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姬玉就数次跟随讨伐军出战,但却未能有太大的斩获。
或许是之前就已经被两位中郎将给打怕了,所以就算讨伐军多次挑衅,黄巾军也拒不出战。
黄巾军只是频繁的派遣一些斥候,侦查着讨伐军的动静。
可对于姬玉他们来说,每天杀那么几十名侦察兵,除了有可能缴获一些劣马以外,根本捞不到多少功勋。
这也让姬玉和赵云他们都感觉有些无奈,空有武力,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自然也难以取得功勋。
所以姬玉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尝试着从其他方面得到些东西了,免得浪费太多时间。
比如说,给蒲朱夏提供一个最适宜工作的环境。
由于军队发生战争时,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兵器和武器折损,也需要不断的补充箭矢等等。
所以讨伐军也有大量的铁匠随军,相应的配置也都很完善,现在正好便宜了蒲朱夏。
她将利用妖怪身上的诸多材料,制造一些可以使用的装备。
以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把得自狄虒弥的车轮大盾和虒弥重戟回炉重造。
很多东西,都不是越古老就一定越好,比如说这两件装备。
根据蒲朱夏所说,它们的材料都还不错,可工艺却不如她,再加上姬玉的手底下也没有使用大盾和重戟的,所以姬玉就完全交由她处置了。
又比如说,和讨伐军的众多将领,以及其他义勇军的首领打打交道。
以及让己方的全部将领,都学习一些行军布阵的经验等等。
除了干掉杜远那一战,之前的许多场战斗,其本质上都是以姬玉和赵云为核心的小队形式的。
但其他世家豪族们所组织起来的义勇军,基本上都有多次讨伐盗贼、流寇、乱军,以及黄巾军的经验,还是值得姬玉学习借鉴的。
得益于李典和伊籍二人的辅佐,姬玉在这些方面完成的都很不错。
只是很快姬玉就发现了,这些义勇军的首领的实战水平,恐怕不比自己强多少。
大概是因为本朝自刘秀开国之后,就重文轻武,所以这些义勇军的首领大多只是些夸夸其谈的文士,连纸上谈兵都达不到。
听了一些所谓的战斗经验之后,姬玉就发现这些家伙战胜的秘诀,往往都是凭借优势兵力、精良的装备,去碾压对手。
这种打法吧,它不能说不好,但却不太适合现在的姬玉。
而且这些家伙在战场上的临机应变能力,恐怕都高不到哪去,他们也就欺负欺负没读过几天书的黄巾军吧。
嗯,是没有展露过法术,也没有动用妖丹的普通黄巾军。
所以在意识到这些之后,又把对方平时训练士兵的蹴鞠、投石和角抵等等,轻而易举的学到手之后,姬玉就开始把重点转移到了两位中郎将那边。
皇甫嵩和朱儁地位太高,平日又要忙于军务,姬玉暂时无法频繁打扰,他只是送了些处理好的妖怪肉,以表明自己的心意。
但对于皇甫嵩的心腹爱将傅燮,姬玉却和对方相处的很不错。
或许在最一开始,傅燮只是基于皇甫嵩的命令而完成公务,但当伊籍开始运作,让壮士何慷慨这首诗歌迅速传唱到军中后,傅燮就主动前来询问详情。
由于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姬玉就爽快的提出将其上交给朝廷,这让傅燮对姬玉的态度大为转变。
傅燮也因此帮姬玉引见了他的两位同僚,司马-皇甫坚寿和主簿-皇甫郦。
看他们的姓氏就知道了,他们都是皇甫一族,皇甫嵩也算是举贤不避亲了。
前者是皇甫嵩的儿子,也是领悟了无双战气的武将,平素就十分喜爱钻研武艺。
因此姬玉就对症下药,随便让赵云给他露了几手,皇甫坚寿就立刻成了赵云的小迷弟。
皇甫坚寿不止一次赞叹道,哪怕朝廷之中也没有几位像赵云这样的强者,在他所知晓的武将中,大概也只有西凉董卓等十分有限的几位,能够勉强与赵云争锋吧。
姬玉这才知道,对方竟然和董卓有不低的交情。
董卓是陇西人,和皇甫嵩原本镇守的北地郡正是邻居,董卓过往又曾经屡破羌、胡,因此一来二去,就和皇甫嵩、皇甫坚寿搭上了关系。
按照皇甫坚寿所说,董卓作战勇猛,力大善射,常备两把弓箭,能左右开弓,且皆能命中。
不过大概因为常年和羌人结交,所以沾染了对方的部分习性,董卓并不太受朝廷的喜欢。
比如说,董卓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正是被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大力提拔出来的。
可张奂也只是爱董卓的勇武,却不喜董卓为人。
当年张奂辞官归乡,隐居之时,董卓曾经派他哥哥去送礼,结果却连大门都没进去。
又比如说,司徒-袁隗曾征募董卓为掾吏,后董卓还一度出任了并州刺史等职位,可他们两个之间最后还是闹翻了,董卓最后灰溜溜的返回凉州。
至于皇甫郦,则是皇甫嵩的侄子,姬玉在面对他的时候,就着实有点头疼。
因为皇甫郦是个文人,他不止一次想要和姬玉探讨壮士何慷慨的遣词造句,而且他还多少有点强迫症。
他竟然询问姬玉,为什么一共只有七十字,如果再补上两句,凑满八十字,会不会更好一些?
而这恰恰是姬玉之前最担心的事情,截止到目前为止,在诗歌方面,他真的只会背诵啊...
所以姬玉就把之前对红晶说的那番话,再次重复了一次,并把李典和伊籍拉了过来当灾,还是让他们这些文化人去互相探讨吧。
到了后来,当这首诗歌传遍军中,甚至连皇甫嵩和朱儁也都特意召见了姬玉一次,并当面进行了夸奖。
向士兵们宣传忠、义、勇,不畏死,这正是朝廷和将领们最喜欢的事情。
而在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那些世家豪族什么的,也都集体向姬玉示好。
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姬玉能活过黄巾之乱,在朝廷的封赏名单之上,肯定会有姬玉的名字,无非是官大官小的问题罢了。
更有些消息灵敏的人,还暗地里尝试着在姬玉这里,进一步打探有关黄巾方士们驱役妖怪之事。
姬玉也尽皆以礼相待,这些世家豪族中可不乏海内闻名的大族,颍川又是他们的地盘,结交他们自有好处。
不过在有关妖怪的方面,姬玉只选择性的对一部分人说了一部分情报。
两位中郎将到现在对此都没有拿出确切的战斗方案,也没有大肆宣传,显然是有其他的计划,姬玉当然不好私下里多说。
万一被某些眼红嫉妒他的家伙谗言几句,说他夸大事情,有意影响大军士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对于傅燮,姬玉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保留的。
其实在前往颍川之前,姬玉就已经想好了,若是不想自己的功劳被贪墨,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强而有力的靠山。
现在姬玉勉强有可能够得着的,自然就是讨伐军中的三位中郎将了。
卢植太过于刚正不阿,而且很快就有可能下狱,自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皇甫嵩和朱儁之间,姬玉选原本并没有做出确切的选择,皇甫嵩忠贤廉明,朱儁好义轻财,其实都是个不错的目标。
尤其是皇甫嵩,在原本的历史上,平定黄巾之乱后,他不仅自己升官发财了,还能顺势抬一手仍然在牢狱中的卢植。
即使是仇恨卢植的宦官集团,也不得不给皇甫嵩点面子,因为皇帝很看重他。
不过选择皇甫嵩也有缺点,因为皇甫嵩不置亲信下士、门无留客,他甚至都不参与党锢。
他所求的,就是“忠君爱国”这四个字。
这样的人,自然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权力,去帮姬玉争取太多的利益。
当然了,如果姬玉狐假虎威的话,皇甫嵩多半也不会主动站出来拆穿就是了。
但既然现在皇甫嵩派傅燮和自己沟通,也算是帮姬玉做出了选择。
现在姬玉对傅燮所说的诸多事情,最终也必定会流入皇甫嵩和朱儁的耳中。
感受着傅燮的态度一天天的转变,姬玉也越发的肯定了这点。
然后姬玉也有事没事儿,在对方骂几句宦官,这更是极大的赢得了对方的好感。
在这个年代,骂宦官基本上就是政治正确,如果能态度坚决,并采取一些实际行动,那就更加能赢得党人和世家的好感了。
在过去数年中,不止一次有一些无名小官,或者干脆是游侠之流,针对宦官及其在各地贪赃枉法的家属进行了刺杀。
一旦成功,就瞬间名声大噪。
就算是失败了,只要不是当场被抓住,那些游侠就会发现有无数个他压根不认识的人,在想方设法的帮助他逃匿。
哪怕当场被抓住,或者直接被定罪了,也会有人孜孜不倦的尝试着拯救。
所以现在姬玉多次在傅燮面前痛骂宦官,就算傅燮不是个特别多嘴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姬玉也逐渐发现,其他世家豪族看他的眼神,也明显变得更加友善了。
又过了几天,在某次姬玉和赵云、典韦、孙观等人在营中演武,稍微展示了一下法术和无双战气,小试身手时,非常巧合的被傅燮撞见了。
于是在见识了他们的武力之后,傅燮对姬玉的热情几乎达到了顶点。
姬玉见状就趁机提议,对黄巾军进行火攻。
水火最是无情,自古以来,交战中很多相对弱势的一方,之所以能反败为胜,或者是兵力相差不大的一方能取得大胜,往往大都和水火脱不开关系。
但傅燮当时却面沉如水,不见任何意外或喜悦,只说会如实禀告给皇甫嵩。
姬玉顿时就知道,就像昨天他和李典、伊籍之前商议的那样,如果连己方都能想到要用火攻,久经战阵的两位中郎将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黄巾军有可能在寻找时机,讨伐军同样也有可能如此!
就这样,过了两天,姬玉基本上就彻底的确认了。
因为讨伐军最近在频繁的运输各种物资,而凭借赵云和典韦敏锐的感知,他们轻易就发现了那些物资的真面目,是大量的火油。
黄巾军固然结草为营,易被火攻,但他们足有数十万之众,营地由内而外,建造有多层,要想一次性解决战斗,皇甫嵩当然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等什么时候外面不再运输火油,估计就是讨伐军展开总攻的时候了。
而且姬玉觉得,大概也不用自己等太久了,皇甫嵩绝对也想迅速了结此地的战斗。
因为这里并非黄巾军的真正主力,北面的卢植那里,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