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的“听鬼神”里,那两个抬箱子男人的脚步声已经消失了。
虽然我走进来时七弯八绕,走了三四百米,但直线距离并不远。
我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应到他们的行踪的。
他们将那个箱子放在铁门处之后,就返回了洞外。
我猜测应该是去山下继续抬箱子了。
看来他们是想把所有的箱子都抬上来,再一起搬进铁门内的洞穴。
这样一来,我就有充足的时间继续查看了。
带着疑问,我继续一个个打开旁边的箱子。
第二组箱子,比瓷枕的木箱体积还要小,而且只有两个。
两个箱子里各装着一方铜制镇纸。
铜镇呈虎形,高约3厘米,底径约6厘米。
我掂了掂重量,大概有八两左右。
铜镇虎作盘卧状,一条细阴刻线由鼻向后经头顶沿背脊至臀勾画出虎体形态,头部回首,下颌搭于后胯之上。
它阔口宽鼻,双目微睁,两耳后抿,四爪并拢成弧形,粗长的虎尾向内弯曲卷搭于腹侧,形态自然,似有睡意。
口、鼻、眉、须和肘毛均以阴线刻画,身上的斑纹也以阴线勾勒出轮廓。
这件虎形镇通体鎏金,其间又有错银。
这种错银工艺是在虎的表面凿刻出图案浅槽,将银丝压入槽内,锤轧错平即成。
关于年代,我初步判断是西汉年间的。
接下来,我又打开了两组木箱,每组木箱都有三个一模一样的同品。
第三组木箱里,是战国时期的青玉夔龙纹剑珌,共有三个。
所谓剑珌,就是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第四组木箱里,是明永乐剔红松下抚琴图圆盒,也是有三个同品。
每一组同品,粗看之下都是一模一样,真假难辨。
我打开的这四件文物,材质年代各不相同。
宋代瓷枕属于陶瓷类,西汉虎形镇为铜器,战国剑珌乃是玉器,而明代圆盒则是属于漆器。
这种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文物混杂在一起。
而且又是真品和赝品同时存在。
而且现场还有众多几十年前的木箱。
我让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天,在墨茯苓那里跟吴老谈起的一样存在——
民国时期,“长城”局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册门前辈们做赝的场所,“私塾”。
如果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长城”局“私塾”的遗址,那这价值就真的不可估量了。
可以肯定的是,“私塾”中的文物,无论同品有几个,其中必有一个是真品。
因为,在“私塾”,没有真品就造不出赝品。
当然,没有真品,也没必要去造赝品。
我刚刚打开的这四个木箱里面的文物,都堪称是国宝级别。
而这里还有数百个木箱,除去当年前辈们伪造的赝品。
大概估算一下,这里的真品文物,应该在一百多件。
想到这里,我的呼吸不由得变得粗重起来。
心脏不由自主的狂跳开来。
这些都是我们华夏传承的宝贝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无价之宝!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翻滚的情绪。
继续开箱探查起来。
既然现在还有时间,那些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进来,我就该尽量多探查探查。
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有关于这里的线索。
哪怕只是统计出这里的文物清单,都是有价值的。
一边开箱查看,一边用相机给每一件文物都粗略地拍了照。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我也统计出了这里的文物数量。八壹中文網
没有我之前估算的那么多,在这里的文物,一共有九十五件。
另外还有三组箱子,新旧木箱里都空空如也。
应该是之前也在这里的,但被人取走了。
文物大概包含了青铜器、玉石、陶瓷和书画这几个大类。
此外还有漆器、印章、雕像等文物,这些类别数量就比较少了。
在这期间,对于每一类文物,我都打开了几件仔细查看了一番。
不出意外,从它们相对应的赝品中发现了“长城”局的暗语。
我记忆中的暗语都来自于和门前辈的记载,应该是没有错的。
现在几乎可以确定,这里就是当年的“私塾”。
根据我现在掌握的线索,不难推断出来。
“私塾”因为某些原因封存此地数十年,却在近期被沐氏兄弟那一伙人给找到了。
这些人按照原木箱的样式,打造了新的木箱,将文物装了进去。
然后就继续放在这里,而没有即时运走。
甚至还弄了个休闲农庄来掩人耳目。
他们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正想着,“听鬼神”里传来了洞中铁门的开启声。
他们要往洞里运送那22个木箱了。
我将所有的箱子又检查了一遍,确认每一个都重新盖好恢复了原状。
然后拿着手电筒四周转悠着看了看,最终选择了洞穴最深处的顶壁。
那里的洞壁边缘比较好攀爬,而且有两根倒挂的粗壮石笋垂下来。
两根石笋中间有缝隙,石笋上还有天然形成的几处凸起供我踩踏。
确定了藏身之处,我便爬了上去。
通道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很快,那两个人抬着箱子就走进了溶洞里。
他们都戴着矿工帽,开着帽灯,光线很足。
将箱子轻手轻脚地放下之后,他们便立刻回转,去搬其他的箱子了。
现在几乎不用查看,就可以肯定,这22个木箱里面,装的应该也是文物。
只是不知道这些文物的来源是怎么样的。
究竟是不是也属于“私塾”。
当他们往返了几趟,箱子差不多搬进来一半的时候。
我的鬼谷惑神诀的感应里面,突然多了好多个人的身影。
仔细分辨了一下,现在一共有12个人正在进洞。
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原本只有4个人,现在又多出来10个人。
莫非他们想要把文物运走了吗?
不过好像又不太对。
如果想运走“私塾”里原有的文物,为什么还要把这22件文物搬进溶洞来呢?
这两个搬运箱子的人没有受到后来这些人的影响,他们依旧不停地往里面搬着木箱。
后来的12个人,则是径直向着溶洞里面走来。
很快,他们就都到了溶洞里。
12个人都戴着一顶矿工帽,帽灯都开着。
另外,有8人戴着眼罩。
帽灯的灯光照在这8个人其中一个的脸上。
我总感觉他似曾相识,但因为有眼罩,一时却想不起来。
到底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