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做就做,柳玉和司徒行策开始为深入北境做准备。
第一件要准备的,便是语言。
如司徒行策所料,柳玉确实对域外各族都有了解,语言和风俗等都有所涉猎。
但两人同行,总不能全靠柳玉一人说话。
接下来的七天,柳玉和司徒行策皆是闭门不出,由前者教导后者北境各族的说话方式和生活习惯。
按照柳玉的想法,七天是足够的了。
毕竟对于一品后期的他们来说,记忆力远比普通人强了很多很多,不说过目过耳不忘,最多三遍也就能记住了。
但他显然高估了司徒行策。
生活习惯还好,语言却是行不通,即使司徒行策记住了发音,但到了说话的时候还是叽里咕噜一大堆,口音和语调根本就没办法改变,一股大夏凉州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就跟私塾数考的时候一样,记住公式和做对题目一直都是两回事。
更重要的是,两人认识了快十年,直到今天柳玉才发现一件事:司徒行策这厮,竟然是半个文盲!
并非大字不识的那种,但柳玉写上十几个字,他最多认识其中四五个。
柳玉猜测道:“你该不会没读过学,都是从武学秘籍中认识的字吧?”
“狗屁!”司徒行策大怒,不过说完这俩字就没后文了。
柳玉扶额长叹,看来真被自己猜中了。
不过柳玉还是认真教了他七天,最后用实践证明了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圣人诚不我欺。
柳玉颇有些痛心疾首,看着司徒行策说道:“要不,你就当哑巴。”
司徒行策不爽地闷了口酒,说道:“就没啥捷径好走?比如你把手放我头上,念两句法诀,‘圣人抚你顶,结发授长生’啥的,直接就把你的学识传给我了,也不用这么麻烦。”
“首先我不是圣人。”
柳玉说道:“其次你这都是废话,不然大儒和各种大家岂不是可以量产了?”
司徒行策喟然长叹:“行了行了,当哑巴就当哑巴吧。”
柳玉道:“要是有人问你话?”
司徒行策张着嘴巴,做出一副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样子:“啊吧啊吧!”
柳玉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八天一早,两人收拾行装,各自换上了一身奇怪的衣服出城。
起码在司徒行策看来,这衣服真的是奇怪到不能称之为衣服。
就是里面穿一层麻布,外面套一层麻布,中间塞了很多东西:木屑、草根、树叶、芦苇花……总之都是一些软的蓬松的杂物,把麻布撑得很高。
两人行走在覆盖了白雪的埋骨战场上,都没有用内力御寒。
好在以他们的体质,不至于被冻得脸颊通红,但耳垂和头发上也挂了许多冰碴子。
司徒行策打了个哆嗦,骂骂咧咧道:“这他娘的衣服一点都不保暖啊!”
柳玉白了他一眼,面无表情道:“不然呢?西北域外每年冬天都冻死最少十万数,你以为是跟你开玩笑的?放到几百年前,就算在咱们这边,每年也都要冻死个上万人。”
司徒行策抖了抖麻布下面的木屑草根,说道:“塞棉花也好啊。”
“域外可没有棉花。”柳玉说道。
司徒行策道:“这么惨?”
柳玉说道:“所以他们才要入侵凉州。”
司徒行策道:“难怪,搁我我也想。”
在镇北城里,普通百姓冬天一般都是穿着棉服,富商和有钱人花样的就多了,纩衣长袍、蚕衣绸缎、动物裘衣……据说长安城七香坊内,冬天的衣服分了十几个品类。
不说其它的,就从穿衣这块,司徒行策忽然就对那些外族人感同身受了。
现在距离域外还远,其实两人大可不必这么早便开始伪装,但不管是寻剑还是刺杀外族首领,都是一等一的要事,由不得他们不保持谨慎。
这种谨慎也体现在赶路上。
为了防止被域外的探子发现,过了埋骨战场以后,两人便改到了夜间行走,白天就找地方调息等待。
草原上的夜晚比白天更寒冷数倍,探子基本就撤了,也没有半点灯火,即使以他们的目力都看不清百米外的事物,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有人发现自己。
一连赶路大半个月,两人终于接近了乌戎国的地界。
……
普及一个小知识:棉花在秦汉时期西域就有种植了,但一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穷苦人家出身,深知冬天的恐怖,这才强制推广棉花的使用,缓解了百姓们对寒冬犯愁。在棉花普及前,只有少部分地区的人穿棉衣,大部分地区的平民冬天就是两层麻,塞芦花柳絮家禽羽毛啥的。而且古代冬天比现在冷,每年都冻死很多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算夸张,属于很经常的事情了。其实就算是有了棉花也有很多冻死的事情,比如清朝《清史稿》里面,记载过不下十次冬天大量冻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