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横炼爆诸天 > 第八十六章 一国养一城

第八十六章 一国养一城(1 / 1)

步兵指挥张进为人稳重,是良家子出身,参军入伍未必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  将主可能会被贬斥,他心中思虑复杂,但说话表态时却比较圆滑。  “我们跟着将军干,前途自是无量,如果换了其他人来,估摸着想在军中攀向更高位置也难了。  不过我还是会尝试留在军中,各位兄弟解甲归田,若无官面上的一点关系,日后怕是会被外乡人欺负,我愿意做各位的保障。”

在场众人都知张进有权力欲,对这番选择也是尊重,并没有嘲笑之意,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武煜说道:“将军,如果朝廷要惩罚你,你还会不会继续留在军中?”

范卓远道:“这一次入京,我就是想看看当朝诸公都是何许人也,另外就是……听说童帅将有祸事,他于我毕竟有知遇之恩,能报则当报之。”

“之后呢?”

武煜继续问道。  “之后?呵呵,天下如此之大,何妨浪迹天涯,追寻武道巅峰!”

“那边让武煜继续跟随将军身边吧!愿随将军一同追寻武道极致!”

武煜原本就是燕地江湖人士,颇有家传渊源,是个用刀高手,一直是几名将领中武功最高的。  后跟随范卓远学了血战十式,掌握得也是最精,内功方面更是学了紫血大法,修为颇高。  曾与独孤鸿切磋,能接独孤鸿所使的软剑的九式剑招而不败,颇受独孤鸿称赞。  范卓远拍了拍他肩膀,表示同意他的追随。  骑兵指挥还有一个契丹人何鲁布,他立场也是十分明确,“将军,不论你此番进京遇到什么事,我都相信你以后必是做大事的人!  你如果不干了,我也不干!但我会到塞外放牧,建立一个马场,等你哪天愿意回来带着我们一起干大事!”

所有人都没想到何鲁布居然有这心思,所谓干大事,那是干什么大事?  没有一个人敢问出口,却都心知肚明,但这也看出了何鲁布的决心到底有多么坚定。  范卓远拍了拍何鲁布的肩膀,又看向其余各位将领,这些人都是范卓远的心腹,他的武功有不少是范卓远亲自传授的,那些魔门功法各自都有掌握,已称得上当世一流高手。  “不论各位最终选择做什么,范某都尊重,至于什么做大事,哼,范某也不想自找麻烦。  何鲁布,你要经营马场很好,凭我们在燕地打下的人脉根基,商路可以辐射至整个大宋。  我如果退了出去,各位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大宋再是昏庸,总不至于接下来连防线都稳固不住的。”

众将里面只剩一个军法官符延一直沉默寡言,虽然他平时也是如此,甚少说话。  他本是个文武双全的读书人,为人有些轴,认死理,油盐不进,因此才被提拔为军法官,由于行事刚正不阿、从不徇私,军中人人皆感敬畏。  这样一个人,范卓远传了花间十二支给他防身,这本不是用于战阵的武学,他却修炼得极好。  符延道:“我这脾气,走到哪里都必然会得罪人,在参军以前,想杀我的仇家就已不少。  若将主不在,我还继续留军,恐怕将会累及家人。所以也会买几亩薄田,供养家中儿女,顺便在乡间办一间私塾。  我喜横渠气学,不喜如今盛传于世的程学,只希望能教几个正直君子出来,涤荡时间污浊之气。  当然,若是将军有意复出,属下必会继续跟随!”

范卓远了解完众多下属的安排后,微微点头,不论他们选择这样,对于最糟糕的局面都已有了准备,这就足够了。  相信他们接下来也会跟下面的骁捷军战士说明此事,届时骁捷军就算被拆分,范卓远也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结局。  三日后,他随李纲南下,身边随行的只有武煜一人。  首次来到汴京,在封建时代,汴京的繁华的确让人十分意外。  虽说范卓远也曾见过清明上河图,但见到实际的市井风貌,自然要比画作上更加生动且充满活力,堪称封建时代的奇迹。  不过旋即他又暗自摇头,汴京的繁华,是建立在北宋以一国养一城的经济政策而来的。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可惜没有画出汴梁以外的光景,或许他也不敢画下来!  宋以一国养一城,这是建立在赵匡胤早年,为了防止地方做大,要求地方上除了留下必要开支,其他全部送交汴梁。  导致了地方只能维持基本消耗,无力进一步建设开发,而作为都城,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贸易发达的地区,如长江流域和漕运所经的物资转运节点,以及沿海市舶司,由于有工商业输入,的确也有不少繁华的城市。  可堂堂一国,就只有这些城市吗?  周围内地,尤其是不被漕运辐射的地区呢?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范卓远一路自北行来,其实所见不少。  其余地方,由于官府不抑兼并,自耕农日趋减少,而后屡屡形成流民。  基本每一代宋朝宰相都治理过流民问题,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造反的流民收编为厢军,当做官方的奴隶养起来。  这也造成了冗军的问题,成为哲宗时期不得不搞变法的重要推动力。  王安石曾言: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无自食。  梅尧臣亦说: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是在说贫富差距之大已无法依靠劳动来弥补。  包括资治通鉴里面亦有言:官家不爱农,农平弥自忙,未知秋成期,尚足输太仓。意思是农民忙了一年,都不知道秋收以后这粮食够不够交税到官仓去。  宋朝的赋税堪称历代最重,北宋官员晁说之就曾经感叹:“宋赋、役几十倍于汉。”

甚至连伪君子朱熹也曾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除去基本的田赋一年交两次,差不多是寻常农民一年两成收入以外。还有各种盐钱、鞋钱、农具钱、脚钱、公用钱等等几十种税,这些又是两成。  等于一年几乎有一半的收入要交纳给朝廷,所以宋才有四百余次农民起义。  宋朝还有人头税,成年男性都要交。穷的地方,一年一千文,江浙地区一年三千文。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战神回归 异世仙缘传 我乱了这个江湖 昔仙帝,择城处,养子当仲谋 重生我的人生开挂了 一剑梦江湖 玄幻:我的群友是鬼怪 相鼠有皮,赘婿无仪 开局捡黄蓉,黄老邪找上 摸鱼的我,被通天教主窃听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