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掉了几位叔叔后,朱允炆心里的压力并未减轻很多,因为他知道,他的四叔朱棣才是他最大的威胁。所以,为了控制住他,朱允炆做了如下安排: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时任工部侍郎的张昺担任北平布政使(明朝时期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然后派张信和谢贵担任北平都指挥使(明朝时期的地方军事长官),控制了北平的军事指挥权,最后还提拔宋忠为都督,令他领兵三万,镇守在开平、山海关一带,时刻待命。
在朱允炆看来,自己的这些安排可谓是万无一失,天衣无缝,现在的朱棣没有了话语权,也没有了军队,外面还有大军包围,他已经插翅难逃了。
从表面上看,这个部署很合理,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严丝合缝,但朱允炆忽略了一个致命的漏洞:计划和实行的是两拨人,而且人心是会变的。
对于造反这件事情,朱棣是有所顾虑的,他始终下不了决心。可是,他也明白,自己也也不能做那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否则他的下场会比那些兄弟们还要惨。
所以,朱棣是做了准备的。如果实在没有退路了,那就只能反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可是,现在的局势已经容不得朱棣再有丝毫顾虑了,朱允炆的行动还会继续的,他随时都有可能向自己下手。但是,造反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行的,军队需要粮草辎重、兵器补给等后勤保障,所以,为了给自己赢得足够的时间,朱棣做了一件事,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装疯。
多了一个疯子
从此,一夜之间,北平城内多了一个疯子。为了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朱棣将自己的发病地点选在了闹市里,专挑人多的地方。他会去抢别人手里拿的东西,还会指着路人的鼻子破口大骂,当然有时也会很安静,比如说找个摊位睡上一觉,又或者是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至于说的什么,没有人听得懂。
什么?他疯了?对于这一点,朱允炆是不信的,三人帮也不信,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会突然就疯了,而且还是在这么关键的节骨眼儿上,这也太巧了吧。于是,朱允炆决定让张昺前去一探究竟。
此时正值农历六月,正是北京气温最高的时候,张昺虽然心里不想去,毕竟这么热的天谁都不愿意出门,可是没办法,皇命不可违,所以他还是去了。
可令张昺没想到的是,刚进到燕王府内,眼前的景象就让他傻眼了。只见此时的“精神病人”朱棣正裹着厚厚的棉被,烤着炭火,居然还浑身颤抖地嘟囔着冷。
疯了,疯了,一定是疯了。张昺立即向朱允炆汇报了他所看到的情况,这一下搞得朱允炆和他的三人帮也将信将疑了。
简直就是影帝啊,看来奥斯卡欠朱棣同志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其实本可以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上天曾经给过朱允炆两次机会,让他除掉朱棣,可惜的是,他都没有把握住。
第一次是在建文元年(1399年)的三月,此时距离老朱去世还不算久,朱允炆刚继位。按规定,各地的藩王在新皇帝即位后,应当前往京城觐见。而此时的形势十分紧张,就在众人以为朱棣断不敢来京城的时候,朱棣不仅来了,而且还是大摇大摆地来的。
似乎是北平当时的发达程度和京城有所差距,在离开许久再次回到大城市后,朱棣便开始放开手脚地吃喝玩乐,好好地享受了一番。
朱棣的行为惹恼了很多人,但站出来指责朱棣并要求立即解决掉他的却不是三人帮,而是户部侍郎卓敬,他多次上奏,要求立刻拿下朱棣,以除后患。
而朱允炆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自己刚上任,而自己的叔叔长途跋涉地来觐见自己,自己却要害他,这样做实在是不仁不义啊。而此时的三人帮却一言不发,做起了看客,真是关键时刻连个屁也不敢放,这样的人真的靠得住吗?
就这样,朱棣在完成了京城一月游,吃饱喝足了以后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北平。
算了,这一次就当是放过他吧,不要紧的,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