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闭门三天,但实际上帝辛一直到第五天的时候才出了门。不是他原本就计划闭门五天,而是老皇帝派人给他送来了信,若是再不出门,就有言官要弹劾他渎职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帝辛才想起了自己还有监国的身份。不像其他的身份可以偷懒,监国这个身份可没办法做甩手掌柜。监国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对标的本就是皇帝的身份。谁听说过皇帝有假期的?因此,监国名义上也属于全年无休。帝辛能够能够任性这么几天,已经是老皇帝替他挡住了来自言官的压力了。这就是与老皇帝结盟,以太子之身行事的第一个好处。那些来自朝中百官的压力,先要在老皇帝那里过滤一遍,剩下的才会到达他的身上。不过也到此为止了。继续渎职下去,那些言官的弹劾可就真的压不住了。而且想当然的,当帝辛进入皇宫,踏入监国办公的偏殿之后,殿中那些被帝辛晾了五天的官员,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不过当着如今准太子殿下的面,他们就算心中不爽,也不会表现出现。“太子殿下!”
“见过太子殿下!”
虽然正式的圣旨还未下来,但百官对帝辛的称呼已经自然而然地转变了过来。帝辛微微颔首:“这几日辛苦各位大人了。”
说着,他便已经坐了下来。这个座位原本是属于成王的,不过从今天开始就属于他了。接下来就有些乏善可陈了。监国,本是皇帝外出或者不便的时候,代为处理政事之人,以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监国代行的本就是皇帝的部分职责,处理的也本是皇帝需要处理的政务。换句话说,在皇帝有能力处理政事的时候,监国的存在其实是有些多余的,唯二的作用就是培养继承人的能力或者替皇帝分担压力。如今老皇帝勤政,因此就算帝辛五日未来,积留下来需要处理的奏折也不会有太多。着急处理的那些早就送到老皇帝那里了。而且帝辛曾经掌控疆域囊括一整个大世界的大商时都游刃有余,处理一个凡人国度的政事,自然更是小菜一碟。不过奏折是处理不完的。因此当帝辛出宫的时候,也已经到了申时三刻。而留下的,则是偏殿中眼珠子掉落一地的官员。这座偏殿是监国处理政务的地方,但没有设立监国的时候,这些官员也依旧在这里办公。他们本来的职责,便是将各地呈上来的奏折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然后送到皇帝那里去审批。如今多了一个监国之后,也不过是将原本送往皇宫的奏折,送到监国之人的桌子上,然后监国处理不了的折子才会送到皇帝那里。从未有上位者等下位者的规矩,因此这处偏殿内的官员数量其实是有一些冗余的,为的就是保证皇帝或者监国要批改奏折的时候不会空等。而这个冗余值,一般来说就是皇帝和监国同时批改奏折,他们都能供应过来。然而今天,帝辛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的常识。曾经的裕王殿下,如今的准太子虽有统管北疆军政民三方的权力,但毕竟是武将出身,而且据说在北疆的时候重点亦是放在了军队之上,其他的事情大多是交给了他的侧妃和幕僚以及北疆的官员。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准太子殿下既然在武上的成就无人匹及,那么相对应在文方面的能力就要弱一些了。而批改这些奏折,靠的可不是肌肉和武力。虽然帝辛这几天让京城百官都吃了一个闭门羹,但看在准太子殿下第一次以监国身份处理政务的面子上,偏殿中的这些官员已经商量好了。他们不会一下子往准太子殿下的案桌上堆积太多的奏折,后续的递交速度也会随着帝辛批改奏折的速度而进行调整。就一个原则,保全准太子殿下的面子,不要让他的案桌上堆积太多未处理的奏折,显得他无能一样。他们相信,以准太子殿下的能力,就算一开始不适应,但处理一段时间后,自然就可以到达正常批改奏折的速度。这些官员哪里想到他们会碰上意外中的意外。因为心中的轻视,若不是他们的人手足够多,今天表现出无能的就是他们了。只差一点点,他们就跟不上这位准太子殿下处理奏折的速度了。要知道,除了部分特殊的奏折之外,他们今天还没有往皇帝那里送呢!若是今天皇帝和准太子殿下都要批改奏折,他们可能就真的供应不上了。甚至连震惊,都是在准太子殿下宣布下班之后。按照常理,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监国自然不该这么早下班,但是以这位准太子殿下批改奏折的速度,这些官员还是决定闭嘴不言的好。今天一天下来,准太子殿下累不累不知道,但他们是真的累啊!给奏折分门别类可不是划拉两下就可以了,除了只能由皇帝和监国亲启的那部分外——一般这部分会直接分到紧急处理的一类了,几乎所有的奏折他们都需要打开过上一遍。偏殿内的每一个官员,都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头昏脑涨。帝辛要是还不走,最先撑不下去的就是他们了。不过这也和他们一开始准备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帝辛走后,他们商量一番决定,明天一开始便准备比往常多一倍的奏折。同时向太学院再申请几个人过来。不论今天是否是准太子殿下批改奏折的最快速度,他们也必须要留出足够的冗余值才可。而今天偏殿之内发生的事情,也在帝辛离开之后,以非常快的速度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然后又惊掉了一地的下巴。不过回到府上的帝辛却不知道这些。或者说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他如今已经不用担心身份在其他竞争者面前的暴露,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怎么快处理完怎么来的好。相比来说,另外一件事反而更让他关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