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那种边关要塞的城墙,大多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灵托国这种面对法玛阵营的边防城池,更具有以上特点。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然而要想真正给予一个国家痛击,真正想打败一个国家,甚至实施侵略,那么战必攻城。只有攻城,才能瓦解他们最后的防线;也只有掠过城墙,才能收获和掠夺他们的财富。所以,单单在城外战胜一场,是远远不够的,法玛帝国想要的,是彻底打败灵托国,收集财富和奴隶,传播荣耀教义收集信仰,震慑周边小国,也同样的,看看当年那个叶如笙怎么样了,是不是还生龙活虎。第二日的清晨,饱餐战饭之后,法玛军队就在灵托国城头处摆开阵型。相比较骑兵对冲这种半试探半交手的模式,攻城之战,已经是彻底的全力投入,是完全撕破脸外加赌上一切的战斗模式。守城一方,如果城破,那就彻底失去屏障转入巷战,国内手无寸铁的平民也会惨遭战火侵害;而攻城一方,如果一段时间之内城池没有被攻下,那么士气低落,补给不足,想撤军也是难上加难。正如孙子所言“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那时候,军士折损,想撤退都难,灵托国军队出城追击不说,就周边小国见机发难,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法玛军队对这次战争也是筹划良久,先不说对付骑兵摆的《十面埋伏阵》,但就圣光魔法初显威力,也是全世界都始料不及的。而且,一个能摆出《十面埋伏阵》的人,也决不可能对攻城之战一窍不通。随着法玛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开始。这时候的骑兵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步兵才能发挥作用。无数个身披重甲的战士,高举盾牌,来掩护其它兵种向城墙靠近。而在人群之中,还有一些攻城用的楼车,云梯,擂木等等。楼车是那种城墙一样高的一个平台,底部装有可以滚动的车轮方便移动,平台一次可以站二十来人,是一些弓箭手和魔法师。这种楼车既能避免对方在城头上居高临下的火力压制,又能很好的给己方攻城部队提供火力输出。在军队后面还有一种巨大的投石车,这种车可以投掷巨石,能很好的打击敌人密集的阵型,如果碰巧砸到了城墙垛口上,还能形成缺口为攻城提供便利。而灵托国也对这次防守做好了准备,滚木、礌石、金汁以及无数的弓箭等等。一排排的弓箭手与魔法师站立在城头,无数严阵以待的战士整军待命。他们一个个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守护城墙,与那些法玛军士被高额的奖赏给激发起斗志相比,他们更是知道,如果城墙守不住,后面遭受欺凌的就是他们的老婆孩子。不要去听信攻城者说开城投降秋毫不犯这样的话语,那是骗小孩子的。如果真的秋毫不犯,那也对不起攻城的那些士兵(真正能做到秋毫不犯的,世界上也只有我们现在开创者当初领导的队伍)。按照正常套路,双方将领应该遥遥相对放几句狠话,但那也只是出现在故事之中,但凡喊话对方能听到的距离,还不如用弓箭招呼。而且已经兵临城下,说什么都苍白无力,只有把对方将领打败后捆绑到自己身前,说话才是最有力的。随着法玛军队指挥官一声令下,无数的士兵如潮水一般涌向了灵托国的城墙,他们有的手持盾牌格挡箭矢,有的抬着云梯猫在其他士兵身下前行。他们由盾牌兵士走在前面,将盾牌举起来遮挡,相当于一个马其顿方阵。那巨大的楼车上也站满了魔法师与弓箭手,已经套好了防御盾,被下方士兵推着缓缓前进,只等双方进入有效距离,就开始相互输出。随着距离的拉近,首先进入了弓箭手的攻击范围,灵托国城头的简元思一声令下,无数的弓箭手张弓搭箭。锋利的箭矢如灾年的飞蝗,密如覆雨。它们带着犀利的啸声,呈一条条优美的抛物线,带着死亡的优雅,由高到底降落下去,随即带走一条生命。有的箭矢落在盾牌上发出“叮当”脆响,有的从盾牌缝隙处射入杀伤一条生命。有的士兵中箭身亡,又会有后面的士兵补上空缺。等距离再次拉近,城头上的魔法师也开始准备魔法,他们由一个指挥官统一指挥,通过亮出不同的旗帜,来施放统一的魔法。因为魔法师释放出来的魔法攻击在一处,有些魔法是会相互抵消的,比如说火系魔法遇到水系魔法,那两者的作用就大不如前。又比如冰系遇火系,雷系遇水系等等。所以魔法师的魔法种类,由指挥官根据战局来决定,然后统一施放。再者魔法师聚在一起,相同的魔法也会使魔法元素快速聚集。而攻城队伍里也会有相应的魔法师混杂其中被其他兵种优先保护,面对这种情况,也会给士兵撑起一面护盾。但居高临下的攻击,护盾不能支撑太久,所以也讲究个速战速决。随着魔法师的出手,战争愈发眼花缭乱了起来,那一道道绚丽的魔法像是彩虹和光束,以各种姿态倾泻而下,又被下方的护盾给隔绝开来。有的魔法犀利,击破护盾,也会造成一片的伤亡。但对于那几万攻城的人数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余休静静的立在屏幕前观看,就看到城头的那些个法师,他们庄严肃穆,他们一个个吐字开声,魔法咒术清晰而坚定。随着魔法音符的生成,那些游离在空中的魔法元素,也像是军队集结一般迅速凝聚。专业的魔法师和业余的魔法师就是不一样,他们动作简练,咒语快速而清晰,也能将整个咒语的释放时间掌握到毫厘之间,很多魔法师都是能做到同步的,一起吟唱完毕,一起施放,那巨大的魔法也会融合成一个整体,同时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