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505章 君臣信任危机

第505章 君臣信任危机(1 / 1)

伍子胥谋反乎?  他不敢,也不会,更不想。  庆忌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国君。  生性多疑。  跟嬴政、曹操、朱元璋这些皇帝一般,庆忌有些刚愎自用,对于自己的臣下暗暗多有猜疑之心。  饶是如此,庆忌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信任伍子胥,才会将伍子胥留在荆国担任令尹,操持荆国的军政大事。  伍子胥想造反,自己建立一个国家,其实易如反掌,难度并不大。  因为庆忌留在荆国,专门负责牵制伍子胥的田穰苴,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一次伍子胥自作主张,出兵伐郑,甚至还一路打到了郑国的都城新郑,是出人意料的。  是在违抗王命!  按照伯噽的说法,伍子胥的这种行为,已经等同于谋反。  君臣之间的信任危机已经产生!  庆忌即便是再信任伍子胥,现在不得不怀疑,伍子胥是否有谋逆的心思。  有的时候,就算伍子胥心向吴国,心向庆忌,难免会有奸佞小人从中作梗,逼着伍子胥叛吴自立。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郑国出兵攻打荆国导致的。  郑军的实力不咋地,被伍子胥、田穰苴率兵击败,主力大军几乎被全歼。  伍子胥抓住有利战机,一举北上,要捣破新郑,甚至是迫使郑国称臣纳贡。  这一点无可厚非。  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恰恰就是这一点,庆忌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庆忌一直都将吴国的兵权牢牢的握在手里。  没有虎符,没有庆忌的诏令,任何人都不得调动吴国的一兵一卒。  伍子胥是领兵在外,才没有受到庆忌的钳制。  范蠡忧心忡忡的道:“大王,现在还不能确认,伍子胥是否有谋逆的心思。然,不可不防。”

“臣以为,大王应该防患于未然,使伍子胥撤回荆国,放弃对郑国新郑城的进攻,然后再命人把伍子胥押解回来,革职查办。”

“正是!”

太宰计然也是进言道:“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心隔肚皮!伍子胥现在违抗王命,率兵进攻新郑,大有灭郑之势,晋国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若晋军出兵,事态定当进一步恶化!请大王明鉴!”

闻言,庆忌只是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且不说伍子胥究竟会不会造反,叛吴自立,伍子胥率军进攻新郑城,就不利于吴国。  郑军伐荆国的时候,庆忌之所以让伍子胥、田穰苴固守荆国本土,不必贸然出击,是想遏制战况进一步恶化。  按理说,伍子胥、田穰苴打了胜仗,为吴国开疆拓土,庆忌应该高兴的。  但,这并不符合庆忌对于吴国未来几年的规划。  庆忌现在谋求的是吴国和平发展,而不是动辄大战,尤其是跟老牌的霸主晋国开战,这不是明智之举。  在这一点上,伍子胥明显是缺乏了大局观。  郑国现在是晋国的小弟,吴军欺负到郑人头上,晋国岂能坐视不管?  跟晋军一战,庆忌还没有做好准备。  一旦战胜还好,若是战败,给吴国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极为恶劣的。  说不定最后连到手不久的荆地,吴国都保不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庆忌倍感头疼。  晋人这般赤裸裸的挑衅,难道伍子胥看不出来吗?  如果伍子胥看得出来还要去做,这分明是在蔑视庆忌。  这让庆忌不得不怀疑,伍子胥有了不臣之心。  “大王,臣建议,大王即刻派遣使者,充当监军,令伍子胥将兵马撤回荆国,然后押解伍子胥回金陵审问,革职查办!”

伯噽正色道:“为避免伍子胥真的有反叛之心,请大王另外派一支军队,进入荆地,以备不测。”

“伯噽,你愿意作为使者,去向伍子胥传达寡人的命令吗?”

庆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伯噽。  闻言,伯噽尴尬的笑道:“大王,臣愿意为大王赴死!”

“不过,请大王一定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伯噽又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这一趟是充满危险的。  如果伍子胥真的有反叛之心,伯噽这一次怕是有去无回的。  伍子胥伐郑,率领的兵马大多数都是从荆地招募的,真正吴军士卒只占据一部分。  这时,孙武朝着庆忌躬身作揖道:“大王,请相信伍子胥的为人。”

“伍子胥性格嫉恶如仇,对吴国可能没有多少归属感,但是,对大王,伍子胥断然不可能背弃!”

“伍子胥这一次伐郑,可能是急功近利,并没有忤逆大王诏令之心意。”

庆忌闻言,只是摇摇头道:“不管伍子胥出于什么缘故伐郑,抗命不从,是事实。”

“我吴国没有功过相抵,也没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庆忌是不会原谅伍子胥的这种行为的。  公然违抗庆忌的王命,即便伍子胥是出于好心,好心办坏事,庆忌也绝不能姑息。  这是庆忌的底线,不容挑战!  倘若庆忌这一次不但没有责罚伍子胥,既往不咎,世人可能会称赞庆忌贤明,有容人之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庆忌“好欺负”,要是人人都学伍子胥这样,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庆忌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岂不是会一再的被践踏?  王权,不容挑战!  不过庆忌对待伍子胥,必须要把控好一个度。  张弛有度。  不可否认,伍子胥文武兼备,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而且为庆忌出生入死,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伍子胥的功劳很大,但是这绝对不是他可以不尊王命,擅自出兵的理由。  就好似李云龙一样,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闯出的祸事也不少。  伍子胥见到有机可乘,就率兵大举进攻郑国,生怕贻误有利的战机,这一点是可取的。  什么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为将军领兵作战,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容不得国君的胡乱指挥。  就好似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的征高句丽之战,其实战略、战术都不差,只是杨广的控制欲太强。  对于前线作战的将领,杨广还要遥控指挥,最后导致隋朝的征高句丽之战连连失败。  难道杨广不知兵吗?  不,杨广曾经率领大军南下灭陈朝,也带兵打仗过,只是坐镇后方遥控军队,谁敢保证不出差错?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父皇,请退位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超品姑爷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