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小说 > 第三百六十九章:我和夏公很熟

第三百六十九章:我和夏公很熟(1 / 1)

亦失哈听了朱棣的话,慌忙道:“陛下,右都督府那边的数目,应该……会很快送来。”

“户部没有收到他的钱粮簿?”朱棣微微皱眉。

亦失哈道:“暂时还没有。”

相比于其他的钱粮收入,朱棣最关心的,就莫过于整个直隶的情况了。

左都督府的情况十分好,只是相比于左都督府,朱棣的重心是更偏向右都督府的。

因而,右都督府的情况还未送来,倒是让朱棣颇有几分不甘。

“催促一下户部吧。”

“是。”

朱棣说着,又低头看奏疏,他看得出神。

此时,一旁的朱瞻基道:“皇爷爷,似乎不喜。”

“也不是不喜。”朱棣慢悠悠地抬头看向朱瞻基,随即道:“只是心中有盼,有些急切罢了。”

“话又说回来,天下除了贵州、云南等布政使司的钱粮簿还未至,便是这右都督府了。贵州和云南等地,倒是情有可原,毕竟这些地方偏僻。可今岁右都督府还未送来,倒是有些蹊跷。你这几日,去探望过你的阿舅吗?”

朱瞻基老实道:“去过。”

“他的身子如何?”

“好的很,皇爷爷放心,阿舅是王八命。”

“什么王八命……”

“这……这是听伴伴们说的,说是王八能活一千年……”

朱棣禁不住失笑道:“你这家伙,他气色也很好,是吧?”

“是。”

朱棣点头,道:“这就教朕放心一些了。他对你说了什么吗?”

“阿舅说,做人不能要廉耻。”

朱棣:“……”

朱瞻基接着道:“但是做人要孝顺。”

朱棣咳嗽一声:“也不是不要廉耻,廉耻也是要的。”

朱瞻基噢了一声。

顿了顿,朱棣略带几分好奇道:“他为何教你不要廉耻?”

朱瞻基想了想道:“阿舅说,廉耻是不能挂在嘴边的,还有………说凡事都要往利益的角度去看,就比如读书,你不许百姓以利,他们怎肯让子弟们读书?不要抱着施舍的态度去看百姓,而是将他们视为人,用自己替换他们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百姓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蠢笨,他们虽有时会湖涂,上别人的当,可时间久了,账还是能算清的。”

“譬如读书,久而久之,他们自然知晓读书的好处,能靠读书改变子弟的命运,所以……不需教化他们,他们也就舍得勒紧裤腰带子送孩子入学了,若用仁义教化的方法去鼓励百姓,反而是缘木求鱼。”

朱棣听罢,若有所思,随即大笑着道:“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这同利相死,你可知道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道:“利益相一致的时候,足以使人一同而死。”

朱棣欣慰地看着朱瞻基,接着又问:“这话出自哪里?”

朱瞻基认真地思索了一下,随即就道:“好像是史记……是吴王刘鼻传中。”

朱棣颔首:“张卿家所言的,正是这个道理啊。”

朱瞻基一脸迷湖:“我还原以为阿舅不读书,原来他也会引经据典。不过……皇爷爷……既然经史中也有阿舅这样的话,那么为何孙儿却没有听师傅们细细解读过这些话呢?”

朱棣想了想道:“自古以来,大儒多也,自先秦以来,流传下来的学问数都数不清,可是真正传授给你,教人铭记的又有几何?归根到底,传授学问的根本,还是在于人。书是死物,可传授学识的人,才能决定传授你什么知识,又或者对知识进行解读。”

“正因如此,你那些师傅们,教授你的学问,在于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而你阿舅传授你这些,也在于你阿舅在想什么?”

朱瞻基恍然大悟,便道:“那师傅们和阿舅哪一个正确?”

朱棣道:“愚人才会思考这个问题。”

“那么聪明人呢?”

朱棣微笑着道:“聪明人只会想,哪一样于我有利,我就信谁的话。若你为卿大夫子弟,当然学前者,因为只有苦口婆心传授人仁义廉耻,既可标榜自己的德行,也可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可你若是农户子弟,学了前者有什么用?礼义廉耻能吃饱饭不成?”

朱瞻基似有感悟地道:“那这样说来,还是阿舅教的好,阿舅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朱棣溺爱地摸了摸朱瞻基的脑袋。欣慰地道:“吾孙类我。”

朱瞻基乖巧地道:“皇爷爷也很懂学问。”

朱棣道:“这是当然。朕当初受的教育,可不比你差,传授朕学识的,必为天下鼎鼎有名的大儒,亦或者是举世无双的大将,朕怎会粗鄙呢?”

听到这话,朱瞻基却是犹豫地道:“可是……可是……”

朱棣笑着看朱瞻基:“可是什么?”

“可是皇爷爷看上去有些粗野。”这话也就朱瞻基敢说了。

朱棣闻言哈哈大笑道:“此乃性情,学识与人之性情不一样,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才学,做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实则不过是一个草包。真正有学问,胸怀韬略和经纶之人,怎会用文质彬彬的外表去彰显自己呢。”

朱瞻基明白了:“噢,我懂了。”

朱棣继续含笑地看着他道:“你又懂了什么?”

朱瞻基一本正经地道:“母妃看来也是不对的,我回头拿皇爷爷的话和母妃说。”

朱棣:“……”

朱瞻基道:“母妃成日教我要行礼如仪,不得口出粗鄙之词,以后我要对母妃说……”

“得了,得了。”朱棣有一种感觉,自己好像被朱瞻基给套路了。

当下轻轻弹了弹他的脑壳,随即道:“差不多得了,朕方才是胡说的,去吧,去吧,朕有正经事。”

朱瞻基耷拉着脑袋,只好泱泱地道:“是,孙臣告辞。”

…………

右都督府。

整个都督府上下,一片繁忙,噼里啪啦,全是计算钱粮的算盘声。

一个个文吏,将最新的数目送到,而这里的文吏,则是热火朝天。

许多人一天只能休息三个时辰。

业务过于繁忙,完全超出了意料之外。

可没办法,右都督已是勃然大怒,虽然再三催促,可到现在,账目却还没算出来。

高祥也没预料到这个突发的情况,他一脸苦笑,忙是来赔罪。

“都督,非是下头的人办事不利,实是没想到,今年的税赋情况这样的复杂。涉及到的作坊太多,还有各家的商户。早知如此,就应该提前增加人力,除此之外,更是要进行提前的摸排。”

高祥苦着脸,欲哭无泪。

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次出现这样大的差池。

往年夏税,都是在夏初的时候进行摸排,而后开始征收,最后整理成册。

这都是旧俗。

可今岁却发现,无论是征税的税吏,还是计算的文吏,都远远不足。

到了如今,其他各地都已上了钱粮簿子,可右都督府,八字还没一撇呢。

张安世皱着眉头道:“事先没有预料,现在临时抱佛脚也就罢了,可这抱佛脚效率竟也这样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咱们右都督府无能呢!”

“是,是。”高祥道:“非是右都督府无能,是下官无能。尤其是太平府……下官一定……一定……”

“算了。”张安世叹了口气,接着道:“现在骂你们有什么用?尽人事即可。”

“那么户部那边……”高祥小心翼翼地看着张安世。

据他所知,户部已经下了数封公文来催促了。

各地的钱粮都已有了数目,唯有右都督府,现在八字还未有一撇。

而根据高祥的预估,可能即便是再过十天半个月,也未必能完成。

如此一来,他家都督所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其中最拖沓的,便属他这个太平府了,太平府的情况更复杂,而且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府尹的预料。

张安世叹息道:“还能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户部的事,不必去管他们,他们又没拿刀架在我的脖子上。”

高祥听罢,擦了擦额上的汗,点头道:“那下官继续用命。”

张安世落座,端起茶盏,却没有立即喝,而是道:“夏税的事虽然重要,可其他的工作,也不能懈怠,招商、修路、缉盗等等事,都不能看轻。”

“这个自然。”

高祥长长松了口气,他知道张安世的性情,有时性情比较急,容易动怒,不过唯一好的地方就是骂完了娘,转过头可能就忘了。

高祥欠身坐下:“下官听说了一些流言蜚语。”

“现在外间的流言蜚语还少了吗?”张安世又呷了口茶,接着道:“不必理会外头怎么看待。”

“是。”高祥道:“不过下官担心,有人想要离间蜀王殿下与都督。”

张安世挑眉道:“离间?”

高祥道:“正是,现在突然不知如何,许多人都说,左都督府的新政办的比咱们右都督府的好,都督与下官乃是明白人,自然不会相信这些话。”

“可下头的许多人,还会以为左都督府不服咱们呢,是以也憋了一口气,颇有怨言。”

张安世笑着道:“入他娘的,这又是哪一条狗生的事?”

高祥讪讪道:“户部那边……这些日子,屡屡褒奖左都督府……”

“得了,得了。”张安世觉得烦心,他实在受够了这种无休止的各种流言蜚语。

“是,那下官不说了,下官继续去督办夏税,都督,告辞。”

说着,他站了起来,转过身准备离开。

张安世却是突然道:“等等,回来。”

高祥驻足,随即回身一礼:“都督还有什么交代?”

张安世道:“户部那边的情况,去查一查。罢了,你能查个鸟。”

张安世挥挥手,让高祥继续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却是让人召了陈礼来。

陈礼到了跟前,他吩咐了几句,陈礼不断点头:“是,是!”

京城的天气,渐生凉意,时间的脚步是从不停止的,这盛夏至了尾声,初秋似要至了。

足足半个多月过去,虽是户部再三催促,可右都督府的钱粮簿子,依旧还是没有送到。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倒是一下子引起了朝中的注意力。

上至文渊阁,下至各部,此时也开始议论起此事。

因为这是自洪武迄今,也不曾有的事。

朝廷的运转,来源于钱粮。

因为征收了夏税,朝廷有了钱粮,才能展开接下来的调度。

各布政使司和府县,其实都有耽误的情况,但是这种耽误和逾期,往往至多数日罢了。

毕竟若是人人耽搁,那么这朝廷就没办法运转了。

可这一次……实在是耽误得太久了。

足足大半个月过去,这天子脚下的右都督府竟还未有账目送来,莫说是户部,便是文渊阁诸公,也忍不住催问。

可问了也没什么效果?

无论是文渊阁,还是户部,下文给任何一个州府,对方知道自己逾期,怕也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赶紧奉上。

可右都督府,却像是老油条一般,你无论如何催促,他的回应永远是一句,快了,快了。

这就有点让人无法接受了,偏生这时候,户部又拿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也只好干着急。

其实他们急,张安世也急,这一切的情况,都是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的。

说起来,这也怪他自己,事先没有考虑到一年下来,出现了这么多的作坊和商户。

如此一来,便导致原有的计划和人手,根本远远不够。

哪怕是税吏,一个人的工作量,竟是从前的数倍,可若是立即招募新手,显然也来不及了,现在这税务征收和造册,乃是技术活,可不是靠从前几个差役,下了乡去喝几顿大酒,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当然,张安世的心态和别人不同。

起初的时候,张安世确实有点慌,可慢慢的,催促得多了,他反而释然了。

反正已经逾期,这一次肯定也已耽搁了,既然如此,耽搁一天是耽搁,耽搁一个月不也是耽搁吗?

我张安世耽搁一些日子怎么了?看不起谁?

这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顿时令户部傻眼。

要知道,几天之前,你张安世还赔罪和抱歉的,恳切地说一定好好用命。

怎么转过头,你就骂娘了?

到了七月末,眼看着永乐十二年中秋要至,终于……账目算是理清楚了。

右都督府财政房长吏,亲自取了簿子来,送到了张安世的跟前。

张安世看着这一摞摞的簿子,忍不住道:“别给我看这个,我要看表格。”

看着张安世不耐烦地样子,长吏忙道:“是,是,户房确实列了表格,还请都督过目。”

张安世拿着表格,一看数目,接着陷入了一脸懵逼的状态。

“没有出错吧?”张安世抬头,眼神直直的。

“没有。”长吏很是笃定地道:“核算过了,绝没有错,这钱粮……都是入库了的,更不可能错。”

张安世点头,其实他知道该没错的,就是太震惊了点。

于是他感叹道:“这铁路没有白修啊!”

说罢,他又道:“赶紧给我备车马,我要亲自去户部请罪,这户部催促了这么多时候,咱们右都督府,确实对不住人家,也该去负荆请罪了。”

“是。”长吏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这长吏,别看名里有一个吏字,可实际上,却是官,而且位列八品,隶属于右都督府,负责的是接洽各府县的钱粮收支。

可以说,他是张安世的钱袋子,自然而然,他对张安世的脾气还是知道的,什么时候都督这么有礼貌了?

当下,车马备下,随即,张安世便启程出发。

至户部。

户部这儿,一见到右都督府的人来了,几乎户部之内,官吏奔走相告。

“右都督府的钱粮送来了。”

紧接着,等大家得知右都督亲自来,立即又像避瘟神一般,忙是躲进自己的公房里去。

户部侍郎曾光却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

他向张安世行礼道:“怎劳都督亲自来?随便派几个文吏来接洽即可。”

张安世没回应他的寒暄,而是径直道:“夏公呢?”

“夏公入宫去了。”曾光笑了笑道。

张安世便一脸遗憾地道:“一别数日,都不曾见夏公,听他教诲,倒是怪想念的,想不到……今日又不能相见……”

曾光听罢,心里想,夏公还说自己没和张安世有关系?

曾光干笑一声,道:“夏公也一直念叨着都督呢。”

张安世道:“只怕是念叨着我右都督府的钱粮吧。”

“啊……这……”曾光很是尴尬,这话有点没法接啊!

张安世则道:“钱粮簿子,我亲自送到了,也算是幸不辱命。”

说着,张安世便对随来的人使了个眼色,于是便有人抬着一筐筐的账簿来。

张安世道:“户部这边赶紧核验吧,这钱粮,乃是大事,可不能贻误。”

曾光看得眼睛直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张安世却又道:“噢,对啦,我这儿,还有表格,这样看得更直观一些。不过你们户部,显然也不愿接受这些东西。不过无妨,你来当做参考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终宋顶点小说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 大唐之极品富商 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中华再起 三国之最强军神 终宋小说 朕王梓钧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李大胖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