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妙香山风景区时,可能是怕沙克鲁接触到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怕看到山里穷苦人家的情况,导游不安排爬山看风景,却安排去参观高丽人民引以为豪的金x成礼品馆,据说,这是领导和高丽政府安排的红色革命教育之旅,也要外国人敬仰爱戴他们的伟大领袖。八一中文网w★ww.★81zくw.com每天有一万六千人来参观,全是从全国各地轮流组织的合作社农民、国家工人、学校学生、机关干部,外宾不到百人。每个参观者都要穿戴整齐,高丽妇女都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一条主大道两旁整齐排着一队队男女老少,清一色的胸章,怀着虔诚的瞻仰心情,鸦雀无声。
在富丽堂皇用黄金装饰的紧闭大门前,导游给了沙克鲁一个荣誉,叫他双手去拉开门,妈哟!沉重的门不知什么材料铸成,拚命拉也只微微动开点,还是曾昌飚上来帮忙才把门拉开。我们一进去后工作人员马上关门,每人换上鞋套,迎面见到一座黄金铸造的金x成领袖像,参观者都要列队鞠躬,外国人也不例外。
女讲解员含着泪花,用动听的普通话说:“今天在这里我们要向伟大领袖鞠躬,衷心感谢金爷爷,愿他永生;感谢金x日父亲,愿他永远健康。”沙克鲁看到前后一队队高丽人都含着泪花,拚命向他们的领袖鞠躬再鞠躬。说实话他根本就流不出泪水,反而汗毛根根竖立,看到这些愚昧痴呆的高丽人,从内心为他们流泪。
在金x成礼品馆前,身后即是沉重无比的大门。
此馆巨大无比,富丽堂皇,讲解员说,共有二百多个展厅,如果以平均每分钟看一件珍品,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看完。每个厅的大门三米多高,门用贵重的木料,门把都是黄金包装,每条长廊四百米,气势宏大。讲解员告诉我们:“共有179个国家在五十年中,送给我们伟大的领袖二十二万三百六十五件珍贵文物和稀罕的宝藏。所有这些宝贝要论价的话,我们的领袖金x成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我们的伟大领袖爱人民,把这些宝藏无私奉献给高丽人民观赏,门票只有25元。”
由于时间原因,女讲解先讲解的是中国馆,这里满屋子都是金、银、象牙雕琢的珍品,景德镇名贵的瓷器,齐白石、徐悲鸿的画,还有各种祝金家父子万寿无疆的鹤、松、龙、寿、福等名家书画,都是从************到中国各省市的领导每年送来的礼品。综合厅里有非洲利比亚卡扎菲送的黄金腰刀、古巴卡斯楚送的纯金盒装特级雪茄烟、伊拉克萨达姆送的用金子打出来的阿拉伯文金x成主体思想拼成的头像、柬埔寨西哈努克送的象牙宝塔、越南胡志明送的用一百只鹤精细拼成的寿字、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送的翡翠钻石,更少不了从史达林开始前苏联历届领导人送来的珍稀珠宝。
使高丽人更自傲的是“美帝国主义”、“日本强盗”、“美国走狗”、南高丽的领导人,也纷纷向他们的领袖送各种大礼。导游自豪地说:“这说明我们的金爷爷是伟人中的伟人。”所有国家领导人从金x成执政(1946-1997年)五十年间,几乎每年祝寿都送礼给他,难怪礼品堆积如山,远比外国人进贡给中国西太后(在位47年)的礼品多得多。最令人作呕的是郭沫若赠送的一幅幅诗词,写的内容就像****当年送********的肉麻赞扬诗词一样,把中国知识份子的脸都丢光了。
从这里出来之后沙克鲁再也没有任何签约的想法了,哪怕这里的人工都是免费的他也不想在这里建立分厂了,因为在这里让他感觉窒息,如果以后让他每年都来这里两次的话,那他非得疯不可,所以现在他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因此在下面的参观与会谈的时候,沙克鲁表现的都是浑浑噩噩、说话含含糊糊,不落一句准话,只说回去会跟董事会认真商议,尽快达成合约,在平壤投资建厂。
事实上等回到新德里之后,沙克鲁就已经彻底不理会这件事了,反倒是曾昌飚倒是隔三差五的就给他打电话,咨询商议进度,不过沙克鲁根本就不接,全都交给普丽缇去应付,统一口径就说自己回性力派闭关去了。
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半个月之后普丽缇递给了他一份《国际先驱导报》,上面有一则让他极为震惊又极为愤怒的新闻“曾昌飚的骗局!”
这份9月17日的《国际先驱导报》上明文刊登了该报驻高丽记者在得知“曾昌飚号称承包平壤第一百货商店”之后,现场到达平壤第一百货商店进行采访,但所得知的情况与曾昌飚所述完全不符,不仅平壤第一百货方面完全否定了关于中国人承包的询问,并且在调查中现中国商品在平壤并没有那么大的利润空间,并不比在国内销售的利润高多少。因此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受到蒙骗与蛊惑,谨慎投资。
看完这篇报道,沙克鲁又是震惊又是气愤又是庆幸。气愤的是,自己差点被这个曾昌飚给忽悠了;震惊的是原来央视也这么不靠谱啊,都没调查清楚就敢随便将采访播出;庆幸的是自己好在没有上当,否则可真就太给穿越者丢人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沙克鲁找到了拒绝曾昌飚的绝好借口,于是一反常态的主动给曾昌飚打电话,但是这次待遇反过来了,曾昌飚不接他的电话了,这让沙克鲁有点哭笑不得。
ps:接下来写一个生在印度既奇葩又让我有些感慨的事情,虽然我一直在黑印度,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印度政府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政府思索和借鉴的。
ps2:为了避免被屏蔽,所以这章也是修改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