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下一乐:老爷子,还真让您说对了,那神通寺和这四门塔还真是秦朝前后时期的文物,这尊始皇帝的雕像刻的真叫一个栩栩如生,和我以前在课本上见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老爷子看了看:走眼了,这哪是前秦时期的东西,这明明是清中晚期的作品,你是不是没看出剩下的那三位是谁?
我转了一圈也没认出来:这三位应该身份也不低吧?其中有一尊头戴斗笠,右手拿石耜(shisi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石制锹形农具)的雕像看起来很眼熟,总觉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只是一时却想不来了。
老爷子分别指着三尊雕像道:这边这一位严格来讲是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他便是那位治理洪水、国分九州的大禹,甚至可以说是他建立了夏朝,创建了奴隶制的国家。
怪不得这么眼熟,我之前逛公园的时候见过他的雕像,在我国能和大闹天宫比拼一下典故传诵度的,也就大禹治水了,这样看起来的话,“大”字辈的都不太好惹。
这一位则是修建大运河、开发畅通丝绸之路这种利功于千秋万代浩大工程的隋炀帝,唯一的败点就是思想太前卫。
隋炀帝我倒是听说过,不太熟,大多关于他的事情还是看隋唐演义这种野史小说所了解的,不过这种野史一般不可信。
最后这一位就是当年结束蒙元统治,统一全国,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政权的明太祖朱元璋。
这几位无一不是建立过伟大功绩的帝王,就算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能排的上名的,不过我却没想通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把他们四人的雕像刻在一起。
“能让这四位守护的塔心柱中到底存放的什么东西,我还真是越想越激动”,老爷子拿起手电筒顺着石梯向上走去,我则在门口放风,等待老爷子下一步的指示。
很快,老爷子已经爬上了塔心柱的上端,见无异样,用手电筒给我打了个信号,示意我跟着上去。
塔心柱是中空的,在上端有个端口方便从上面将东西系到下面去,然后再用封土将端口封住,上面盖上一块石刻莲花板,这才算整体的完成,此刻我和老爷子已经合力将莲花板轻轻的挪到一边,就算这样,在寂静的塔内也发出了不小的声音。
随即老爷子从包中取出两把折叠铲,这种铁铲更像是勺子,铲口锋利,手柄端部有螺丝口,可以无限加长,考古队标配,人手一把,清理起塔心柱的封土绰绰有余。
不一会,手中的折叠铲便传来坚硬的质感,老爷子应该也感觉到了,漏出了一丝紧张的神情,塔心柱的直径也就一米左右,下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年轻力壮,将绳子系在腰上,便顺着塔心柱直达柱子底部,不深,也就两三米,只是空间狭窄,不好发力,来到底部,我就看到了刚才发出坚硬质感的东西,看外表像是个石头盒子。
我将石盒栓在另一根绳子上,轻轻一拽,老爷子会意,慢慢的将石盒往上拉去,生怕磕着碰着,我紧随其后爬出塔心柱,在狭小的空间中人们总是有种胸闷窒息的感觉,这也可能是人们觉得棺材晦气的原因之一。
爬出塔心柱,老爷子已经在用刷子清理石盒表面的余土了,那手法,干净利落,着力点分毫不差,刷刷刷,几下已经清理的干干净净。
一个制作精美的石盒便出现在我眼前,石盒顶部雕刻着朵朵祥云,底部则是一排排蝙蝠纹,最为显眼的就是中间位置或穿插在水波纹中或腾空于祥云之中的五爪金龙。
四条金龙分别刻在石盒四面,五爪并开,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古人言,画龙点睛也不过如此。
只是一个盒子便制作的如此精美,真不知道里面的东西能达到什么级别,我的手竟然有些发颤:老爷子,我可开了。
老爷子点点头: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开就是了。
我连换几口气平稳了下心情,这种石盒属于碗扣型封闭样式,在底部有一圈封漆,只要用小刀将封漆轻轻刮掉,就可以打开。
老爷子毕竟上了年纪,视力没有以前好,所以这个活只能我来,我拿着小刀全神贯注的刮着封漆,生怕一个用力不均匀造成划痕,破坏石盒的美感,这样石盒的观赏价值就会降低,影响卖出的价格,此刻我已铁了心把这盒子带出去给周转了。
我就这样静静的刮了十分钟,终于将封漆全部清理干净,即将打开石盒,我心中忽然有种刮彩票的感觉,好像一夜暴富已经离我不远了,我是不是应该考虑换车换房了。
随着石盒的打开,咦?又是一层石盒,只是这次刻着的不再是五爪金龙,而是四副人物叙事图,应该是那四位帝王的丰功伟业,最起码我能看懂大禹治水和万里长城。
再打开之后则是一层紫檀木盒,只是上面刻画的内容又变了,这次四面刻画的像是古代的战争场面,漆色保存完好,很容易可以看出其中的细节。
其中一幅,一人身穿黄色戎装甲,胯下一匹红白相间汗血马,正在指挥一场战争,与一群身着部落服饰的人厮杀在一起,四副石刻画,画的逼真无比,不过这场战争应该是部落输了,因为最后一幅图上,部落的首领献上了大批牛羊并正在向他跪拜。
老爷子只是看了一眼就道: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我听着耳熟也没多想,手上小刀又飞舞起来,这东西到底有几层?我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再次打开,这层却是一个玉匣,玉匣的质地油脂泛光、温润滋泽,光看水头都是上等的和田美玉,让我不禁想起那句诗词“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当真有名玉的风采。
四重宝函,环环相扣,原来这才是四门塔名字的原意。
这玉匣不在是四四方方,而是薄且细长,通体没有任何雕饰和纹路,只有在面层上刻着两条鱼,两条栩栩如生的鱼,身上的鳞片和鱼线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打光一照,配着和田美玉的温润,犹如两条鱼游荡在碧波蓝海之上,熠熠生辉,活灵活现,当真是巧夺天工。
最让我惊讶的还是两条鱼的的造型,此时正在互相追逐着鱼尾,自然而然的让我想起了那副著名的图画“太极阴阳鱼”,阴阳鱼,阴阳镇,当真是冲邪了。
透过玉匣那半透明的质地,我隐约看到匣中有类似于书籍一样的东西,这么贵重的玉匣,难不成里面放的仅仅是以前宫廷中最广为流传的春宫玉女图?还是正版的?
我小心翼翼的将玉匣打开,老爷子和我同时屏住呼吸向里面瞧去,真是见了鬼了,哪来的春宫图?里面放的竟然是一本芸签,古代为了防止虫子对纸张的噬咬,经常会在书中置放芸香,可以达到驱虫效果,所以一般的古书籍都统称为芸签。
我有些不敢置信,拿在手中仔细观看,这是一本龙鳞装样式书籍,翻开几页,里面全是满满的文言句段,有的还配着几张图画,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字体。
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只是缺点变化和笔韵。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有名的评价“虽有承平之象,终缺雄武之风”这个字体在市面上也有不少的流传,因为它正是出自那位有着“十全武功”称号的乾隆帝之手。
翻到封面,上面果然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十全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