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不会在意别人是否嘲笑自己,尽可能的多吃多喝才是唯一的目标,虽然,李安现在并不缺钱,但有些食材是皇室特供,在皇宫之外,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刚刚吃完的六盘小菜,就有两盘是特供美食,是京城市场买不到的。
新上的三盘热菜,全部都是肉食,看上去油腻腻的,闻着充满了醉人的香气,在后世人看来,油腻腻的食物很让人倒胃口,但在大唐这个时代,能吃到油腻的食物则是一种幸福,毕竟,这个时代物资相对比较匮乏,遇到灾荒之年,能不能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就更别提油腻的荤腥了。
李安一样尝了一口,第一盘是牛肉,而且,这牛肉肉质非常鲜嫩,很明显是一只不大的牛犊,朝廷禁止百姓宰杀耕牛,但牛肉是很可口的肉食,所以,皇室和贵族都不会遵从,总会找出各种理由,让牛和牛犊受伤,从而为宰杀提供足够的理由。
第二盘是羊羔肉,吃起来非常芳香可口,尤其是配料比较齐全,吃起来自然很香。
第三盘肉更好吃,而且给李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但一时半会却想不起来这是什么肉了,不过,看样子,好像是一张手掌。
‘熊掌,这一定是熊掌。’
李安突然想起,自己在白狼山曾射杀一头熊瞎子,吃过熊肉的味道,的确与这相同,这确实是熊掌。
不过,熊掌可是稀罕的美食,李隆基居然这么大方的,让每位臣子都吃一口,这让李安有些意外。
古代的森林之中,确实有比较多的灰熊,但数量还是无法与牛羊相比,所以,即便是皇宫里,也不会有太多的熊掌供应,就更别提举行大规模宴会的时候,让所有臣子吃上熊掌了。
但李安左右看了看,的确是每位大臣的身前,都摆了一碟熊掌,货真价实的熊掌。
‘皇宫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熊掌呢?照如此吃法,黑熊很快就绝种了。’
李安心下感到诧异不已。
一曲歌舞结束,李隆基看向众臣,大声道:“诸位爱卿,可认得这盘中之物?”
“陛下,微臣只认得两盘,牛肉和羊羔肉,这第三盘是何种肉食,口味竟如此鲜美?”
“陛下,微臣也不认得这第三盘肉,而且,从未吃过。”
“陛下,这似乎是熊掌吧!”
多数臣子都没有见过熊掌,不过,还是有大臣认得熊掌的。
李隆基大笑道:“这就是熊掌,诸位爱卿今日能吃上熊掌,应该好好感谢安胡儿,这些熊掌全都是安胡儿进献给朕的,朕觉得吃不完,就让诸位爱卿一同品尝了,哈哈!”
“熊掌,原来这就是熊掌啊!”
“今日有幸吃上熊掌,真该好好感谢安节帅啊!”
“哈哈哈!”
众大臣皆向安禄山表示感谢。
安禄山一脸笑意的向众大臣行礼,并表示营州山中有的是黑熊,日后还会进献更多的熊掌,以让众大臣吃过够。
作为一向喜欢讨好皇帝和朝中大臣的安禄山来说,只要能讨好这些人,让这些人支持自己,他付出这些熊掌,完全是值得的,安禄山麾下有数万兵马,大规模围捕黑熊,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众大臣大部分都没有吃过熊掌,听说盘中之外是养生美食熊掌,全都认真的吃了起来,恨不得将其全部吞入腹中。
李安原本吃的很欢,就差一点就吃完了,不过,一听是安禄山进献给皇帝的贡品,胃口突然就没了,把最后剩下的一点仍在了盘子之中。
安禄山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但全力讨好李隆基,还想法设法的讨好朝廷中的大臣,如此,皇帝和大臣们都支持他,他的地位自然扶摇直上,又有谁能阻挡他呢?
‘安禄山这恶贼进献的熊掌,不吃,坚决不迟。’
李安心里这么想,但熊掌早已被他吃了大半,仅剩不足五分之一,而且,这五分之一熊掌所散发的香味,让他有些难以抗拒。
不对,安禄山是恶贼,但熊掌无罪,既然这熊掌已经献给皇帝,那就是皇帝的,这么好的美食,不吃岂不可惜。
‘不管了,先吃了再说。’
李安还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将剩余的熊掌全部吃完。
由于知道熊掌的养生作用,所有的大臣,都在不知不觉间,将一盘油腻腻的美食给吃了个精光,吃完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很快一股油腻感就冲肚子里涌出。
油腻腻的熊掌的确非常美味,但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心里也会产生油腻腻的感觉,这种感觉就表示吃多了,凡是吃多了荤腥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油腻之感。
很多受不了油腻之感的大臣,已经开始喝酒,以压制突然冒出来的油腻感。
李隆基轻轻抚摸小腹,无奈道:“熊掌太过可口,一不注意就吃多了,上汤。””
鱼朝恩闻言,小声道:“陛下,御膳房准备了一种蔬菜,可解心头油腻之感。”
“什么蔬菜?”
李隆基轻声问道。
“回大家,是豆芽,清脆爽滑,非常可口。”
鱼朝恩介绍道。
“豆芽?朕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啊!”
李隆基疑惑的看向鱼朝恩,随即下令道:“既然都准备好了,还不快快上菜。”
“是,大家,已经送上来了。”
就在鱼朝恩准备前去催促的时候,刚炒好的豆芽已经端了进来。
每一名大臣身前的案子上,各有两盘豆芽,分别是黄豆芽和绿豆芽。
李隆基诧异的看着眼前的黄豆芽和绿豆芽,自言自语道:“豆芽,这就是豆芽。”
疑惑了一番之后,便亲自夹了一块绿豆芽放入嘴中,轻轻的咀嚼,并微闭双眼,露出了非常愉悦的表情。
“清脆爽口,很有嚼劲,正好可解腹中油腻之感,不错,非常不错。”
李隆基夸赞了一番,随即看向鱼朝恩,问道:“这豆芽是何时出现的,朕以前从未吃过。”
“大家,此豆芽是李将军府邸下人无意中发明,并做成了炒菜,昨日才献入宫中,大家当然没有见过了。”
鱼朝恩轻声解释道。
“李将军,哪个李将军?”
大唐姓李的将军太多了,李隆基岂能猜到是谁。
“大家,是右龙武军中郎将李安,李将军府邸的下人发明的,而这些豆芽则是李将军献给宫里的。”
鱼朝恩解释道。
此刻,不但李隆基感到非常好奇,满朝文武在品尝豆芽的味道之后,也全都露出了惊诧的表情,并互相询问对方是否吃过豆芽。
那震惊的表情,丝毫不弱于吃熊掌时的表情,毕竟,熊掌很多人没吃过,但是听说过,但豆芽却是不但没吃过,而且,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更重要的是,豆芽的味道非常可口,而且,一看就是豆类所生发,似乎,日后不难吃到。
李隆基看向李安的方向,见李安正在埋头吃喝,嘴角轻轻一笑,看向众臣子,再次大声道:“诸位爱卿,你们可知这两盘菜为何物?”
“陛下,微臣从未吃过这种美食,不知为何物。”
“陛下,刚才的熊掌已经堪称极品美味,这盘小菜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很显然,这么大臣是因为吃熊掌吃的太多腻歪了,才会认为豆芽比熊掌好吃。
“陛下,这食物上有绿豆和黄豆的豆皮,应该是黄豆和绿豆泡水长成的芽儿。”
“没错,的确有绿豆和黄豆的豆皮,是豆类的芽儿。”
众大臣仔细一看,豆芽这道菜里面,的确有很多绿豆和黄豆的豆皮,这岂不足以说明,这两样菜就是绿豆和黄豆泡出来的芽儿吗?这些大臣可都是大唐的精英人才,岂能想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李隆基笑道:“这道菜就叫豆芽,是李安府邸下人摸索出来的食物,李将军昨日才将其献入宫中,诸位爱卿可真是有口福了,尤其是刚吃过油腻的熊掌,再吃这种爽滑的豆芽,这感觉真是太好了,李将军,日后,宫中的豆芽就由你供应了。”
“是,陛下,微臣遵旨。”
李安刚刚吃完最后一口豆芽,起身应道。
李隆基轻轻点头,歌舞继续,菜肴美酒继续上。
“李将军,这豆芽真的是你府邸下人所造?”
“李将军,这豆芽不就是绿豆泡入水中,所发出的芽儿吗?”
“李将军一道豆芽菜,让我等享受了人间美味。”
身旁的众大臣,开始向李安搭讪,不过,李安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吃喝上,对众大臣的问候,始终保持敷衍和客气。
毕竟,李安也看得出来,很多大臣是想掏他的话,从而了解生豆芽的技术,为自己生豆芽做准备,这些属于商业机密,李安当然不会告诉别人了,尽管别人通过长期的实践,也能够总结出来,但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李安与兄弟们可以赚很多钱。
见李安用微笑敷衍,众大臣也毫无办法,不过,豆芽很明显就是豆类放在水中生发的,在很多大臣看来,这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自己回去照做,也完全可以生出豆芽儿。
安禄山吃了几口豆芽,表情有些不悦,尽管这豆芽的胃口很好,但这豆芽的存在,削弱了他的熊掌所带来的效应。
安禄山为了讨好皇帝和众大臣,派出千余兵马,在山中大肆捕猎黑熊,并将大量熊掌献入宫中,为此,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但付出如此大代价所取得的成果,却被李安所进献的小小豆芽给彻底破坏了,自从豆芽端上来,几乎所有大臣都在谈论豆芽的相关问题,似乎完全忘记自己刚才吃过熊掌的事情了,这让安禄山颇为无奈和愤恨。
“父亲,我们进献这么多熊掌,结果却不敌李安的两盘豆芽,真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熊掌。”
安庆宗一脸愤恨的瞪向李安。
安禄山担忧自己儿子的话被大臣听到,忙小声呵斥道:“逆子,给我闭嘴。”
安庆宗被自己的父亲训斥,忍着气低头不说话,但心里的郁闷却无处发泄,憋得极为难受。
接下来,宫女们又端上来好几盘菜肴和美酒,另外,歌舞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场的环境还是颇为欢快与谐和的。
在歌舞告一段落之后,大殿内的文臣开始斗诗,不论官位高低,都在摆弄自己的文采。
李安作为武将,自然不敢瞎搀和,免得作诗不好被人笑话。
一名作诗起劲的大臣,突然进言道:“陛下,文臣作诗有甚意思,不如让诸位武将作诗,让我们体验不同的风格。”
“对啊!武将作诗必然充满豪迈之气,非我等文人可比啊!”
这些大臣显然是故意的,就是想看武将的笑话,毕竟,很多武将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作诗太难为他们了。
李隆基却不会考虑这些,或许他也有心刁难这些武将吧啊!顿了顿,看向安禄山,轻声道:“安胡儿,你先来一首。”
说完似笑非笑的看向群臣。
这显然是要看安禄山的笑话,以调节宴会的气氛,安禄山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诗他是不会做的,但随便说个像诗的句子,他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是,陛下,臣好好想想啊!”
安禄山呵呵傻笑,顿了顿,摸着肥胖的肚子,一本正经道:“营州有一胡、名叫安胡儿,今生无所求,只对陛下忠。”
说完呵呵的大笑起来。
“好诗,果然是好诗啊!哈哈!”
李隆基一脸高兴的鼓掌,这首诗没有太多的内涵,但充满了一股拍马屁的味道,让他听了舒服,而且,以安禄山的文化水平,能做出这么一首五言绝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可谓是超常发挥了。
众文臣心里鄙视,但表面却笑呵呵的夸赞安禄山,赞叹安禄山做了首好诗,其实,则是讽刺安禄山的诗,狗屁不通,满是马屁的臭味。
就在这时,几名太监,拿来了文房四宝,准备纪录刚才众大臣做好的诗,当然,也包括安禄山做的那首。
李隆基看向众大臣,正色道:“作诗更要写诗,下面再有作诗的,不必读出来,默默写在纸上即可,这也省的誊抄了。”
“陛下圣明。”
李隆基笑了笑,看向李安,轻声道:“李将军,你刚刚平定爨地,想必心有感,不如,作一首诗,以抒发心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