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技术攻关(1 / 1)

扒开箱子上面的长枪短棍,韦安平这才注意到箱底下的一把火铳。

说是火铳,其实口径巨大,叫做手炮也不为过。

这把火铳由青铜铸造,颜色油青,浑然一体。

金属的铳身,拿在手里颇为沉重。

韦安平一上手,就感觉到了它的特殊,因为这玩意的样式竟然是仿照火炮来设计的。

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火炮,就连点火的方式都一模一样。

虽然是微缩版的火炮,但它兼顾了火炮的威力,和火枪的便携性,同时因为装药量更大,膛压更高,射程也更远。

另外因为口径很大,发射后更容易清理铳膛,所以射速也更高。

韦安平拿着火铳,一边观察,一边听张九郎给他介绍这只火铳的特色。

听完之后,他才抬起头来看着两人,问道:“你们试过了吗?”

“当然。”

张九郎点了点头,认真道:“这把火铳的威力,虽然不及火炮,但比火枪强多了。而且因为方便携带,可以应对各种战场情况,尤其擅长野外攻坚。”

野外作战,一般都不方便携带大型攻城器械,也没办法携带火炮。

但如果只用火枪,威力和射程又差点意思……这种时候,就要靠火铳来大发神威了。

更何况,在野外作战的情况下,防御工事一般都不会太坚固。

在火铳的强大威力之下,基本就是纸糊的。

一般的堡垒营寨,只需要一炮就能解决。

张九郎在之前的几次试验中,就模拟了各种野战状况,火铳几乎所向披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挡住它。

“很好,果然是个好东西。”

听完了张九郎的讲述后,韦安平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光听说肯定不够,所以他很快便提出。

“那就去试验场试一试吧,我要亲眼看看。”

“先生请。”

张九郎连忙在前引路。

半个时辰后,几人来到了火药工坊的试验场。

此时的火药工坊,又经过了几轮扩张,已经快要把整个西郊都占满了。

此次扩张,变化最大的就是试验场。

为了检验新火器的威力,试验场里不仅有专门的靶场,还有各种特殊的战场环境,用来模拟真实的战场。

为了更加逼真,不仅搭建了诸多堡垒和营寨,甚至还有一段城墙和城门。

这些夸张的布置,把韦安平都看傻眼了。

“你们这是来真的啊。”

韦安平指着眼前的城墙,惊叹道:“这面城墙,不会是跟长安的城墙一模一样吧?”

“先生怎么知道?”

张九郎假装惊讶了一下,随后自豪道:“这面城墙可是陛下亲自下令建造的。由工部营造司负责,完全按照长安城城墙的标准建造,可谓是坚固无比,普通的投石机都拿它没办法……”

“陛下下令建造的?”韦安平闻言,眉毛一挑,似乎想到了什么。

这些年,他虽然一直在南洋,但跟李世民和王府也有书信往来,知道东北的高句丽似乎正在修建“长城”。

这些长城的防备对象,不用想就知道是大唐。

历史上,高句丽确实凭借着这些长城,挡住了大唐的好几次进攻……也算是物有所值。

但不同的是,历史上的李世民确实拿高句丽长城没什么办法。

但现如今的大唐,已经拥有了火炮!

眼前这段城墙,恐怕就是为了将来进攻高句丽,特意建来模拟训练的。

“那这面墙建好后……火炮的效果如何?”韦安平饶有兴趣地问道。

张九郎微微一笑,得意道。

“这段城墙是前天才建好的……已经是第三次重修了。”

“不错!”

韦安平点头称赞。

已经是第三次重修……就意味着前两次都被彻底毁掉了。

虽然是模拟的城墙,但侧面说明了大唐火炮的强大……有了这些火炮,将来高句丽真正的城墙,恐怕也是不堪一击!

看过城墙后,三人终于来到了一座营寨前。

随后,张九郎叫来了几名辅兵,负责把营寨重新搭建好,然后亲自进行了一次模拟战。

韦安平全程看的津津有味,虽然没能亲自上场放一枪,但光看着就足够过瘾。

炮声一下,整个人都热血沸腾了起来。

一番演示过后,张九郎和李淳风又带着他去了一趟研究实验室,检查正在研究的各种火器。

这些年来,对于火器的研究已经越发深入,各种新的火器层出不穷。

有些甚至是韦安平都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神火飞鸦、一窝蜂、三眼铳等等。

虽然大多数都是花里胡哨,没有太大的实战价值。

但看到这些玩意,韦安平还是十分欣慰。

无论如何,至少研究所里的工匠们,已经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

只要主动起来,将来一切就有可能。

看完之后,韦安平也有些心痒难耐,于是主动跟李淳风等人探讨起来。

之前那把没有扳机的手枪,让他感觉十分难受。

现在既然回到了长安,无论如何都要把“扳机”这个结构弄出来,还有金属子弹。

……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韦安平除了陪李彩瑜入宫吊唁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泡在了火药工坊。

跟着李淳风、张九郎等人,进行技术攻关。

他本人的动手能力不如张九郎,理论研究不如李淳风,但胜在见多识广。

对于后世的枪械,虽然不懂原理,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一些最基本的枪械要点,还是很清楚的。

比如拉栓、扣动扳机,还有弹夹等等。

他只要把这些概念提出来,交给李淳风等人去研究,然后做出相应的设计图纸,最后让张九郎去实现就行了。

整个过程,虽然困难重重,也经历了好几次失败。

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知道先生提出来的东西,一定可以实现。

就这样不停地试错,不停地修改,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月。

十月初三,停灵祭拜了四个多月的李渊,终于下葬了。

下葬这天,几乎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前来送葬。

送行的队伍,从城门一直延伸了数十里,堪称史无前例。

这样的规模,也算是对得起他的开国之功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朕出游东巡,你竟举国飞升 大明盛世之布衣风云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磕磕绊绊的我 黄巾赘婿 席卷晚清 大秦:地府之主,打造阴兵军团! 大秦:地府之主,打造阴兵军团!长风扶摇起 重生三国之忽悠人生 收个皇帝做小弟 春秋最强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