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会再换。
还在写。。。
兖州,州牧府。
暂代兖州牧的曹操早在数月前,率着麾下将士征讨境内的青州贼,至今未归。州牧府留了别驾荀彧坐镇,毛玠为其副手,也由此可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与信任。
这一日,毛玠手中握着卷竹简,快步走进处理政务的要堂。
“荀别驾,这是方才收到的信简,乃梁国相张超派人送来,据说十万火急。”毛玠将竹简轻放至荀彧面前的案桌,小声说了起来。
正处理着日常公务的荀彧手中动作一停,搁下笔墨,拿过那卷竹简,割掉上面捆着的细绳,在掌中缓缓展开。
荀彧浏览起竹简上的文字,还未看完,平舒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捕捉到这个细节的毛玠趁机询问起来:“别驾,可是出了大事?”
梁国隶属豫州,平日里同曹操也是少有往来,如今派人快马加急,必是事关紧要。
毛玠收到信简的时候,就在心中琢磨了个大概,却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如此。
同为曹操效力,荀彧也不瞒他,放下竹简后,语气里透着几许沉重:“吕布率军围了陈留,已有月余。”
“前些时日,不是说吕布还在燕县,怎么……”
顺着话往下说的毛玠戛然而止,同时也敏锐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脸上露出凝重色彩:“看来吕布从燕县进攻白马只是幌子,故布疑阵用来麻痹世人,其真实意图乃是兖州!”
人言吕布鲁莽无谋,如今看来,竟也好生狡诈。
毛玠之前是接触过吕布的,曾经为搭救困在宫内的弘农王,他亲自去吕布洛阳的府上走了一遭,只是那时候的吕布还未至大司马,尚在董卓麾下效力。
如果说吕布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兖州,那为何不直接兵出虎牢关,非要绕道河内,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粮草,难道就只是为了故布疑阵?
似乎不太切合实际。
无数的可能性在荀彧脑海里一一排除,陡然间,灵光闪过。
既然这些个想法不通,那么,吕布会不会是临时才改变的主意?
可,还羽翼还未丰满的曹操,又有什么值得吕布所忌惮的呢?
荀彧再次皱眉,脑海里思虑的速度,比起方才加快了十倍不止。
好在吕布没有派人奇袭,若是遣一支精锐部队,偷渡浊河下游,无声无息的进入到兖州,然后发起突然袭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仅凭城内的千余士卒,根本支撑不住。
要说吕布想不到这点,荀彧不太相信,毕竟就他所了解的戏策和郭嘉二人,皆不是泛泛之辈。
想不到这一点,着实说不过去。
至于为何吕布没有如此做法,可能是因为他受到固有兵法的局限,认为以小博大才用剑走偏锋,正道当以势相搏。
听完荀彧的详细见解,毛玠惊出一身冷汗,心中不觉的道了声,老天保佑。
“毛从事,你即刻拟诏一份,发往各处郡县。着令各地进入备战状态,加紧对出入人员的盘查,但凡有可疑之人,务必严加审问。”荀彧语气果断的下达命令,料想各地,应该都已经混入了吕布军的细作。纵使不能将所有细作一一搜出,但也能让吕布的情报遭受到巨大延迟。
说完这些,荀彧接着吩咐起来:“还有,告知各地郡守,加快聚集兵马,到时候由主公统一调度安排。”
听得这话,毛玠面有诧色,试探的问了声:“这么快就跟吕布正面对决了?”
说实话,毛玠有些担忧,曹操现如今在兖州站稳脚跟都有些勉强,以其目前的实力,要同吕布真面交锋,恐怕胜算不大。
荀彧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同毛玠说着:“等会儿我会书信一封,令人快马传至主公处。至于是战是和,以及具体事宜的安排,全以主公发号施令为准。”
毛玠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随后,荀彧唤来心腹将士,将书信与他,令其送往任城。
接到从兖州快马而来的急报时,曹操刚将任城本地的青州贼兵平定。
自出兖州以来,在荀攸的献策下,曹操几乎连战连胜,攻无不克。不仅打败入侵兖州的青州贼,还将其大半收为己用。
大帐升起,曹操大马金刀的坐在主帅位置,麾下诸将依次而立。
站在左侧的多为曹操族中宗亲,比如说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右边则是招募而来的将领,像李典、乐进,以及新纳麾下的于禁。
至于麾下谋士,曹操最近又添了满宠、程昱两人。
至于守在帐外的巨汉,则是在军中赫赫有名的恶来典韦。
曹操见麾下文武俱是到齐,拿起案桌上的竹简,并未打开,同众人说着:“刚刚收到文若的来信,说吕布利用攻打白马为饵,改道南下,并且围困住陈留郡城,长达月余。尔等以为,该作何应对?”
听得这话,帐内之人俱是惊愕了好一阵子。
随即,脾气较为暴躁的夏侯惇第一个出列抱拳,大声说着:“主公,吕布这厮欺人太甚!咱都已经把东郡腾出来给他让道了,他还死缠不放,咱们直接跟他干了吧!”
陈留郡隶属于兖州,吕布事先未作知会,便率大军围困,就等同于是在向曹操公然寻衅。
是可忍,孰不可忍!
“阿兄,你莫要胡乱建言,此事关乎兖州命脉,大意不得。”夏侯渊扯了扯兄长手臂,将其拉回原来的位置。
曹操眼眸微眯,小眼中透着一丝丝的凝重。
尽管他早有预感,会和吕布一战,只是没想到这场角逐,会来得这么的快。他看向帐下表情木讷的中年文士,出声询问:“公达,你以为呢?”
作为‘谋主’的荀攸出列一步,拱手同曹操回答:“主公,吕布此番向陈留发难,多半是冲着兖州而来。看样子他是想要拉通兖、青两州,以环绕之势,再去对付袁绍和公孙瓒,继而完成北方霸业。”
荀攸的这番回答,可谓是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