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五代逆天 > 第132章 测三围(上)

第132章 测三围(上)(1 / 1)

晚饭很快就准备好了,这大臣比较多,菜色却还是普普通通的几样菜,倒不是楚国连这点钱都舍不得花,古训说得好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整天七个盘子八个碗的上菜,马云怕自己会越吃嘴越叼,倒不如像现在每次菜色虽然不多,可是每餐都能换换花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不会千篇一律,让人厌烦。???八一中文网w?w?w.

马云虽然随和,可是应有的君臣之礼,他却是不会轻易破坏的。马云就在御桌上面用餐,而大臣们则是每人身前一个小方桌,一个小板凳。等马云夹了第一筷之后,这些人才开始用餐。和大王吃饭,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一种荣誉了。不过这饭吃起来,却多多少少的有些别扭,一边吃还要一边注意马云的进度,吃得太快,狼吞虎咽一般,在这么多大臣面前可就出了丑,可要是细嚼慢咽的,等马云吃完了自己才吃了一点点,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大臣们心中有顾忌,马云吃着也不爽,他吃饭喜欢边吃边说,可是这些重臣在这种场合,讲究这个“君子食不语”,这么一来,整个饭局就冷冷清清的。

好不容易吃完了饭,漱过了口。马云他们继续来商议,如何使用李唐文人的问题,在这个命题上争论依然是存在的,只能等马云来乾刚独断了。在江南士林里有常梦锡这样的直臣,也又冯延巳这样忠心的佞臣,可是,像樊若水这样的郁郁不得志也很多,像钟谟这样投靠楚国的人,想必也不会少。面对这种情况,一棍子打死,显然是不妥的,毕竟这读书人说起来气高,可1oo个人里面,99个人都是希望“学而优则仕”,剩下那个人却是因为学的不好,心里想的是学习不好,能不能也当官啊?至于田野隐士,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隐士的,必然是受到一些挫折之后,仗着家里有两亩田,地里有两头牛,生计不用愁,牛脾气一上来,这才回家逍遥去了。

可是廖居素这样的案子,倒也不可不防,毕竟人心隔肚皮,李景父子的表面功夫有做得很好,基于这种考虑,马云也听取了徐仲雅的建议,在江表、淮南把县令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对调。

接下来,则是开始讨论如何“开科取士”的问题了,只有开科举,才能将江南的士子渐渐的吸引过来。过去的楚国一来是极度缺乏人才,二来马云又是长期在外作战,对这科举考试,也就基本听取了大臣的建议,按照大唐朝的制度,将这科举分为两个阶段州县考试(解试,中了的叫举人)、礼部考试(礼部试),这州县考试的人员,要求比较松,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而礼部试的考生来源,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解试的乡贡(也叫举人),第二种考生则是在马氏学堂毕业的士子们,通过礼部试之后,考生们则在各部门行走,也就是在各部门实习,过了半年,将接受吏部的考试,合格了这考生就可以转正,正式变成大楚的官员,这叫做选试,如果不合格则继续行走,三次不合格,就只能下放到州县担任录事参军这样小吏。也就是说通过了礼部试,肯定可以当上吃喝不愁的公务员,可是到底是官、还是吏,这要看吏部的考试结果了。

现在马云抛出了一个新命题,“三级考试”。对于马云来说,这个三级考试,他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他一直以为这科举就是三级考试:解试、省试、殿试,可是没想到这“三级考试”其实是在宋代形成的,宋代之前流行的是“二级考试”,不过,当时楚国的国际环境恶劣,马云心思全放在了军队建设上去了,这“二级考试”年年都有,可是他只参加了两次,这还是百忙之中抽空参加的。现在形势不一样的,李唐虽然被灭了,可楚国已经是精疲力竭,两三年之内,再也没有动战争的实力了,再加上北方的中原,虽然混乱,可军力强劲,绝对不是像李唐那样随便两下就能解决的。于是,楚国由疯狂扩展期,不得不转入持续展期,一方面收敛人心,一方面积粮备战。而这个收敛人心,主要指的是收拢读书人的心,至于老百姓,只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是很容易摆平的。

再加上二级考试有弊端,“师长、门人”的说法不胫而走,谁是主考官,那么这一科的考生,都变成了他的门人。在这马云心里是犯忌讳的,这不是变相的拉帮结派吗?于是,马云就准备将“二级考试”,变成“三级考试”,加上殿试这一关,如果殿试成绩比较好,则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不需要进行吏部的考试了。这样,考生不就成了“天子门生”了吗?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已经很敏锐的从“天子门生”这句话里面,体察到马云对“师长、门人”这些说法的反感,他想把所有的官员,搞成自己的学生。大臣们眉头微蹙着,想着办法赶紧和那些“门人”撇清关系。而有些人则只是思索着“三级考试”的可行性,范质就站出来问道:“这省试和殿试,有没有时间关系啊,毕竟省试和殿试都在金陵举行,如果两者相隔时间太长,会造成考生的困扰,不回去吧,金陵花费太高,回去吧,这往来又耽搁时间。”

马云一笑:“殿试就放在省试的后面,恩,相隔2天吧!”

“那殿试不及格的人,应该如何处理啊?”徐仲雅问道,毕竟是考试,总是要有及格率的问题。

“不及格,恩,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州县的衙门做个刀笔吏,二嘛,可以继续考试啊!”马云随意的说道。

“那么州县的刀笔吏,是不是一定要通过省试呢?”徐仲雅继续问道。

马云和群臣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来。从考试的内容开始,到考生的工作安排,一步步仔细的研究了半天,最终终于确定下来,这考试三年一次,解试在前一年的秋天举行,而省试则是过了年的三月一号举行,殿试则在三月十号举行。

至于考试的内容嘛,粗分是文武科,文科则分为进士科、明算科、博学鸿儒科、明识科四类,进士科考的是策论,无非是经义和实务,就是考对儒家经典书籍里面诗句的认识,而实务则是考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说白了,都是写一篇议论文。而明算科,则是考得经济学,计算工程造价,财政收支平衡;明识科,考得是物理学,毕竟楚军现在的攻城设备都要考这些工匠一类的人来改进,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进入官场的机会,而博学鸿儒科则是对准那些山野隐士的,那些人仗着吃喝不愁,倚老卖老,让他们参加进士科,恐怕这些人迈不开面子,至于明算科、明识科,这些老家伙十有**是不会的。而且这么大的名气,万一考试不合格,这。。。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吗?开博学鸿儒科也算是马云对隐士们的一个面子了。不过,马云对这些个隐士也不太热乎,一副爱来不来的样子。在马云看来,这些人隐居起来,一般分为两类,第一是不合流,被主流给排挤了,第二类则是极聪明的人,隐居起来或明哲保身,或等待时机,这种人自视甚高,一般的小官职都看不上眼,可大楚现在的重要部门都有人来,而且自己用起来还很顺手,没有必要替换。

至于唐代很重要的一科:明经科,则直接被取消了。原因则是因为马云觉得明经科没用。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而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唐代就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说白了,这明经科就是背书吗?现在的大楚可是蒸蒸日上的和谐社会,讲究的是展,是创新,这只会死记硬背有什么用处啊。

接下来,众人又谈论了科举作弊的问题。

马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他有实际经验啊。当年马云读大学的时候,作弊就是家常便饭,没办法,不作弊得不到奖学金啊。再说上大学不作弊,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团结。大学生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团队精神,这作弊就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啊,放哨的,传纸条的,举手吸引老师注意力的,各按其责,通力合作。另外学校的政策也变态,不作弊分数就低,分数低了学分绩点不到,就拿不到学位证,就只能找老师继续考试,物欲横流的时代,老师多忙啊,哪有空再给本科生出什么卷子啊,所以,老师也希望学生一次性通过,监考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不作弊的就成了傻帽了,马云傻吗?当然不傻了,作为经常的奖学金的人,他还颇有心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科技大帝 朕又突破了 朕小说 蚁贼也疯狂 大夏刑案官狄映 跑酷大清 朕是什么意思 回到古代当富商 大夏刑案官 终宋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