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朱英 > 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孙

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孙(1 / 1)

李景隆面对妻子的坚持,最后也只能是无奈的同意下来。

这么多年以来,丁氏从来没有干涉过李景隆什么事情,唯独是这件事。

其实李景隆也并非不愿意带小舅子去下西洋,只是现在才刚刚被任命,正是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想要先行做个表率。

盯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各个勋贵家几乎都有明里暗里的意思传递过来,谁都能想到这般大的规模,其中会产生多大的效益。

换了别人那也就算了,现在可是太孙当道,何曾见过太孙干亏本的买卖。

大明各大有名气的商会,都是在京师有驻点的。

下西洋的大事件出来,有资格的立即就凑到了一块。

南京大酒楼。

与其说是酒楼,但可不仅仅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

这是一年前新建,洪武二十九年年初开业,在整个京师里最大规模,位置处于内外城交界处。

当时建这酒楼的时候,涉及到不少官员勋贵的府邸范围,硬是给直接拆迁了,这后边的背景即便没人去说,谁还不能猜出来。

高昂的消费,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够进入的。

一顿饭的耗费,可能就是百姓数月甚至上年的收入。

前院也就消费,后院有各类厢房一百零八间,最便宜的一晚都要二十贯宝钞,还只能是会员才能定下。

想要成为会员,首先就是要充值万贯宝钞。

这個门槛足以把大多数人给拦住了。

花了这个钱,排场自然不小。

在这后院里,有单独设立的治安司维护秩序,安全,巡逻往来的都是衙役。

十二个时辰有人服务,即便是半夜起床想要吃点糕点,那都有人候着马上现做。

开业的时候并没有敲锣打鼓什么的,但开业的当天,一百零八间后院厢房就已经是被争抢包下。

要知道这里头最贵的十间厢房,可都是八百八十八贯宝钞一晚。

就这,起步都是包月,根本没有按天算的。

也就是说,单单这十间厢房,每年可以带来三百多万贯宝钞的收入。

最初朱元璋听到大孙说起这个数目的时候,真的是久久没能说出话来。

“咱就是说,大孙整这么个大酒楼,一年下来岁入能有两三千万贯宝钞?”朱元璋多少是有些不敢相信。

哪怕之前都已经麻木了,现在还是感觉到非常震撼。

这哪怕是住房啊,这简直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大孙完全可以直接抢的,还给人家住在一晚。

咱大明真的有这么多的冤大头吗。

朱元璋感觉自己现在已经有些怀疑人生了。

当年他为了赋税岁入,国库内帑,可谓是绞尽脑汁四处开源节流,干了二十多年,结果往前的岁入才一座酒楼这么高。

这让朱元璋顿时感觉非常不好了,感情自己先前都是白干了?

朱英解释道:“也不能是这么去看,现在的经济不同了,海贸展开之后,这些参与到海贸的商人们在短时间内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咱们大明的各类产品对于海外来说,是绝对的畅销,只要能够运送上船,根本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且因为现在许多货物都以工厂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制作,成本逐渐的降低,促使利润变得更大。”

“且这些商人们在咱们大明货物出手海外后,转手就是高额利润,毕竟他们想卖多少就是多少,这也不好进行管控,全看是自己本事。”

“咱们大明水师庇护航道安全,现在倭寇也都全部消失了,安全的航道给海贸带来了更大的繁荣,只要是参与到海上贸易的,几乎都有着非常稳定的收入。”

“据下面汇报的情况,普通的商会每月就能有数千乃至上万两白银的收入,那些有自己商船的大商会更加离谱,最大的商船听说一趟下来进账有十万两白银。”

“不仅是南洋,倭国的白银则更多,在倭国的几个叔叔,手里头至少都有着三四座中型银矿,每天加工出来的白银,都已经是比得咱们印宝钞了。”

银矿金矿这种矿藏,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全世界硬通货,熔炼加工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现在的倭国就藩的四大藩王,俨然已经成为神豪的象征。

而这些大量白银,最终自然是大幅度的流入到大明的市场经济之中。

按照大明的律法,宝钞才是现行的官方货币,白银的私下交易是属于违法的范畴,所以大量的白银都是存入到皇家钱庄里,兑换成宝钞。

宝钞提举司,现在正是大量的招募人手,由于白银兑换数目非常之大,导致现在宝钞提举司已经有些赶不上躺了,只能是不断的扩大规模。

经济发展得太快,朱元璋感觉自己都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总体来说自然是非常惊喜。

“这样的酒楼,咱觉得可以多开一些。”

“不仅是在京师,于沿海的各个府城里,都可以开设类似于此的酒楼,这可都是不少钱财。”

朱元璋认真的说道,他感觉现在于大明,真就如同是捡钱一样,随后干点什么事情,都能得到大量的钱财。

说完后,朱元璋又补充道:“现在咱们大明钱财是越来越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可农户的数目,正在是不断的减少。”

“高产作物是能够带来大量的粮食,但这些粮食对于承载的人口,也是有个上限,若是遇到什么天灾,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前些年咱下过一道谕旨,令许多地区改农为桑,现今丝绸棉田畅销,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种粮食了,这可不是个好现象,在这点上,大孙要想好办法应对才是。”

“否则眼前的这些繁荣景象,犹如是镜花水月一触即破。”

朱元璋嘱咐着说道,他很清楚现在大明人口的增长是多么的夸张,前段时间在京师周边走上一圈,就发现家家户户都是在带孩子,且多数还不止一两个。

这些大明新生儿的出现,意味着不需要多久人口就迎来大爆发。

现在的天气,又是一年比一年寒冷。

在高产作物的掩盖下,水稻和小麦实则已经是在不断的减产了,只是因为高产作物大量种植和收成,所以这样的现象并不明显。

朱元璋一直很是关注这块,他很清楚粮食是大明的根基,是国本。

现在迎合商业的发展,丝绸和绵锻的价格不断上涨,种十亩地不如一亩桑,百姓们自然更想种植桑田而非是稻田。

朱元璋意识到,长久以往的话,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朱英说道:“其实这个问题,孙儿已经是有所察觉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想尽办法走出村里,不再干那土里刨食的活计。”

“对于这个问题,和大明目前的发展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变,所以孙儿现如今只能是从外界寻来粮食,人口进行解决。”

朱元璋沉默了一下,问道;“现在有多少人了。”

朱英迟疑了片刻:“如今统计在册的,大约已经有两百多万了。”

朱元璋听完之后,停顿了片刻没有说话,良久才叹息道:“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事情,长久下去必然是隐患,倒是现在只能是这么做了。”

朱元璋很清楚现在大明中,还有一个违法的产业,目前并没有受到官府严厉的限制,甚至是大孙暗中在进行。

大明的矛盾在于土地经济,而粮食又是国家之本,钱财再多也不能当饭吃,遇到天灾饥荒的话,就会出现大问题。

高产作物是好,但是在大旱大水之下,依然是没有办法去保留。

天灾就是天灾,什么作物都没法生长。

是以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粮食以应对各种危机才是。

人口的急速增长,意味着巨大的消耗。

违背历史的规律,在小冰河时期这样的环境下,去刺激人口的增长,先行抢夺世界市场。

对于朱英来说,或者是对于大明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现在大明的繁荣,很有可能是朱英统治期间的昙花一现,或许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又会回到曾经的轨迹之上去。

这当然不是朱英想要的结果。

所以,人口买卖开始盛行起来。

海外的人口,被不断的转卖到大明这里,甚至于已经是催生出了大批的庄园主。

之所以叫庄园主而不是地主,是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掌控在朱英的手里,以租赁的形式给那些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的经济来源,除开海贸贸易之外,更是涉及到大量的人口引进。

很早的时候,或者说当大明邸报开始盛行的时候,朱英就已经是在进行铺垫了。

他利用京师邸报,还有海上行商们的口口宣传,来不断的传播大明的富裕,借此吸引大量的海外民迁徙到大明来。

同时暗中拨款大量金银,用于一些商会的人口交易。

这些被买来的海外民,一般身体还算不错,他们到了大明之后,就会有人把他们带来庄园里去,进行各类作物的种植。

而他们并未入到大明户籍中去,甚至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没有进入到大明户籍的可能。

能够得到大明户籍的,也只有一些技术上的人才,或者有大贡献才行。

朱英说的两百多万人,便就是这些人。

用历史上的名称,更可以称作昆仑奴。

.......

此时的南京酒楼中,大量的商会大佬们汇聚一起,商议关于加入到大明下西洋的行列之中。

倒不是说编入官府的船队,而是跟随官府的船队一起。

即便是跟着,也是需要资格竞争,并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

“这次的下西洋,必然是自古以来最为庞大的规模,以我大明现在的水师,我敢说至少有这个数的宝船出行。”

四海商会的大掌柜伸出手掌张开说道。

顿时有人惊呼:“五百宝船,这也太夸张了点吧,这都能灭掉多少小国,怕不是有数万将士随行出发。”

海外的情况,除开大明官府之外,就属海商们最为清楚了。

别说是五百宝船,便是五十艘,在南洋西洋一带,那也是绝对的顶尖存在。

五百宝船,说是杀鸡用牛刀都显得不够,完全是高射炮打蚊子。

四海商会敢以四海为名,自然背景后台都是很足够的,别的不说,单单是可以独自面见张伯,就已然是身份的象征。

听到四海商会说出这么个肯定的数目,众人的眼睛都有些红了。

“五百宝船,这可得携带多少货物啊,是要完全倾销南洋,西洋两地,怕是有上十万万之多的宝钞价目。”

“咱们若是能够跟着沾上一点,那可就...可就....”

有那商会的掌柜,不由的发出声来。

只是立即又被人给压了下去:“这次可是直接前往西洋,如此遥远的距离,非大船不可往。”

“且就是说,这次出行海外数年,即便是没有粮食的附加要求,那么在昆仑奴....”

“放肆,胆敢胡言!!!”前面那人话还没说完呢,立即就有一大商会掌柜起身怒斥。

前面的小掌柜顿时意识到自己失言,连连朝着嘴巴就是一顿猛扇:“是我胡言,是我胡言。”

昆仑奴的交易,涉及到奴隶贸易,这在大明是严格禁止的。

可在海贸的潜规则里,想要获得跟随大明水师航道的资格,就有粮食跟人口引进的附加要求。

如果达不到的情况下,就会遭遇海关赋税司的各种罚款。

但是这个事情,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这后边是谁在操控,但要是从嘴里说出来,就要获罪,获大罪。

这一块,只要有任何的风声碎语传出来,指定就要遭受到治安司,锦衣卫的严查,且往往是一查到底。

哪怕是勋贵,那也讨不到半点好处,因为此事被下职,甚至是被处以劳役者不在少数。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谁敢讨论这个事情。

再说了,这里是哪,这里是京师南京大酒楼,到处是巡逻衙役,一句话的闪失就会酿成大祸。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草头王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文盲写小说 大唐全能奶爸 三国之我是刘皇叔 抗日之从南京到东京 周鼎记 显耀大唐 带着系统征天下 大乾武安侯呼呼的风 天国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