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伯源,我也看得差不多了,咱们先回营帐吧。”
孙策已经看完了军营内的大致物资情况,剩下的士兵等集合之后便可以看到了,至于那位袁氏子弟,经过刘元进一步介绍后,孙策就暂时没有兴趣将其收入麾下了。
据刘元所说,很多人都知道此人之前乃是司徒袁隗的养子,名叫袁弃,但后来袁隗却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坊间传闻是由于袁弃整日沉迷女色,心中没有一点志向,所以才会被袁家赶出门庭。
不管这个传闻是真还是假,反正孙策是不敢和袁弃走得太近了,虽然孙策知道袁家不太可能提前得知他会被刘宏封为屯骑校尉,从而早早地将袁弃这枚棋子布置在这里。
但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算袁隗先前真的将袁弃赶出了家门,但若是袁家想对付孙策,完全可以从袁弃这边布局,所以孙策还是离袁弃远点的好。
孙策带着刘元回到营帐中又聊了一会儿,期间从刘元的话语中得知其对宗室身份并不是很在乎,看样子他应该和刘晔是同一类人,按他的话说,这么多年,这个身份只得到过普通百姓的重视,除此之外,也就是花钱买这屯骑营校尉属丞的时候,有了点优先权。
而且经过孙策的观察,刘元的各方面能力虽然不算太出色,不过做个属丞倒是绰绰有余,再加上他识时务,懂变通,事办得也还不错,孙策便决定让他留下来给全柔帮忙。
毕竟随着孙策地位的提升,全柔的事务也会越来越多,凭他一个人处理的话必然会出现效率下降的问题,所以就得给全柔配备帮忙的副手,而刘元就刚好合适。
“时辰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让士兵们都见见我这位新来的校尉吧!”
孙策说着,起身和刘元朝营地中心的校场走去,身后还跟着陈武和周泰两名亲卫,一路上,孙策发现已经有不少营里的士兵穿戴整齐,就等着集合呢。
等到了校场,孙策走上点兵台,冲周泰说道:“幼平,你上来擂鼓,伯源,子烈,你们帮忙计时,我要看看听闻这聚鼓后,士兵们多长时间可以到齐!”
“咚咚咚。。。。”
台上的大鼓在人高马大的周泰高频率的敲击下,很快就将鼓声越传越远。
早就让手下士兵准备好的李闲,王越,赵满三名军侯,听到笑场的鼓声后,立即除了营帐,纷纷带着他们的部下快速赶往校场。
众人一路小跑着来到了校场,速度说不上慢,但大多数士兵还是有些拖拖拉拉的,孙策看着那行进时十分杂乱的队伍,不由地在心里叹了口气。
到了校场后,孙策下令三名军侯将各自的部下排好队列,然而本以为排个队列会很简单,但结果却让孙策大跌眼镜。
士兵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不用操练的他们根本没有从军的感觉,仿佛只是从家里到这儿,换个地方生活罢了。
所以他们闲来无事也会发生冲突,导致互相仇视,还有士兵因为跟着的军侯不同,正常明里暗里地结群发生争斗,直到今天,不同军侯的部下间几乎没有不结仇的。
这会儿有各自的军侯弹压,又有孙策和刘元两位掌管在,士兵们虽然没有一见面就像平常一样大打出手,但彼此之间怒目而视,骂骂咧咧还是有不少的。
此时的场上士兵已经是一团乱麻了,有交头接耳,凑到一起说话的,有曾经打过架结了仇的,双方你瞅我不顺眼,我瞅你也不顺眼,于是便像斗鸡一般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那些什长,伍长们嗓子都喊哑了,足足用了一刻钟,简单的队列都还没排好,李闲,王越还有赵满三名军侯见状急得都快哭出来了。
孙策也是看得直蹙眉,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几十号人骑着马从南边奔驰而来,骑马和走路声势不一样,几十个人骑马,声势都快和先前几百号人跑过来时候的声势差不多了。
并且等他们行到近前,孙策看得很清楚,领头的那些骑士都持弓挟箭,佩戴直刀,随即前面的七十让开了一条道,从中出来了一位手里拿着一柄长戟的男人。
由于被骑士吸引了注意力,校场上那些士兵慢慢安静了下来,骑士们在那名手拿长戟的男人带领下催马向前,昂首挺胸地从乱糟糟的士兵之间经过,来到孙策面前。
领头的拿戟男人呼喝一声,其余骑士齐齐下马,但那男人却依然坐在马上,他对孙策拱手说道:“屯骑营军司马程偃,字兴武,见过孙校尉!”
没错,手拿长戟,带着一群骑士过来的男人正是军司马程偃,此时的他并没有穿着军司马该穿着的军装,酡红的脸和迷蒙的眼证明了其应该是宿醉刚醒没错。
不过孙策发现程偃的话语中并没有丝毫的歉意,反而有种“老子来见你是给你面子”的感觉,很明显,与刘元不同,程偃很不欢迎孙策这个新任屯骑校尉。
这样一来,倒也说得通了,若是程偃真心想和其余人一起迎接孙策上任,又怎么可能当晚强拉着他们一起喝酒呢?想来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吧,目的就是为了给孙策一个下马威。
而且程偃还抓准了士兵们混乱不堪的时机出场,无形中为其增添了几分威严,孙策估计程偃内心正为此偷着乐呢。
然而正当程偃以为孙策会忍气吞声,先稳住他时,孙策却示意了众人一番,随后直接无视了程偃,开始了对混乱队列的整治。
孙策先是指挥士兵们横向排成了两队,前秦以左为尊,汉朝以右为尊,孙策让什长们分别站在队伍的最右边,伍长们则站在本伍的最右边。
随后的队列排序不是按照士兵们的个头高低排的,而是按他们的爵位高低进行排序。
爵位高的都排到右边,爵位低的往左边排,大致来说,爵位高的士兵通常年纪都稍微大一些,因为大汉朝廷每次赏赐爵位基本都是面对整个大汉的百姓,年纪大的,自然能受到的赏赐次数多,爵位自然也就高了。
不过这里面也有例外的,就是那些世家的旁系子弟,这些人出生还不错,所以继承了其父辈的爵位,比起同龄人爵位要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