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在商丘城内和宋洪娇过了几天卿卿我我的惬意生活,徐旭时不时拿出商城里购买的小食品挑逗宋洪娇。至于香水更是早就已经送出5瓶,并一再保证用完还给想办法弄来。
时间来到了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
徐旭从大明朝廷的邸报上看到,六十岁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蓟辽,皇帝朱由校亲自将孙承宗送出宫门,并赐给孙承宗尚方宝剑、坐蟒服等,内阁大臣将孙承宗直送到崇文门外。
徐旭惊而起立,徐旭后世的历史知识告诉他,自此,辽东迎来了孙承宗任期内4年的安稳,“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如此,大明朝廷就能腾出手来,将重心投放到平定山东白莲教叛乱上,白莲教起义即将被扑灭。
邸报,就是官方的公文报纸。“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
到了明代时,“邸报”已经有了特别大的发展,邸报作为明代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发行体系,并且成为了当时上至官员大臣,下到贩夫走卒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媒介。
按照记载,明代发行邸报的机构主要是通政司以及六科给事中。通政司抄录的奏章副本就是邸报的源头,而经过六科检查过后,将可以公开的内容抄录转发,便是邸报最原始的内容了。
按照张岱《琅嬛文集》叙其族祖:“数月抵京师,投报房抄邸报,食其饭,一日得银一分。落魄者二十年,居积百馀金”。下层文人依靠在民间抄报房抄写邸报赚钱生存成为了一种职业,可见明代邸报已在民间发行卖钱。
按照记载,还可以向官府上缴一定的费用,直接从官府里抄录一份邸报,原件不带走。徐旭手中这份邸报就是宋家派人定时在商丘县衙抄录而来。徐旭已经养成定期收看明朝邸报的习惯,叮嘱宋氏族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把邸报送给其一份。
徐旭当即和宋洪娇说了要回去梁山带领部队之意,宋洪娇虽然万分不舍,但是也知此乃正事,不得不分离,只好挽留一日叫其第二日再出发。徐旭给宋洪娇留下了不少五香瓜子、鹌鹑蛋豆干等能长久保存的商品,消炎胶囊、感冒片、清瘟解毒片也分别给了一些,并告知对应何症状和用法。
徐旭去找宋洪福辞别,两人坐在宋洪福书房密谈,徐旭交代宋洪福,“孙传庭此人是个君子,有其坚守的原则,明面上的麻烦不犯大明律法的情况下可以找其帮忙。其他事情能忍则忍,以安全为上,可以等我回来再说。如果有人问起我去哪了,就说回山东收拾变卖祖业做生意去了。”
“做戏做全套。从马尚河宋家庄园的物资里挑丝绸、棉布、棉锭等不碍眼的装运几车,绕个道,再运到商丘城里,购买几个店铺,以徐久安的名义开几个徐记店铺。”
徐旭又从随身物品空间取出山贼山寨缴获的珠宝首饰4箱;山贼山寨各头领房间搜刮来的4个包裹的银首饰、银元宝和散碎银子等白银(一千两左右),1个大包裹的珠宝玉器等其他贵重物品;宋家祖祠埋藏在地下的一大坛白银(一千多两);武安大营搜刮的白银一万多两,武安大营搜刮的2大包裹的珠宝首饰;劈柴砍树斧4百多把放在宋洪福书房。
“珠宝、首饰、玉器就以宋氏一族落难不得不出售祖传家底的名义往外出售,能换成黄金的尽量换成黄金留给我使用。在庄园周边多买田地,招收老实可靠的流民充实队伍,签卖身契或当佃农都可以,挑选青壮成立宋氏护卫队,要在庄园轮流进行训练。斧子给你们青壮配备,方便出入城门应对检查。争取渗透收买至少一个单独的武平卫百户所,把人员全置换成我们自己人。”
“先派一部分族人带部分银两前往郧阳,一路上在沿途城池和郧阳府下各个城池里都买几个店铺,再逐步扩散到周边城池,一是为我们后续大部队打前站,安排以后两地的交通联系;二是做生意的同时收集情报,作为情报站点。到了郧阳后,重点考察下在陕西、四川、湖广交界三不管地带的田地,离城池远点,离大山近些,为我们以后过去后买田地建庄园发展做准备。”
“山东曹县小王庄渡口,河南商丘的新集渡口附近安排好接应人员,多购买一些船只,一旦我们在山东待不下去,就从那过黄河,进入河南暂避。”
第二日,徐旭带着宋洪娇半夜起床亲自下厨烙好的好几斤加了肉丝的白面大饼包裹,穿着宋洪娇这几日亲手缝制的衣服,带着亲卫队启程返回梁山。
回到梁山,队伍这段时间又攻打了几个地主庄园坞堡,甚至还攻破了一个兖州城外离城较远的鲁王府庄园,一切流程都按郭士奇庄园的样例处理。缴获了10余万斤的稻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好几吨绫罗绸缎布匹、棉锭等物资,白银珠宝首饰等财物三十箱,特意把黄金都挑出来装了2箱。
这段时间也牺牲了10几个战士,受伤的更是达上百人,合金连发弩的弩箭和其他弓箭也消耗了不少,徐旭看望安慰了一番伤员,给伤者每人一粒消炎胶囊吞服防止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