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朱成微微一怔,片刻之后便也是明白这些翰林在干什么,原来是被自己的举动吓到了。 也对。 这么翻书还能记住,属实有些奇怪。 “能记住一些。”
“嘶——” 听到朱成所言,不少翰林倒吸一口冷气,望向朱成的视线也是完全被震惊所替代。 猜测到是一回事,听到朱成亲自肯定又是另一回事。 在场的翰林,大多都是考取的功名。 八股取士突出对背诵能力的考察,谁都埋头苦读过,背书的辛苦自不必言喻。 像是朱成这般惬意的背书。 实在是令人羡慕。 “康王殿下……那个,我……” 人高马大的王翰林用手挠了挠头,憨厚的脸上挂着一丝不好意思。 本来是想考察朱成。 结果对答如流。 反倒是自己,对一个拥有过目不忘才能的人误会。 不光是他。 多少翰林都对朱成误会了。 一个个低头顺耳。 “康王殿下,我等汗颜。”
还是于老关键时刻举重若轻,对着朱成微微躬身,开口说道。 “诶,无妨,不过是学术交流而已。”
朱成摆了摆手。 并未提及翰林们对自己的误会,给诸多翰林一个台阶,更让他们心中萌生一丝感激。 “康王殿下,您慢慢看,我们就不打搅您了。”
王翰林恭敬的说道。 他此时的恭敬,倒并非是因为身份诧异,或者换句话说,对于自傲的清流,身份诧异不会导致他们的恭敬。 王翰林之所以态度大变,乃是被朱成的才学所折服。 ——对答如流,引经据典。 虽然才问了几个问题。 但以朱成表现出的姿态,想必他的整体学识在翰林院诸多翰林中,都能算作中游。 “不必了。”
朱成见翰林们要走,抬起手将他们阻拦。 “这几天,我看了不少东西,学到了许多,也应该修书了。”
“修书?啊!”
翰林们微微一怔,这才想到,朱元璋让朱成过来,并不是看书学习,而是要修书。 一时间。 翰林们对朱成要修何书都感到非常的好奇。 “纸笔。”
朱成招呼道。 资历最浅的孙翰林立刻将纸笔拿来。 然后。 朱成在众目睽睽之下,思索少倾,写下几个大字。 ——《资本论》。 没错。 这就是朱成想写的东西。 对于农耕性社会而言,进一步转型的方向大抵上有两种,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 当然。 两者并不完全矛盾,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 在朱成的心目中,《资本论》中所记载的各种内容,对于朝廷的成长而言绝对是裨益良多。 首先大明就已经有宝钞的底子。 已经在资本的道路上卖出长足的一步,而且还将大明宝钞成功的疏通向岛国。 不进一步发展资本的概念,那可真是暴殄天物。 “《资本论》?”
于老凑过来,见到朱成的题目之后,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 很奇怪的开篇。 难以想象朱成打算书写些什么内容。 对于翰林们的围观。 朱成并不觉得方案,书籍单纯的创作出来,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将观点输送出去。 才有价值。 而这些翰林,正是朱成心目中绝佳的观点输出对象。 大明的清流。 多多少少有些病态,傲骨自不必多提,一个个都自视甚高,站在理论的制高点就敢冒死行事。 很多事情上,都脱离实际。 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轴’。 并不坏的一群人,但‘轴’。 资本论的第一章。 讲得就是‘机会成本’。 ——所有事情,都有一个成本,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康王殿下,你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有代价’,是不是有些偏激了?”
一位翰林皱着眉头,出言提问道。 这质问倒也正常。 翰林们修书,大多都是几个人一起,遇到一些有分歧的地方,都会相互讨论。 理越辨越清。 “哦?”
朱成停下笔,饶有兴致的将那位提问的翰林看在眼中,这正是他想要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康王殿下的观点有些太过极端,就比如说——我早晨在家里喝了一碗稀粥,吃了一碟咸菜,请问这一行为,付出怎样的代价??”
那位翰林问道。 “当然有付出代价。”
朱成洒然一笑。 一众翰林注视着朱成,等待后者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付出了‘没办法吃馒头+酱肉’的代价。”
朱成淡然说道。 “呃……” 众多翰林大眼瞪小眼,然后咧嘴一笑。 “康王殿下,您这就是强词夺理了,不能吃馒头+酱肉,还能算是代价??”
那位翰林笑着反驳。 “当然算,代价小,因为行为小;吃稀粥+咸菜的小行为,就只有等同的小代价。”
朱成摇了摇头,笃定的说道。 “那么康王殿下认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付出代价?”
王翰林追问道。 “没错!”
“那我就要问问了,我迈出左脚向前一步,能有什么代价?”
“不能迈右脚。”
“我去门口早市买了晚饭用的菜呢?”
“不能去远处的早市。”
“我买了应天府里的田产,短短三年时间,价值翻倍!!”
“那你就丧失了投资能让你翻三倍资产的项目的机会了呀。”
“……” 无论翰林们如何追问,朱成总能很快地给出答案。 不过纵使得到答案,翰林们却也不甚信服。 在他们眼中。 朱成不过是强词夺理而已。 “康王殿下,我明白了,你所说的代价,实际上并不是‘付出’,而是因为抉择,会丧失其余的可能,是可能性的代价。”
就在此时,一直在边上倾听,没有插嘴的于老突然开口说道。 “不愧是于老翰林。”
朱成望向于老,微微颔首,双眸之中浮现起一丝丝赞许的神情。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意思。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思考,买2两牛肉作为午餐,代价并非是花掉银钱,而是丧失吃别的午餐得机会。 任何人。 在进行决断的时候,都会丧失执行其余决断的可能。 “诸位,让我来说几句吧。”
见到众多翰林还是一脸疑惑,于老翰林环视众人,微微抬手,压抑下激烈的讨论声,然后说道。 “在大家心目中,读圣贤书、行仁义事,是不是一生所追求的代价?”
“对!”
“没错,肯定是!”
“那还用说。”
“……” 于老翰林一席话,顿时又引起激烈的讨论。 “可是,这也有代价。”
于老翰林说道。 他预料到翰林们的骚乱,便是抢先一步说道。 “诸位,如果当今圣上——洪武皇帝,在元朝末期,读圣贤书、行仁义事。”
“还会不会有如今的大明盛世?”
听到于老翰林的话。 众多翰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皆哑口无言。 对呀。 如果当初洪武皇帝读圣贤书。 那谁来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陈友谅? 张士诚? 反正无论是谁,如果选择读书,那么洪武皇帝便也就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诸位,有些明白了吗?”
“这就是康王殿下所说的——机会成本!”
“和孟子著作——《鱼我所欲也》中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意思。”
“只不过《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更倾向于一种安然处事的态度,而康王殿下的‘机会成本’,更倾向于主动的思考。”
“任何懂得‘机会成本’的人,在进行决定的时候,都得考虑,自己所做出的行为,会导致自己丧失某种机会。”
“从而每一个决定,都能符合自身价值。”
“是一种大智慧。”
“……” 于老一番分析之后,整个翰林院鸦雀无声,所有翰林仿佛心中的窗户纸被捅破一般。 一脸思索。 静静的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