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唐诗剑诀 > 第398章 三宝(保)太监郑和

第398章 三宝(保)太监郑和(1 / 1)

出任南京守备太监后,郑和住进了私人府邸。

出于对父兄等亲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幼年家庭生活的眷念,其府邸仍依其原姓称为“马府”。马府所在的街道也因之而得名马府街。

在南京内守备厅忙完一天政务后,每当夜深人静,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郑和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忆起儿时与父母兄妺在一起的快乐情景。回顾自己的大半生,不觉已步入晚年,仍孑然一身,心中不禁充满无限伤感,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这时,郑和忽然产生一个想法:何不把哥哥马文铭的儿子过继至南京府中抚育?然后在南京安家立业,这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中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做法。

郑和公务缠身,不便回云南老家同哥哥商量此事,便派人到云南迎接哥哥马文铭一家人来南京观光游玩。

郑和作为朝廷重臣地位显赫,在云南昆阳家乡受到地方官员和乡亲们的尊敬,弟弟派人迎接自己全家到南京参观游玩,自然令马文铭十分高兴。

在南京游览之余,兄弟俩共叙衷肠,马文铭感到弟弟一切都好,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后人,自己没有什么可帮助弟弟的,如果将一个儿子过继给弟弟,弟弟就有后人了。

一日,哥哥马文铭在与郑和的闲聊中提起将自己一个儿子过继给他为养子,此议正中郑和下怀,两人不谋而合。

马文铭的长子马恩来聪明知礼,郑和十分喜爱,因顾虑哥哥不舍得,故迟疑没有开口。

马文铭看在眼里,主动要求把长子马恩来过继给郑和,郑和自然十分满意,满口答应。

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赐封郑和为“三保太监”,郑和十分高兴,正式将哥哥马文铭的长子马恩来过继为养子,取名郑赐。

郑赐后来生育两个儿子,长子郑万选、次子郑庭选。郑和的后裔主要有三支,分布在云南、暹罗泰国清迈和江苏南京。在云南故乡的一支系郑恩来长子所繁衍,其中一部分人在清代末年不堪官府压迫迁至暹罗泰国清迈,并与当地人通婚,现今泰国这支后裔约有二百余人,留在云南的一支约百余人。第三支则是由郑恩来次子繁衍的后代,主要留在南京,现有约二百五十余人,该分支还有二百余人左右后移居苏州。

迄今,郑和后裔子孙已繁衍约有二十余代。

当然此乃后话。

关于是否下西洋的辩论,以明宣宗朱瞻基的恩准得以重启。

在南京的日子里,虽远离了波涛汹涌的海洋,郑和仍心系大海,对海洋和航海事业充满向往。工作之暇,郑和与王景弘召集人员继续收集各类航海图经,进行整理,形成了全幅下西洋航海图。

不知是否因为下西洋的辩论,在辩论没多久,宣德五年1430年一月,朝廷中反对郑和下西洋活动的主要人物户部主事夏原吉即病故。

但另一名支持下西洋的锦衣卫指挥使王九亦挂印而去,自此消失于朝堂之上;但不知为何,江湖上渐渐多了关于“唐诗剑诀”的传说……

明宣宗朱瞻基尚且年轻,且自幼追随明成祖朱棣,对万邦来朝却是何等的向往。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五月端午节,明成祖到南京东苑观看击球、射柳游戏,邀请文武大臣、各国使节一起观赏。在击射游戏进入高潮时朱棣十分高兴,笑着对身边的皇太孙朱瞻基说:“今天华夷之人欢聚,朕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万方玉帛风云会,你思对之。”朱瞻基想了一会儿,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明成祖大为赞赏,满意地点了点头。

下西洋之辩论,无胜者。

但明宣宗朱瞻基其实心向王九一方,但对朱棣向来的大手笔亦颇有微词。朱瞻基年轻时亲眼目睹了西洋各国来朝的盛况,心中早就有效仿祖父派遣船队下西洋的想法,无奈夏原吉等人极力阻挠,只能放弃。

在郑和停止下西洋的近十年时间里,来华的海外使臣越来越少,仅有邻近的占城、暹罗、爪哇等少数国家偶尔还派使臣来华朝贡,距离较远的阿拉伯地区和非洲东海岸国家和地区很少再派来使臣。随着夏原吉的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他了。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明宣宗朱瞻基决定重启下西洋活动,颁诏任命郑和、王景弘为正使太监,前往海外,“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此时的郑和,已年近花甲之年,两鬓花白,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欣然接受了任务。

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宣德五年,朝廷停止了一切下西洋活动,十年的水浸日蚀,许多船只需要修补、加固以至更新,物资需要筹备、集中,水手、舵工、民艄、医生、通事等人员需要重新配备,有无数的准备工作要做。

九月七日,郑和派洪保太监等赴苏州,为下西洋准备船舶和物资。

宣德六年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以郑和忠心辅佐三帝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敕封他“三保太监”。郑和小名“三保”,又信仰佛教,佛教有“佛、法、僧”三宝,所以人们又以“三宝”或“三宝太监”来称呼郑和。

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体现了百姓对郑和的尊重和敬仰。

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三宝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传说。

修缮天妃宫碑郑和接到明宣宗准备下西洋的诏令后,心中欣喜异常。他不顾年老体衰,立即与王景弘等人商讨具体方案,布置船舶、物资的准备工作。同时,郑和还奏请朝廷重建南京净觉寺。

净觉寺是南京的第一座清真寺,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宣德五年1430年因火灾被毁。此时恰逢郑和准备七下西洋,重修净觉寺便显得格外迫切。不几天,明宣宗敕书郑和批准重建奏议,其工匠及材料费用可于南京内监官或工部支取应用。

重建后的净觉寺规模有了较大扩展,北起砂朱巷,东南至大街,西达马巷,成为南京进行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同时,由于多年停止下西洋的一切活动,全国各地的天妃庙逐渐荒圮。为表示对天妃海神的尊敬,郑和又派人对南京、太仓、福建长乐等地的天妃宫庙进行了维修。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诡道求仙,从将自己炼成傀儡开始禅天九定 苟在神话世界温铭王管事 人道永昌陈胜赵清 不问仙路梦里桃花三千年 洪荒之仙路漫漫 西游世界:我穿越成了一棵歪脖树 西游,我体内有九只金乌姜尘 穿进副本刷男主 不问仙路 江湖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