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卖了十来天,那些客人吃上头之后,自己再出面说,那是他们客栈新推出来的菜品。
这样,一些贪小便宜的顾客,和一些喜欢红烧牛肉面的顾客,不得不来他们来福客栈。
他们已经吃习惯了,不吃红烧牛肉面,一天都十分难受。
宋长宁笑眯眯的:“怎么说来福客栈也是帮过百姓们治瘟疫,帮我腾出来的位置,我怎么能让你们吃这么大亏呢?我可以免费提供你们方便面的调料一年,陇州的其他来福客栈的方便面调料,也是我提供。”
“当然,如果他们想合作的话。”
来福客栈掌柜睁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他扯了扯自己的脸,觉得非常疼。
还好还好,这不是在做梦。
宋长宁人再怎么好,她也是个商人。
她虽然愿意把珍贵的方便面调料,免费卖给他们一年?
她得多亏呀。
宋长宁笑眯眯的看着来福客栈掌柜:“怎么样?掌柜考虑好了吗?”
来福客栈的掌柜点点头,“当然当然,既然你主姑娘都这么说了,那我们也该识趣。”
来福客栈的掌柜有些感慨,没想到他为了帮助陇州患瘟病的百姓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反过来被龙州的所有百姓排挤。
宋长宁也是,为了帮陇州的百姓治病,结果呢?也被陇州其他的百姓给排挤了。
这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呀,他们为什么就想不通呢?
也是想得通,只是迫于威势。
罢了罢了。
反正做事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
来福客栈的掌柜看向宋长宁,“宋长宁姑娘,我们并不会让你亏损的,等到我们回本之后,我们会原原本本的把调料钱全部还给您。”
宋长宁听了倒也没拒绝,“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宋长宁后来发现了一个事。
就是不能让别人觉得,一个东西,是自己白给他们的。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拿,拿了之后,就可以翻脸不认人。
然而,收了他们的钱之后,他们反倒会想着自己的好。
人也许是贱吧。
白来的永远不珍惜,花钱买来的才是最珍贵的。
来福客栈的其他厨子和小二陆陆续续起来了,他们看着锅里的红烧牛肉面,以为是掌柜起早给他们煮的面,便秃噜秃噜的吃了起来。
宋长宁煮面的时候确实带了他们的份,也是有意拉拢他们,才给他们做的。
再者也是揉面煮面的一个顺手的事,否则他们起大早,还得饿着肚子煮面。
他们吃饱之后,锅里还剩下好几两的面条,剩下的好几两面条倒到后院喂狗之后。来福客栈的其他厨子和小二便开始奇怪起来,“诶,怎么今天的面条这么好吃?”
“掌柜的什么时候手艺这么好了?”
“谁知道呢?也许是掌柜夫人来做的嘛。”
“话说掌柜的呢。”
厨子和小二们看向门口,只见他们的掌柜和一个姑娘在一起,正是宋长宁便笑着说,“掌柜,您的手艺越发精湛了,这小面条做的可真香。”
来福客栈的掌柜笑眯眯的说:“哪里是我做的,是你们宋大姑娘做的。”
“啊?”
来福客栈的其他小二厨子全都震惊了起来,他们看着宋长宁,久久不能回神。
他们是知道宋长宁的,宋长宁治好了陇州的瘟疫,是他们的大恩人。是大神医!
当然,现在是落魄的大神医,没想到大神医不止医术精湛,手艺也精湛,还会做这么好吃的食物。
这红烧牛肉面,起码得是个开面馆的级别吧。
“你们觉得红烧牛肉面的味道怎么样啊?”
宋长宁看着小二和厨子们笑着问。
那些小二厨子看着宋长宁花一样的脸,都有些脸红,他们连忙点头,“嗯,都挺好吃的。”
看着朴实的厨子和小二们,宋长宁也点点头,看向来福客栈的掌柜,“咱们可以召集其他客栈的掌柜,开始商量买卖红烧牛肉面的事宜了。”
来福客栈掌柜连忙点头,“好好好,我现在就派人去把他们几个全都叫过来,”
其他三个来福客栈的掌柜大早上被叫过来。都有些睡眼朦胧的。
“这大早上的什么事儿啊?”
三个来福客栈的掌柜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然而等到一号来福客栈的掌柜说完这烧牛肉面的事情之后,他们便眼前一亮。也整个人瞬间精神了。
“我的天,还有这种好事!”
一号来福客栈的掌柜瞪了他们三个一眼,“别以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等到钱回本之后,你们还得把钱原原本本的还给宋长宁姑娘。”
他们连忙点头,“是啊,是啊,我们知道的,我们肯定还,只是一时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有人肯帮我们,真是多谢宋长宁姑娘啦。”
三个来福客栈的掌柜非常感激的看向宋长宁,宋长宁对他们三个拱了拱手,“都是自己人,何须言谢。”
“我这几天就会把四个来福客栈的方便面调料调出来,等我回到陇州之后,我就把这些方便面调料全部送到你们这里,你们记得接收就好。”
“现在,我要起程去荆州了。”
宋长宁起身。
来福客栈的四位掌柜们,没想到宋长宁走的这么快,他们对着宋长宁拱拱手好,“宋长宁姑娘慢走,这件事情就多麻烦你了。”
宋长宁客气的跟他们点点头。
宋长宁不打算继续留在陇州,看看其他的商机了,因为陇州知州掌控着这里,已经把来福客栈成这个模样了,他们都认得自己的样子。
陇州的其他客栈,饭馆,酒楼,都不敢收留自己,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敢跟自己合作的。
要是想合作,就只能等到这件事情的风波平息之后,再来陇州和他们合作。
但是宋长宁再也不打算来这里了。
陇州,再也不见。
继续坐上小船,宋长宁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来到了荆州。
到荆州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午,徐平安、宋长安、苏时年三个人正好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