“我大明以孝治天下。高慈之所以冒着杀头的风险跑到应天当内鬼,无非是因为孝道使然,他不想眼睁睁看着父母和家人死于明升之手。他绝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且高慈这些年无论是在拱卫司还是亲军都尉府办差,都兢兢业业,颇有功劳。臣妾以为应该免去他的死罪。让他在亲军都尉府中戴罪立功。”
马皇后是个善良的人,无论是对待臣子还是对待敌人。
洪武帝思索良久,没有表态。
常歌忽然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洪武帝问:“常歌,你想说什么?”
常歌道:“请恕微臣斗胆。微臣赞同马皇后的观点。如今应天城中,有不少当年陈友谅、伪元、陈友定、张士诚派入的内鬼。陈友谅等人已死,他们成了断线的风筝。微臣以为圣上应该颁布旨意,若这些内鬼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身份,一律不予追究,保留在朝廷中的原职。”
洪武帝道:“你是说,将高慈这个内鬼当成弃暗投明的榜样?”
常歌道:“圣上英明,微臣就是这个意思。”
洪武帝思虑再三:“传朕旨意。陈友谅、伪元、陈友定、张士诚等人派入朝中内应,若主动承认身份,一律不予追究,保留原职。伪夏内应高慈,主动承认身份,准其保留亲军都尉府千户职位,戴罪立功。”
常歌、毛骧叩首:“臣领旨。”
洪武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今后亲军都尉府中的核心机密之事,就别让高慈插手了。”八壹中文網
天蒙蒙亮。常歌来到了迎春院敲了大门。迎春院的龟公睡眼惺忪的打开门,抱怨道:“哪有大清早就来女票女人的?”
一见是常歌,龟公立马改口:“啊,是常大使啊。”
常歌笑道:“我是来办正事的,不女票女人。我又不是徐辉祖。快去叫醒你们掌柜。”
不多时,帖木儿来到了常歌面前。
帖木儿问道:“常大使,这么早有何贵干?”
常歌道:“带我去见高先生和湘竹姑娘。”
帖木儿领着常歌进得一个雅间。雅间内空空如也。
常歌惊讶:“高先生和湘竹姑娘呢?”
帖木儿笑道:“常大使别担心。一行有一行的门道。富商官员来我们这种地方玩女人,总是怕家里的母老虎来捉奸。故而上等雅间之内都有密室,本来是防母老虎们的,这回则是用来防刺客,二者殊途同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