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庸帝国崛起 > 第21章 乐非被替代

第21章 乐非被替代(1 / 1)

乐非不解地问:“相公何出此言?”

张浚缓缓道:“乐非将军啊,为将者,要体会王国的苦衷。”

乐非不知其意,定定地看着张浚。张浚于袖中缓缓掏出王札递给乐非。乐非打开,只见王札上写着:“宋淮西合军,颇有曲折。之前王上给你的要给王德等人看的王上的亲笔文书,王国政府还要再商讨一下此事,讨论之后如果再安排卿统领宋淮西之兵再告诉将军。”

“这……这……这是何意?”

这突兀而来的变卦使乐非一时不知所措,捧着王札问张浚。张浚没有回答岳飞的提问,而是用关切的声音道:“乐非将军就不要去宋庐州了,在宋建康歇息几日,启程回宋鄂州吧。”

乐非捧着诏令的手在微微哆嗦,声音发颤:“合军乃王上亲口所言,短短数日为何变成了‘颇多曲折’?要下官听从王国政府指挥,难道王国政府与王上想法不一样?”

乐非的不满在张浚意料之中,于是劝道:“好啦乐非将军,依令而行便是。武臣不得干预政府,这是大宋祖制。”

偏偏就是这句话激起了岳飞的强烈不满,他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文臣是宋臣,武臣也是宋臣!国家大计,为什么武臣就不得发言?”

在张浚面前,乐非这话显然出格了。即便张浚对乐非青眼有加,但身为文臣的优越感早已融进他的骨子。“乐太尉太过分了!”

张浚沉着脸道,“别说这是王意,就是两省命令,乐太尉也不得违拗。”

“身为两路宣抚使而不得为王国政府进言,岂不是素餐尸位之人?”

乐非的脸颊一片灼红,两眼光芒如炬。他忽地站起身走到门口,忍不住回身又道,“身为宣抚而又素餐尸位,下官实在是惭愧之至!”

说罢不告而别。闻言,张浚气得脸色苍白。回到馆驿,乐非依然怒气未消,双目喷火,脸庞铁青。众人见了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乐非,乐云赶紧给爹爹的茶盅续上茶水。乐非喝了两口,放下茶盅,简要讲了在政事堂与张浚见面的经过。待他讲完,众人又一齐望着黎偌旭,期望他能够给出答案。黎偌旭初一听也惊住了,王上应是一言九鼎,怎么会变卦呢?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委。王上收回成命,是不是因为乐相公握兵过重?黎偌旭觉得不像。授权乐相公并统宋淮西大军,王上应该对此进行了充分地考量。况且王上身边还有张浚、张守、覃辉等一班宰执大臣。显然,没有充分的酝酿,王国政府断不会做出并统的决定。决定一旦做出,岂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王上就对乐相公起了疑心?是刘光世不罢免了?也不可能。刘光世居功自傲、消极避战已传遍朝野,王上罢他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或者是,统领刘光世部有了新的人选?黎偌旭将王国中大将又梳理了一遍,除了刘锜等人,实在想不出其他人来,然而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合适的人选。思绪行进到这儿,黎偌旭心中咯噔一响。命乐相公并统宋淮西军的前提是跟随帝国军团灭伪齐,如今取消并统,唯一的解释就是王上已决定取消跟随帝国军团北伐了。他清了一下嗓子,缓缓道:“相公也不必过于烦恼。自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相公谋事已经殚精竭虑了,于公,上对得起王上,下对得起庶民;于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宋中原黎民,依然水深火热!”

乐非依然恨声不迭。黎偌旭委婉劝道:“相公忠勇过人,素有大志。不知相公想过没有,即便相公官至太尉,权重两路,对于王国政府仍不过爪牙。爪牙者,知其所为,不知其所以为。”

乐非明白黎偌旭的意思,一颗心渐渐冷了下去,半晌才愤愤道:“既如此,贪恋其位还有什么意义?”

黎偌旭不语了,那一刻,他也觉得心灰意冷。当晚,乐非一行启程返回宋鄂州。途中,乐非亲自起草了一份辞职奏章,用快递发往宋建康。在这份很简短的辞职奏章里,乐非没有讲述其他缘由,只说他与丞相议事不合,请求解除军职。船到宋江州,乐非的眼病忽又犯了,只得暂在宋江州停留。宋江州府衙为岳飞请来了最好的医官,然而无济于事。医官说是怒火攻心所致,需要安心将息。乐非决定暂不回宋鄂州了,去宋东林寺养病。宋东林寺主持慧海听说乐非要来,十分高兴,赶紧派人收拾客寮,置备一应生活用品。安顿下来后,黎偌旭代乐非又起草了一份奏疏,大意是上奏辞职,未获主上应允,但眼疾复发,只得暂留宋江州为母守墓。切盼王国政府速派大员前往宋鄂州,军中事务暂由参谋军事薛必、中军统制汪规等人共同主持云云。随后,黎偌旭等人返回宋鄂州,乐非身边仅留贴身亲将与儿子乐云二人。就在乐非发出第二道奏疏时,第一道辞职奏已经到了赵构手中。阅过乐非辞职的奏章,赵构的脸立刻阴下来了,不就是没让并统刘光世部吗?不让并统刘光世部便上章请辞这不是要挟吗?自苗刘兵变后,赵构对武将的要挟十分敏感。当下,赵构便气呼呼地命张去为急召宰执大臣进宫议事。乐非辞职自然大出宰执大臣们的意外,望着王上满脸愤然,一个个不知所措。还是赵构先说话,问张浚道:“委卿与乐非计议,为何结局如此?”

张浚略一思忖,道:“乐非立志北伐,意在增兵。后见两军并统取消,自然大为沮丧。”

赵构厉声道:“为将者必须依令而行!岂能不尊王国政府,妄自为大?”

这话已经很重了,宰执大臣们垂首不语。赵构依然声色俱厉:“兵乃王国之兵,将乃王国之将。如何调兵,如何遣将,一切皆出之于王国政府!”

张浚的心胸算不上宽阔,但与乐非志向一致,强迫自己原谅了乐非的冲撞。另外,完颜昌的一句许诺还很遥远,两手准备仍然不能放弃,无论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或是北伐宋中原,还得依靠乐非、刘锜等将领,于是赶紧补救道:“王上,臣略知乐非的禀性,自幼未读诗书,少知礼仪,且又不懂圆通。但乐非勇猛善战,忠于朝廷,人所共知,是王国不可多得之良将。”

张守虽然不明白王上为什么突然取消了岳飞兼统刘光世部的命令,但对于乐非仍抱有好感,于是也附道:“王上圣明,取消两军并统。至于乐非部,仍由乐非执掌。”

陈与义和沈与求也不明就里,但对乐非的处置都表示了与张守同样的意见。实际上,赵构对于罢与不罢乐非也很矛盾。在赵构所依赖的几员大将中,乐非和武杰不属于昔日“兵马大元帅”府的旧人。武杰远在宋川陕,而乐非则手握十万大军坐镇宋鄂州。宋鄂州为宋江南地区上流门户,从宋鄂州乘战船旬日之间就可以抵达宋建康。从某种意义上说,令乐非镇守宋京西与宋湖北两路,那是万分倚重,否则就不会生出将宋淮西一军交由乐非并统的念头。然而,就因为一份辞职奏,使赵构对乐非的倚重产生了动摇。他想罢又不舍,心底在罢与不罢之间摇摆。现在,经张浚、张守、陈与义、沈与求一番言说,不罢的念头逐渐占了上风。赵构见覃辉低头不语,便问:“覃卿是枢相,所持何议?”

覃辉一直在猜测赵构的心思。前次并统宋淮西大军,自己未能将王上的心思摸透,贸然提出祖制问题,引来王上驳斥,幸而稍后褒奖了乐非,才迎合了王意。这一次如何作答,必须慎之又慎。覃辉判断,这一次与并统宋淮西大军不同,并统宋淮西大军是王上欲灭伪齐,需要倚重乐非,目今伪齐将废,宋河南、宋陕西不日就会归还。何况乐非愤然弃军离职,王上极为不喜。“回王上,”覃辉字斟句酌地答,“臣近来夜读史书,藩镇之祸,不谓不烈。”

此言一出,不仅赵构一怔,殿前的几名宰执大臣都浑身一紧。覃辉继续道:“乐非虽然忠勇,可部将来自各地,出身不一。臣听说在乐非部中,不少人称乐家军。家军与藩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

张浚、张守、陈与义、沈与求均大气不敢出,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了,而且,即便想为乐非争辩,也无从开口。赵构的脸又阴了,覃辉的一席话击中了他的软肋。他决定暂不讨论乐非的去留,话锋一转问:“既然乐非请辞,众卿以为派何人前往宋鄂州?”

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刘光世部的人选还没有敲定,现在又要推举乐非部的统兵人选。“此次推举统军人选,当以文臣为主。”

赵构定下准则,“王国祖制即是以文制武。”

闻言,张浚回禀道:“臣保奏兵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出任宋京湖宣抚判官,前往宋鄂州督率乐非部。”

张守却表示了不同意见:“宋鄂州有兵十万,战将千员,张宗元一介书生,未历军旅,恐怕难以执掌。”

张浚又道:“臣以为,军中事务可命中军统制汪规和前军统制章先共同主持,待日后二人立下战功,改任汪规为都统制、章先为副都统制。”

赵构赞同张浚的安排,点头道:“如此甚好。张宗元权宣抚判官,汪规提举一行事务,章先同提举一行事务,共同执掌宋鄂州大军。”

“遵旨。”

赵构停一停,又问:“刘光世已经来到行宫,该如何措置?”

张浚毫不迟疑回道:“刘光世当罢,请王上明断。”

“刘光世已经递进辞职的札子,孤决意准其奏请,充万寿观使,迁少师,加封荣国侯,众卿以为如何?”

“王上,臣以为不妥。”

张浚直通通回道。“有何不妥?”

张浚愤然道:“刘光世身为大将,沉湎酒色,不恤国事,且为官贪墨,广植田产,自比陶朱。今日王上明鉴,罢其职是为严肃纲纪,理当夺其爵号,削其官职,而不应再予赏赐。”

赵构和缓神情,略带笑意道:“张卿有所不知,大将罢职,加以恩礼,使诸将知有后福,在军中越加效力。”

大将罢职加以恩礼,那么乐非罢职也应该加封和赏赐,张浚想说而没有说。他清楚,在王上心底,刘光世有勤王之功,乐非与他始终不可同日而语。张守、陈与义、沈与求都认为官家过于迁就刘光世,转而一想,既然刘光世已罢,便将意见咽进了肚里。张浚又建议道:“臣以为,宋淮西一军可由兵部尚书吕祉兼统。”

不久前,吕祉刚由吏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张守再一次表示反对:“吕祉可以论兵,不可掌兵。”

赵构有些好奇地问:“这是为何?”

张守解释道:“吕祉有大志,但无大才。无大才而有大志,不免好高骛远,轻率寡谋。”

张浚很看重吕祉,见张守如此评价,这让他很不舒服,淡淡地说道:“子固言重了。不知子固是否看过《东南防守便利》?那便是吕祉所著。吕祉不仅有大志,也有大才。”

张守表字子固。张守知道张浚十分赏识吕祉,仍然道:“下官看过《东南防守便利》,立论高远,颇有见识。可军机大事并非纸上谈论,充其量吕祉只能为一军参谋。”

张浚,甚至包括赵构都没有想到张守会反对得如此激烈,事情到这一步等于僵住了。这时,覃辉趋前一步道:“下官以为,可由吕祉临时监军,擢升刘光世部前军统制王德为都统制。”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吕祉代表朝廷监军,掌管将领的奖惩升迁,而军中事务则由王德主持。倘若有战事,监军不负责具体指挥,由王德节制全军。“吕祉既然知兵,可以委任。”

赵构首肯这个方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乱世武夫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