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役凑到了朱见深的眼前,“不知太子殿下到盐政衙门有何公干?”
朱见深所做的事就是把这些人的利益分出去很大一部分,这些人自然对朱见深恨之入骨。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朱见深心中异常气愤。
你们这些家伙将寡人叫来,又问寡人有什么公干,是觉得寡人好欺负,来拿寡人消遣么?
但是朱见深没有直接动怒,还没有就坐,必须保持着王者的气度。
林晓斌以林寒青的身份教过朱见深不少这些方面的东西。
不过林晓斌主要还是从脱脱不花那厮那里学来的。
虽然说脱脱不花也是半个傀儡,但是瓦剌大汗这个位置学到的规矩是货真价实的。
弄的当时脱脱不花一直以为林晓斌要给明廷造反,对于林晓斌的提问很是奇怪。连带着看林晓斌的眼神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怪怪的。
朱见深目光如电的威严眼神让这位差役感到了害怕。
老子怎么会感到害怕?这家伙即使是太子,也不过是个小孩子罢了。
现在虽然算不得乱世,但离盛世也还差得远。
一场大战的后遗症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
因此很多人对皇权的敬畏都降低了很多。
何况还仅仅是个没有多大实权的小太子。
很多人都等着看朱见深的笑话。
也许后来京师之变朱祁镇明知于谦的功劳却还是同意了杀他而于谦也慷慨赴死的原因就是这样。
皇权被这位功臣削弱的太多了。
只有从这位功臣的身上找回来。
朱见深忽然瞥到那个差役黑墨涂了左耳,朱墨涂了右耳。不动声色的记下了。
朱见深就了公座。林晓斌侍立身后。
随后朱见深便问道:“你这厮两耳涂色,是何缘故?”
“并没别故,是向来涂惯的。”
朱见深把旗鼓一击,“登时割掉两耳,不得有误。”
所有人互相看着,谁都不愿意动手。
朱见深又喊了一句,“不动手者同罪。”
还是没有人反应。
朱见深回头对林晓斌点了点头。
林晓斌立刻软剑出手,一个人的耳朵血粼粼的掉了下来。
“再不动手,与此耳同。”
这些人可没有和林晓斌那鬼魅一般的身法挑衅的勇气。
于是争先恐后的将那两只一黑一红的耳朵下手。
不大的功夫那原本还像个滚刀肉一般的差役已经血流满面。
好在林晓斌在现场,帮两个人止血还是很轻松的。
随后就让人将这两个伤号抬了下去。
不过这两个人的一生也算是毁了。
而那些动手的人只能和朱见深绑在一条战船上。
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刚才又哪有根本没动手的人?
“张咏治蜀。”盐政衙门的官员心里更加痛恨朱见深了。
你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要不要这么妖孽?
而且竟然还利用江湖上的奸邪之徒?倒也不怕反噬么?
这官员自然对朱见深身边的人也是做了调查的。
林天渊这么个魔女的名声自然不会没有耳闻。
但是得到的,自然只是江湖中的风评罢了。
尽管京师保卫战的奋战和瓦剌大战的相助把林天渊的身份洗白了不少。
但江湖上还是有不少人诟病的。
别有用心的小人和被人利用的蠢人才是构成江湖的主要元素吧?
而后盐政衙门的官员也想做自己最后的努力。
“启禀太子殿下,我等尚未追回那一张木柜中的文案,心中仍是慌乱,此番请太子殿下来此,也是为了追回那些卷宗。”
“如果是真的无计可施的话,刚才都干什么去了?还要问寡人做什么,当真岂有此理。”朱见深心中骂的更厉害了,真的想自己拿出一把剑来,把这个奸猾的官员宰了。
但是他不可能这么做。
这么做了,他也就别想再在这天卫立足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朝廷中的事何尝不如是。
总觉得现在自己好像知道了很多的东西。
朱见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忽然就知道了这么多。
一定是脱脱不花大叔的在天之灵的保佑。朱见深觉得这是最靠谱的理由。
算命老人再一次出现了状况。
这次倒是没吐血。
但是咳嗽得连通红。
“师傅,又出了什么事?”
“被一个黄口孺子的荒唐想法给气到了。”算命老人没有好气的说道。
“此事么,太子殿下经过多方的查询,已经有头绪了。”林晓斌忽然接过了话题。
虽然朱见深实际上除了一个批文什么也没做,但是林晓斌还是要在这个孩子脸上贴金的。
通过狄大鹏、胡晓虎和几个尽职尽责的官员的查询,确实得到了一些消息。
盐政衙门的官员趁机作。
“大胆,你这女人是朝廷任命的官员么?竟敢如此无礼?在本官向太子殿下禀报大事的时候插嘴。左右,与我撵了出去。”
还真的有蠢蠢欲动的人。
朱见深身份太高惹不起,不代表这个女人惹不起。
就算实力高强,又能扭得过风气?
但是林晓斌用事实告诉了这些人。
真的可以。
林晓斌只是几个纵跃,就将所有的人点了穴道。
而后又是笑意满满的开口说道:“可惜,老娘我不是朝廷中人,而是江湖中人,做事全凭喜恶,却是不在乎其他的。怎么都不说话了?那就是同意老娘的号施令了,就知道各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林晓斌还一副说服了他人,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朱见深都有种想要摇头的冲动了。
当然事实真相是那些人都被点了哑穴,拼命摇头林晓斌可是视而不见的。
“接下来的事很好办,还请诸位随我和太子殿下到地藏庙一探究竟。”
地藏王菩萨,在如来辞世之后,弥勒未生之前,暂管三界之事。
林晓斌很佩服地藏王菩萨,但不是因为权柄什么的。
而是因为地藏王菩萨曾经立下过的宏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要有多大的决心、多强的意志才敢于立下这么一个宏愿?
这种誓愿是伟大的,如同屈原的传世名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