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爸妈之间的区别了。
要是正常情况,彭父看儿子有做个体的想法,他才不会想着说要给他再架座桥呢,
肯定是想办法打消他的念头,让他知道个体可不好干,
就算他之前小打小闹的挣了些钱,那谁知道这钱能不能一直这么赚呢?
都不是长久之计,在他们看来当然还是稳定最重要。
而且小儿子京大毕业,就算从普通科员做起来,那升职也不会慢,
他自己虽然是部长,手上有些权力,但是这辈子只能到这里了,
谁知道儿子有没有可能往上走一走呢?
没有官迷的男人是少数。
就是村里地里种田的,好些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要他们当个小生产队长什么的,那都是抢着当的。
彭母跟她丈夫就不太一样,或者说大部分女人跟男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比起自己的想法,她们更在意孩子的想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控制欲超强的母亲也有不少。
彭母虽然特殊时期吃过一些苦,但是她大部分时候的日子都过的不错,这也造就了她随遇而安的性格。
她不是那种会盯着儿子,一定要让儿子照着她的想法做事的人,
当然了,这种也有限度,像她二儿子那种要出国的,她就接受不了了。
毕竟现在出国跟后世出国可不一样,基本是出去了,就是这辈子不再见了,
哪家父母或者说有几个父母受的了这个?
但是这小儿子在彭父那里就是特殊情况。
彭父在一开始知道儿子准备干个体户的时候,出乎彭母意料之外的,竟然没发太大脾气,
只是说了句让他不要后悔,然后就当看不见他了。
不过也就几天,接下来可能他自己过了自己那关,对小儿子跟之前还是一样的态度。
彭母是不知道他丈夫当初去唐城接人的事,现在那场景都还会出现在他脑子里,
唐城当初的惨况用炼狱来形容都不过分,不是喊他去认尸,而是去接人,他都要拜一辈子菩萨了。
他当初看小儿子说要考大学都没指望他真的能考上,他是觉得小儿子只要活着就可以了。
而且彭越程在这里面也做了大的贡献。
可能后面彭父会后悔没逼着儿子进政府机构,
但是现在他觉得儿子在身边也挺好的。
彭母一看丈夫都不说什么了,她就更不会说了。
彭越安其实一拿到请柬,就想着择日不如撞日,当天就把请柬送去。
但是被他妈拉着聊了很久请客的事,耽搁了一下。
现在国家对个体户是有政策扶持,但是他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肯定没有直接找负责人了解情况来的快。
国内的市场非常大,他做了几年的生意已经非常有数了,
不过国外的市场更容易挣钱,只是很多事,比如各种政策相关方面的,不说解读怎么样,
很多关卡都很复杂,这是一定要找人带一带的,
不带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要交多少学费,那就得因人而异了。
但是他第二天晚上去拜访的时候,才知道人去京城开会了,说是要去一个一周左右,
他只能先把这事放放。
这一周他就一边忙生意的事,一边跟朱小琴电话沟通房子的事,
房子的事总要有人忙,朱小琴现在忙的抽不出空来,那就只能彭越安上了。
彭越安虽然给了他妈一千二百块,但是这钱买了冰箱就结束了。
继续让他妈管房子的事,今年家里所有的开销都没了。
他回来几天已经明显感觉到他哥和他嫂子意见非常大了。
这钱的事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这毕竟他们自己的小家,肯定要按照他们心里的想法来办,
长辈的审美跟年轻人的审美肯定不一样。
朱小琴的相机又一次派上了用场,她在整理教辅的间隙,翻了翻报社一些往年的关于家具的资料整理,
拍了不少照片洗了出来寄给了彭越安。
如果要找跟照片一致的家具,那就是故意在为难人,
她知道彭越安有时候突然脑子也会轴一下,所以特意打了个电话给他,让他差不多风格一致就可以,其余不必强求。
两人都觉得自己的节奏不错,所有的事都在推进,但是在彭母眼中可就不是这样了,
别的不说,他们现在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还没做,
两人办酒的日子是定了,但是证还没有领啊!
虽然现在还有好些地方结婚不专门去领证,
但是这些地方里绝对不包括申城。
“早知道年后你们就该立刻来申城,把证先领了。”
“妈,你这话说的,小琴报社事那么多,之前还有学校的事,哪里是说来就能来的。”
“你别老把小琴拿出来当借口,你自己也没着急!”
什么叫拿小琴当借口,彭越安真觉得自己冤枉,
他前天刚送完请柬,跟他胡伯伯聊了会儿,准备这两天再去拜访拉拉关系的,
但是被他妈催的只能赶紧打朱小琴电话,联系她,问问她什么时候能抽空来下申城,他们先把证领了。
而这个时候,朱小琴刚在出版社开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