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到了梁州,青雀找与黑影去挑选做腊八粥的食材。之后,青雀便进了厨房准备起来,黑影在一旁打起下手。而李青和虹桥则去购买鸡鸭鱼肉,以及其他的东西。
有墨离泾在,他们也不需要安排人照顾和保护颜秦。只好抢了其他人的活来干,不然他们会很清闲。
待颜秦休息好后,墨离泾便带她出门走走。看到街上到处是卖吃的摊子,颜秦忍住不让口水流出来。她对墨离泾说道:“离哥哥,我们可以一直买东西吃吗?”
“可以,让秦儿从这头吃到那头,都是可以的。”墨离泾宠溺的看着颜秦,说道。
“好耶!”颜秦很高兴,只差没有跳起来。她拉住墨离泾的手臂,抬头看着他说:“离哥哥可要说话算数哦。”
墨离泾用手指勾了一下颜秦的鼻子,笑着说:“秦儿放心,你看上哪个我都给你买,不用给我省钱。”
“我要那个。”颜秦指着挂糖皮的山楂说道,“看起来很漂亮哦。”
墨离泾大方的掏钱,对卖山楂的摊主说:“老板来半斤。”
颜秦赶紧拉住墨离泾,小声说:“我只要一两就可以了,离哥哥你能吃那么多吗?”
“没事,吃不完的我拿着,你想吃就可以直接吃。”墨离泾想着看颜秦的架势,今天肯定会吃很多东西,到时她肯定会觉得撑。山楂很开胃,他觉得他应该提前给颜秦备好。
“嘿嘿,好酸。”颜秦已经从摊主手中接过糖山楂,掏出一颗吃了起来。她一脸的满足,又微微皱起眉头来。
而后,她又拿出一颗递到墨离泾的手边。墨离泾没有伸手去拿,而是低头直接吃下了它。颜秦顾着吐嘴里山楂的核,没有注意到墨离泾的动作。
直到手指上传来酥酥麻麻的触感,她才发现。她不由自主的抽回了自己的手,又有些害臊的瞪了墨离泾一眼。
墨离泾则是发出了愉悦的笑声“嘿嘿嘿嘿!”摊主在旁看着两人的动作,说道:“公子和夫人感情真好。”
颜秦听到这话,吓得赶紧跑开,她可不是墨离泾的夫人。墨离泾也是难得露出了笑脸,掏出一大串钱递给摊主。
摊主没想到,自己难得说一句管闲事的话。竟取悦了墨离泾,还得到了这么丰厚的回馈。这些钱哪只买那点糖山楂,已经够他们一家六口半年的口粮了。
不等摊主缓过神来,墨离泾已经去追赶颜秦:“秦儿,等等我。”
颜秦没有答应墨离泾的话,因为她看上了另一个吃食。对跟上来的墨离泾说:“我要这个。”她手指的是用泥炉烘烤的羊肉锅盔,刚好出炉的锅盔散发着特别诱人的香味。
摊主是位大嫂很会来事,看到颜秦来了赶紧给她介绍起来。“姑娘,我这个锅盔是自己改配方做出来的。里面包的是羊肉,保证姑娘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不等颜秦再说话,“来五个吧。”墨离泾已经说了他要的分量。
摊主看到他们的穿着,知道他们是大方的人。而且她也敏锐的发现眼前这位公子很喜欢那位姑娘,只要她能让这位姑娘满意。没准她就发了,赶紧推销起其他的东西:“两位要不坐下来食用,正好休息休息。我这里还有用羊奶做的茶,一碗两文钱。”
墨离泾是有些想尝尝,他以前也喝过羊奶。除了有股膻味外,对身体却很好。摊主说是羊奶做的茶,相信味道会好一点。他想要颜秦喝一些,问道:“秦儿要不要试试?”
“好呀!”颜秦对这些不知道的东西都很好奇,自然不会拒绝。
坐下后,颜秦问墨离泾:“那个饼子是叫锅盔吗?”
“是的。”
“为什么叫锅盔呀?”颜秦很不理解,这个名字好奇怪。
墨离泾耐心的解答颜秦的问题:“传说锅盔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最多的说法是军队行军打仗时烙制大饼,但又无炊具,借用头戴的头盔制作,因形似锅盖而名"锅盔"。锅盔之名何时得来,难以考证。”
“那你怎么知道的?”颜秦佩服墨离泾知道这么多事情,她继续问道。
墨离泾一本正经的说:“书上看的,据说锅盔在周朝称‘肉饼’又名‘糁san’,用牛、羊、猪三种肉加稻米粉(最远古用熬制极烂的稻米,现在大家都是加面粉来做了),捣成肉糜调味,用“油膏”煎制而成。”
“哇,听起来很不错。”
墨离泾很满意颜秦看自己的眼神,他不禁得意起来:“那是,秦儿要想知道的多,得多读书。”果然重点在这里,还是展现了他好为人师的一面。
“哼”颜秦哼一声,扭头不看墨离泾得意的脸。
墨离泾赶紧哄哄:“秦儿,锅盔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你听不?”
“那你说吧!”颜秦没好气的说,心里也对摊主翻着白眼:怎么还不上茶和锅盔。她都被墨离泾给说饿了,她可要生气了。
“听说以前打仗的时候,一个秦兵带着锅盔上了战场。当敌军射过来的乱箭,扎在锅盔上。他以为自己死了倒在地上,很久了他没感觉到痛,于是试着把箭拔出来后,发现自己没事。而敌军的箭,被他用来射杀敌军。后来他把锅盔分给一同御敌,也活下来的同伴吃。这个消息在秦军中传开,秦兵一一炮制,也成了秦国军队获胜的一大秘诀。“
听到墨离泾说的这么传奇的故事,颜秦自然是不信的。她知道自己只是读书少,可还不傻。“我才不相信,你肯定是骗我的。”
“姑娘,公子没有骗你,这些都是真的。”摊主端着锅盔和茶走了过来,搭着他们的话说道。“奴家家乡在胡地旁边,以前经常听家里的老人说起。”说完,她又知趣的走开,把空间留给墨离泾和颜秦。
颜秦喃喃自语:“想不到锅盔背后也有故事。”
“秦儿,任何事情背后都是它的故事,这个世上从来不缺故事,就缺发现故事的眼睛。”墨离泾感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