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植入,废什么话?”鲍鸿赶紧催促系统。八一小说网≯≯w≤w≤w≤.这种名将你不赶紧召唤并且植入身份,回头被爆表打断了找谁哭去?
“戚继光植入身份为辛弃疾游学结识的好友,得知素质的情况,一起前来投效!”系统也不废话,给出了植入身份的安排。
“呵呵!”鲍鸿无奈道,“刚说你的植入创意有点起色,你就给我来这一套,你有意义吗?”
“少废话,还来不来?”系统笑笑,反正他就是植入了,你能如何?
“来,这么给力干嘛不来?”鲍鸿笑道,“而且现在明显是处于上升状态,从辛弃疾到戚继光,下面再来个更猛的吧!”
“召唤著有兵书的军事家,随机抽取中,请稍候……”
“叮咚……使用指定特殊召唤名额,召唤出明朝开国元勋,军事家、政治家,刘基刘伯温。”
“刘基属性——统率73,武力62,智力1oo,政治93。”
“刘基著有《百战奇略》、《兵法心要》,创作现世后属性未知。”
“…………”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单以名气而言,刘伯温无疑是‘诸葛妖人’之后最出名的军师了,虽然还有人在三分诸葛和一统刘基中间加了一个半壁王猛,不过相对来说知名度差很多。
在华夏历史上,能够从南方统一北方的,也仅仅只有刘伯温辅佐的朱元璋做到了。这其中,刘伯温的各种战略思想具有了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要知道,元朝的凶猛,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义军的强悍,绝对是不容轻忽的。正是因为在对诸侯、对元等方向上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会有最终的胜利。
《百战奇略》,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汉族军事理论专著,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百战奇略》的论述方向可谓是独辟蹊径,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若无余策。只要能够把握这百战要点,在行军作战之中加以运用,就能够挥巨大的效果。
这个意义就相当于是《三十六计》的划时代意义差不多,《三十六计》的问世,人们能够熟悉其中内容,就算是生搬硬套,遇到一些基本的计略也不会再上当了。
《百战奇略》描述.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
百战之说就把将领统军能够遇到的情况就包含其中了,任何的作战不外乎就是其中的一项或是多项结合的结果。给了将领一个执行的参照。
如果说,《三十六计》是用途比较广泛的总结,不仅仅是在计略方面,甚至能够延伸到方方面面,作用巨大的话,那么《百战奇略》就是纯粹的统兵方面的总结,甚至可以说是加强版的《战术条例》!直接明白的告诉你,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做。
或许对于军事家,战术大师来说,打破局限,开拓创新才是王道,但是对于大众,数量众多的中层管理乃至是一部分的高层建筑来说,布这样的纲领无疑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当然,这只是保证基础的问题,尽量让你不出错而已。就像三十六计里面针对性的连环用计,布置重重假象,对于只能生搬硬套的人来说就是致命的了。
《百战奇略》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书中不仅仅是有这基础的一百个战况,不仅仅是简单的继承和展了我国古代的汉族军事思想。
而且还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一千六百四十五年(最早的战例是公元前7oo年春秋初期的楚绞之战,最晚的战例是公元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间散见于二十一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事)例百例。
这其中的指导意义也是非常明确的,百战是基础,而战例则是你把百战这个基础融会贯通的工具。抱着百战的基础思想,带入到那从古至今的无数战役之中,看看执行《百战奇略》的结果如何,违反《百战奇略》的结果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生搬硬套去执行,在什么情况下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
可以说,真的把《百战奇略》写出来,那战略意义甚至要比单纯的原版增加点智力或者统率要有价值的多了。
当然,就目前而言,鲍鸿麾下将帅数量倒是足够充足,但是有这种东西培养将校,也会对整个实力有不小的提升。
最关键的还是刘伯温本尊,这也真是巧了,前面刚刚有陈平,后面就来了个刘伯温,不塑相互制衡,只要也能让鲍鸿能根本上他们的节奏,不至于出现一些不靠谱的事情。
鲍鸿前世看小说就有这种故事,力的代表和智的代表的合作,完全摸不透‘智者’的打算,各种被坑害,虽然结果是达到了取胜的效果,过程中‘力’的代表就好比提线的木偶一样。
在这里,智力的1oo能变现到什么程度,鲍鸿也难以揣度。虽然不能说现有的一群智者会被陈平‘坑’,但终究来个能够制衡的会更好一点。
“刘伯温植入身份为辛弃疾等人路上结识的文士,结伴前来军中投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