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金銮殿内。
文武百官依次入殿,各立于御道两侧。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群臣缓缓起身。
“陛下,河东撤藩一事,已经基本完成,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经将杨凌的人全部清除,换成了我大唐朝廷的官员。”
刚一开朝,大殿之内,吏部尚书便走了出来,上书道。
李秀微微颔首。
有项羽率领十万大雪龙骑,坐镇于太原城,那河东之地谁人敢动,自然掀不起多大风浪。
“此次撤销河东藩镇,各方节度使反应如何?”
李秀笑着看向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神色一凛,“启禀陛下,据臣所知,范阳、平卢、朔方、河西、陇右等各大藩镇,在得知陛下攻灭河东后,皆有不小动作。”
“他们调兵遣将,彼此之间联络频繁,恐怕对朝廷不利,陛下不可不防。”
听得兵部尚书这话,朝廷群臣皆面色剧变。
完了完了!
这些藩镇,摆明了是想造反啊!
“这些藩镇,必是看到了河东藩镇的下场,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杨凌,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密谋联合起来造反!”
九门提督脸色煞白地道。
这么多藩镇节度使,要是都同时造反,那还得了?
岂不是整个大唐帝国的一半地盘,都要反叛朝廷?
更要命的是,别的节度使不算上,光是这五大藩镇节度使所掌握的兵力,加起来怕是都远超百万之数!
朝廷怎么可能招架得住?
纵然项羽是一位将帅之才,就朝廷那点人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那些藩镇节度使的联合之军?
群臣皆哭丧着脸,他们早劝陛下不要对藩镇动手,陛下偏不听!
这下倒好,虽说削平了淮南和河东两大藩镇,但却激怒了其他节度使,得不偿失!
剩下的这些藩镇,这下怕是对朝廷动杀心了!
“陛下,天下节度使若齐齐反叛,我大唐皇朝危矣!”
御史大夫神色焦急,“陛下,朝廷应当速速派人前往各大藩镇,陈说利害,并送上金帛美姬,安抚各镇节度使,消除他们对朝廷的敌意。”
“御史大夫所言极是!”
尚书仆射也是跳了出来,言辞恳切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只要能够挽回其中几个藩镇,我大唐皇朝的危机,便可缓和不少!”
“陛下,臣愿意替陛下分忧,前往藩镇请和!”
“金帛美妾?”
听到御史大夫提的馊主意,李秀冷冷一笑。
“一群不忠不义的武夫,也配享用朝廷的金帛美妾?”
连他这个大唐皇帝,都没享用过金帛美妾,这群贪生怕死的文臣,居然要将金帛美妾,送给藩镇那群乱臣贼子?
“朝臣之中,再敢言向藩镇求和者,斩!”
李秀满脸煞气道。
那御史大夫和尚书仆射二人,立即闭上了嘴巴,迅速退回到了班次当中。
其他朝臣,也是噤若寒蝉。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和藩镇硬刚啊!
李秀的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而后朗声道:“传朕的旨意,宣天下节度使,进京,朝圣!”
“七日之内,不入京者,皆视为叛逆!”
话音在大殿内传荡而开,百官皆一脸愕然。
这个时候,宣天下节度使进京,这不摆明了鸿门宴吗?
来了,怕是就走不了了吧?
会有人敢来吗?
只怕陛下此举,非但召不来一个节度使,反而会将这天下节度使,尽数逼反!
……
河北道,幽州。
此地,乃是范阳节度使裴洪的老巢。
裴洪的手中,拿着一张朝廷的圣旨,在看完圣旨的内容后,他的眉头陡然一皱。
“陛下要召天下节度使进京面圣,七日不至者,皆视为叛逆。”
在裴洪的对面,则站着一名白袍剑者,看其装束,显然是江湖武林人士。
“小皇帝竟敢下这等旨意,莫不是疯了?”
白袍剑者从裴洪手中接过圣旨,在看了圣旨的内容后,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惊诧之色。
“朝廷刚刚铲除了淮南、河东两镇节度使,在这个节骨眼上,宣天下节度使入京,谁都知道朝廷不怀好意,谁敢入京?”
“这道旨意,分明是逼天下节度使造反啊。”
裴洪闻言,眼中顿时浮现出了一丝疑惑,“柳先生,你说这陛下,为何要逼我们造反?”
“难道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和天下节度使抗衡?”
白袍剑者微微颔首,“看来征服了淮南和河东两大藩镇,给了陛下很大的信心啊。”
“淮南和河东两大藩镇,加起来拥兵五十万,可却被大唐皇帝以极其微小的代价拿下。”
“因此大唐皇帝必然认为,天下藩镇皆是外强中干,不足为惧。”
裴洪点了点头,“能够轻轻松松就灭掉两镇节度使,当今陛下,的确有雄主之姿。”
“只可惜,他太操之过急,还尚未拥有足够的实力,便想要一劳永逸,将天下节度使一朝铲除,未免想得太过美好!”
“他李秀是一代雄主,我等各镇节度使,却也并非酒囊饭袋!”
裴洪的眼中,陡然闪过了一抹寒芒,“来人!”
“末将在!”
一名部将大步上前,单膝跪在了裴洪面前。
“立即联络平卢、朔方、河西、陇右等八镇节度使,邀他们联合发兵,推翻大唐朝廷!”
裴洪冷声道。
“遵命!”
部将立即退出了大殿。
“大唐皇朝存续了两百多年,气数已尽,也是时候该改朝换代了!”
望着部将离开的背影,裴洪的眼中,涌动着丝丝精光。
与此同时,平卢、朔方、河西、陇右等各大藩镇,也几乎都派出了信使,前往其他藩镇!
显然,他们的想法和裴洪一样,都是准备联络其他藩镇,起兵反抗朝廷!
如此天下震动的局势之下!
京师长安城内,却是一片祥和。
但祥和的外表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御书房。
李秀的面前,堆积着如小山一般的文书材料。
这些文书材料,全都是东厂查获,近日长安城内的大小官员,写给各地藩镇节度使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