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水浅出王八(1 / 1)

“周技术员,欢迎,欢迎。”

沈福国望着面前颇为秀气的女子,心里有些犯嘀咕,这刘主任送来的是技术员还是下乡的知青?

看着模样,跟陈阳也差不多大呀。

“你好。”

周静秋很瘦,瓜子小脸,透着一抹稚气。

两条辫子就这么搭在身后,她光站在这村头就显得遗世独立,与众不同。

这是一个城里人,而且是一个气质绝佳的年轻女子。

也怪不得沈福国看着她心里会犯嘀咕,刘福春一开始见到周静秋,心里也打鼓。

这技术员不都是天天下田间地头,晒得乌漆麻黑的几十岁汉子么,哪有这么年轻的姑娘当技术员的。

周静秋话不多,沈福国和刘福春心里都有些忐忑,一时之间场面也冷了下来。

“周姑娘,你好,我是沈家坝村的下乡知青,我叫陈阳。”

望着眼前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她身上仿佛带着一股风,让人一眼望去就觉得干净澄澈。

“你好,周静秋。”

她的回答依旧简单,不过却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相比于其他人,她对陈阳显然是更亲近的,或许是身份上的接近使然。

这些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她经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她早就已经麻木了,或许,接受苦难才是她在这个世上存在的意义吧。

“周技术员,这个稻花鱼还有清野塘养殖水产的想法就是陈阳同志提出来的。”

“听说陈阳同志还参加了高考呢,说不定过会儿就是大学生了。”

刘福春估计也是感觉到了气氛有些冷场,看周静秋跟陈阳还能多说两个字,连忙引话题。

“稻花鱼如果处理的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伴随水稻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可以滋养虫子和浮游生物,鱼吃虫,鱼粪肥水稻,互相循环。”

“还可以搭配一点其他物种,类似黄鳝和泥鳅,能达到疏通水稻水下根系的目的,这样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听到刘福春的话,周静秋这才来了一点兴致。

她望着陈阳开口,显然,对于陈阳提出的稻花鱼理论,周静秋是做了一定研究的。

“水浅王八多。”

“这水田里水位肯定比不上池塘,就算咱不放鱼苗,涨水跑进来的螃蟹,王八和泥鳅黄鳝也不少。”

“只是怎样控制稻田水位,既能确保稻花鱼的成长,又可以避免水稻根系腐烂,还有不使用农药,怎样防虫,以及不施用化肥如何保证水稻产量,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解决。”

很多问题陈阳没办法跟刘福春还有沈福国讲,没法子,刘福春也才初中文化,沈福国更是大字都不认识一箩筐,没有共同语言。

“嗯,这个确实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

“现在距离明年开春还早,按照皖省的气候,种二茬稻理论可行,我们可以先划分出一部分区域,然后控制水位,来做一组数据对比。”

“你说的,水位,防虫,以及施用农家肥,这些因素作为变量,相同因素情况下,控制变量,我们就可以实验出最佳的方案。”

听到陈阳的话,周静秋显然来了兴趣,原本以为到了地方,可能又是自己一个人去摸索情况了。

可是现在看来,似乎有一个懂自己想法的人了。

陈阳挑了挑眉,控制变量法,在各种学科都被广泛应用,特别是物理学和生物学。

周静秋的做法,中规中矩,但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当然这个时节的降水量还有气候跟春耕时肯定是不同的,到时候还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不同时节,想要控制水位需要花费的代价是不同的。

可是他们肯定是没办法等到春耕再来实验的,只能利用现在的二茬稻,做一期实验。

“还有一点,就是鱼苗的大小,水稻的生长周期只有几个月,等到了割稻子的时候,肯定得收鱼了。”

“鱼苗太小,几个月根本长不大,鱼苗要太大,养殖成本太高,那这利润就差了。”

陈阳不懂稻花鱼怎么养,可是他懂做生意。

前世稻花鱼之所以没有持续性的发展下来,无非就是养殖成本太高,养鱼和种稻子两头不讨好。

控制水位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可不小,再加上这养鱼的投入,万一涨水,鱼都跑没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个也是一个问题,不过一般的话,二两到四两的鱼苗最佳,鱼苗到时候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市水产公司的鱼苗培养基地。”

“二三月份放鱼苗,七月份左右收割,四到五个月的生长周期,能长到半斤到一斤左右,这利润和投入……”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有饲料喂鱼,纯靠田里的那点浮游生物,这鱼儿四五个月能长半斤已经了不起了。

这买鱼苗也是要钱的,所以周静秋也不确定这稻花鱼能不能赚钱。

不过这些陈阳心里自然有数,前期只是实验,等野塘搞起来,鱼苗完全可以自己培育,这样一来,养殖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等包产到户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这粮食产量上来了,完全可以试试让周静秋用苞米杆子,糠麸还有苞米粒搭配制作一点养鱼的饵料。

这年头不像后世,还没法去打什么纯生态养殖的噱头,大家有吃就不错了哪会管是不是野生和家养的。

这时候养殖业畜牧业也不发达,至少水产这一块,还是野生为主。

后世稻花鱼走的中高端路线,通过物以稀为贵,抬高售价来抵消成本的法子,这会儿根本行不通。

不过陈阳也没想让乡亲们赚什么暴利,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能比单纯种田多增加一部分收入,那就行了。

一亩田增加一点,一整个村子下来,那也不是小数目的,这年头货币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哪怕一亩田增收五十斤鱼,达到一斤以上,那也是二三十块钱,沈家坝村有两千亩水田,就算符合稻花鱼生长环境的只有四分之一,那也有五百亩。

这可就能增收一万多元了!

沈家坝村六百多人,平均到每个人,增收也达到将近十六块了,在这个大家每年工分平均下来,也不过十几二十几块钱一年的农村里,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了。

哪怕有成本,就算打对半,一年也有八块钱了,这个年代可不少了,关键这是可持续性的。

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把着粮还能赚钱,这已经非常好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一心想在末日当咸鱼 仙界唯一团宠,我靠垂钓系统横着走 脑海里飘来一座废品收购站鬼谷仙师 三尺神明胜己 雷布斯排行榜 重返1987 缘起缘落皆有你 午夜麻将馆 四合院:火红年代小地主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