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谈判,武国没有参与。
苏秦和李千军返回自己的封地,
镇南军也撤回了齐州。
三家分晋谈了两天就结束了。
南梁、北梁、魏国将晋国分成了四份。
北梁占三成,使国土横贯东西,成为了武国的一堵墙。
魏国得到了三成,从魏国、南梁、晋国原本的交汇处,斜着切割开,直通十万大山的大风口。
剩下的,归属于南梁。
不过,虽然南梁得到了四成,但其中有一半分给了陈钊列。
复夏会的地盘,在魏国、北梁、南梁三家的交汇处。
三家对其形成了包围之势。
虽然这地方四面受敌。
但陈钊列欣然接受,毕竟有个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
地盘虽然给了陈钊列。
但各国,是不允许他建立国号的。
毕竟各国都不希望,中原土地上,再出现一个大夏。
至少现在不行!
……
晋国从中原版图上的突然消失,让中原以及外族都是一头雾水。
毕竟一切来得太快了。
真是没反应过来。
尤其是晋国的百姓。
就是睡一觉的功夫,睁开眼,自己就变成魏国人、或者南梁、北梁人了。
复夏会地盘的百姓最惨。
连国家都没了……
在各国百姓疑惑的时候,
各国官员已经撸起袖子,开展接收国土的相关事宜。
而没拿到国土的武国,也没闲着。
尤其是武帝,
已经连续三天加班到几近破晓。
太子和魏忠见了心惊胆战,但又不敢规劝……
与武帝一同加班的,
还有杜玄、刘知禄和兵部尚书褚半桥。
此时,
已入午夜,
御书房中灯火通明。
殿中摆着三张矮案,供杜玄三人使用。
桌子上放着夜宵。
夜宵旁,放着叠起来有一掌厚的宣纸。
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的,是每年各军所需的军费。
三人已经算了三天两夜,还是不够精确。
武帝放下碗,喝了一口清茶,问道:
“如何了?”
杜玄三人赶忙放下碗筷,伏身叩拜,呼道:
“还请陛下恕罪,军费尚未精确。”
武帝点点头,道:
“不急,每年各军所需军费太过庞大,若想算个精确,确实是难为你们了。”
杜玄抬起头,道:
“陛下,臣,欲谏言,还望陛下恕罪。”
“恕你无罪,说吧。”武帝道。
杜玄道:
“陛下,臣以为,将军费直接拨至各军,容易造成下方将士贪墨成风之态。
初时或许无伤大雅,但久而久之,必定会腐朽军营。
致使每年军费流入私囊!”
武帝颔首,道:
“杜爱卿所言有理,朕准备成立军监司,直达天听,负责监管各军使用军费的情况。”
杜玄思量片刻,道:
“陛下,可有合适人选?”
武帝微微摇头,道:
“军监司的人选,暂未定准,杜爱卿觉得谁合适?”
杜玄道:
“陛下觉得,苏侯爷如何?”
武帝倒是认真的在思考。
刘知禄和褚半桥惊诧地看了一眼杜玄。
二者心中不由得感叹:
这老家伙,到底是哪边的?
前不久还和琅琊侯关系不错。
这怎么今天就将人家扔到火上烤了?
坑朋友都不带眨眼睛的?
站在武帝不远处的姬玉峰也在思考着。
良久,
姬玉峰道: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杜大人所言可行。
若说朝堂之上谁最不可能贪墨,谁最怕死,也就只有这腰缠万贯的苏秦了。”
武帝轻笑一声,道:
“看来是上天注定啊!”
陛下这么说,事就算定下来了。
刘知禄和褚半桥不由得在心中对杜玄竖起大拇指。
该说不说,
论心狠,论坑人不眨眼,唯有率领御史台,监察百官的右相杜大人了!
武帝唤道:
“峰儿!”
“儿臣在!”
“拟旨,封琅琊侯苏秦,军监司统领,其麾下配额百人,由他自己选定!”
“是!父皇!”
姬玉峰来到属于他的矮案,开始拟写圣旨。
不多时,便写好了。
拿给武帝盖印之后,连夜送往琅州。
而御书房内,
三位大人继续挑灯夜战,计算军费。
他们要在五天之内算出来,然后送往户部与各军。
之后,便是每年年初固定从户部拿钱,拨款下放了。
核算军费这件事,武帝并没有让其他人参与。
连掌管钱财的户部,和制造军器、修建城防的工部都不得染指。
为的,就是以防牵扯的人多了,有人会从中作梗。
毕竟,这是一次变革。
从今以后,各军就会自己负责制造军器和城防建造、维护等等事项了。
户部和工部的职权会被大大削弱。
但各军办事会更加快捷、方便、灵活。
以后各军的重大事项,直接报给陛下审批,盖上大印后,便可动钱了。
如此一来,中间省去了很多环节,大大缩短了工期。
也减少了环节太多而引发的大面积贪污腐败。
现在环节减少了,出了事,直接找固定几个人就好了。
一些小鱼小虾,已经是摸不到钱了……
武帝的这一举措,会短时间内让武国的兵马再上一个台阶。
让武国拥有更加强壮的臂膀,迎接日后的各种战事。
陛下看着忙碌的三人,又看了一眼姬玉峰。
眼中,满是不舍……
他长舒一口气,打起精神,握紧手中的毛笔,
伸手掀开了,
下一份奏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