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前,胡城被来自大离的军队以雷霆之势攻破。高句丽的守军虽然垂死挣扎了五日,但这座城池最终还是易主到了大离那位亲征的王爷身上。得到消息的各方势力在震惊于大离军队的实力之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不太能让人接受的现实。随后,便开始继续关注占领了胡城的大离军队的动向。第一日,大离军队并没有立马离开胡城,各方势力并不奇怪。大战过后,不论伤亡如何,大军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调整才能恢复到最佳的状态,而刚刚攻下来的胡城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第二日,大离的军队依然没有离开胡城。各方势力同样没有觉得如何,三万大军经过数日大战,区区一日的休整时间太过勉强,而一座城池的问题也不是一日就能解决的。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当第六天的时候,各方势力通过安插在胡城周边从斥候发现大离的军队依然没有离开胡城,终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胡城在之前的大战中不管留下多么严重的问题,只要经过最动荡的前两日,之后最多留下一部分人镇守就可以了,大军根本不需要为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有部分蛮夷势力在察觉到大离军队的实力可怕之后,之所以仍然没有选择纳贡这个选项,就是看准了大离军队为了后方不会发现意外,必然要派人镇守攻下的地盘。三万人的军队,用来打一场战争或许绰绰有余,但要是分散开镇守不同的地方,这个人数就有些尴尬了。在攻下一定的地盘之后,大离那位率军亲征的王爷必然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放弃镇守打下的地盘,冒着后方出现动乱的可能汇集大军继续远征;要么就只能坚守攻下的几座城池慢慢消化,放弃远征的打算。而已他们的估算,若是每攻下一处城池都分兵镇守,那么最多攻破高句丽的都城,那么大离那位王爷就会陷入无兵可分的境地。也就是说,如果大离此次远征的军队只有北疆的这区区三万将士,那么虽需要牺牲的,最多也不过就是高句丽一个势力罢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若是能够以高句丽的覆灭拖住这只不死之军的精力,那么其他所有被列入讨伐目标的蛮夷势力都乐见其成。不过这是之后的事情了。各方势力现在的疑惑是,就算是慢慢休整,三日时间也应当差不多了,可如今六日过了大离的军队却依旧没有半分动静。似乎攻下胡城之后,那位大离的王爷就满足了一样。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胡城虽然易守难攻,但其地理位置却不适合商队的贸易,周边的地形也没有多少合适种植的土地。而胡城的大小,若是放在大离,最多也就能算的上一座小城罢了。胡城对于高句丽来说是抵御外敌的门户,但对于大离来说,这样的一块飞地根本没有多少真正的价值。最起码不值得一位王爷亲自率领着三万大军,从不相邻的边境出发,跋山涉水专门攻打。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离北疆的那位王爷,在率军远征之前,打出的口号可是平定周边诸多侵扰过大离边境的蛮夷,因此也不可能满足于区区一座胡城。可是大离那位王爷,在攻下胡城之后,却真的驻守不走了。在胡城逗留再多的时间,对于之后的远征也没有更多的意义,反而会给高句丽以及后面的更多势力留下更多用来应对的时间。毕竟,不死之军又不是真正的不死,如今暴露底牌,其他势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未必不能找到专门针对的方法。因此,继续逗留下去,反而会使得大离的远征军陷入越来越不利的境地。而冷兵器时代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适合打仗的季节并不多,若是能够拖延到天气转凉之后,大离的那只不死之军哪怕再所向睥睨,也必须要考虑撤兵一事。如今夏至刚过,距离小暑还有几日,连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还没有到达,等到天气转凉还需要几月的时间,现在就说这一点或许为时过早。但这个为时过早指得是高句丽以及再过去的回纥等几个势力罢了。不死之军的速度再快,战力再强,就算解决了分兵的问题,想要彻底攻下一个势力仍然需要不少的时间。而等到一个一个势力打过去,或许距离最远的那几个势力还未到达,就因为天气的缘故需要班师回朝了。种种缘由之下,几乎所有的势力都愿意看着大离的那位王爷在胡城浪费时间。但与之相比,有时候未知才是最可怕的,他们更想知道大离那位王爷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等到攻城之日算起的半个月后,大离军队终于有了异动。被各方势力称之为不死之军的大离将士也就是在胡城休整了整整十天之后,在留下两千精兵驻守胡城之后,终于离开了胡城。而当各方势力在得到大离远征军离开胡城后行军的路线后,一开始都有些懵了。攻下胡城之后,大离的那位王爷休整了远超正常的时间之后,却没有率领大军攻入高句丽的境内,而是沿着高句丽的边界,选择了绕道而行。莫非那位王爷打算绕过高句丽,直接攻打后面的回纥一族?回纥一族是从突厥中分离出来的一族,同样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的特点便是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改变放牧的地点。游牧民族是没有城池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在平定回纥之后,大离军队并不需要分兵镇守。虽然分兵这个问题在攻打其他势力的时候仍然无法避免,但首先攻打回纥这样的游牧民族,却可以拖延一段时间,再利用这段时间却思考办法。然而,他们却本能地觉得没什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