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陷入一阵沉默之中,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朱成并非无的放矢。 南北学子拒靠之时,体现出大明南北差异。 南方更加富足。 土地肥沃。 常年免于战争侵扰。 从古至今,有名的读书人,尽皆都是出自南方,古有‘江南四大才子’。 从未有过辽东四大才子之类的美称。 “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思忖一阵,略有些冰冷的说道。 ——他这话。 身为帝王来说,实在是太过无情。 老朱的意思是。 既然南北有差异,那就让南北继续存在差异呗,又不会演变出什么大问题。 这又不是朱元璋自己的过错。 北方天寒地冻。 土地不肥沃。 实乃天命! 没办法啊。 “……”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成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的神色? 南北差异可以忽视? “我并不这么认为。”
“老赵,你的见识,还是太过局限,北方虽然土地不够肥沃,但是随着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主粮的出现,耕地已经不是‘硬通货’。”
“嗯,这点没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错。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需要全员耕地,耕地是有溢出的,已经是一个确定的结论。 “上天是公平的,一个地域,土地不适合耕种,那么就一定尤其独到的价值。”
朱成思索少倾,然后脱口而出。 “煤炭。”
“煤炭?”
朱元璋大感意外。 不知道朱成为何说出煤炭,大明的煤炭多开采于西山,难道说北方也有煤炭资源? “不是也有,而是重头在辽东那片区域。”
朱成看穿朱元璋的想法,开口说道。 “而且还有一点,北方虽然土地不适合耕种,但是却有大量的平原,不像是南方,水系众多,而且有不少山川。”
“临近矿产资源,而且大量平原,这就是重工业最理想的集群地啊!!”
“重工业?”
朱元璋听到一个陌生的词汇,下意识的轻咦出声。 “嗯,与轻工业相对立,重型的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炼钢,造船,军工等等。”
“哦……” 朱元璋很轻易的就理解了重工业的意思。 “现在的大明,已经完成初步脱产,别说三口之家,就算是五口之家,也可以凭借夫妻的劳作来养活。”
朱成用手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计算着说道。 ——这并不夸张。 土豆、玉米、红薯三种作物大规模推广,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而且各种产业的增设,会让女性也有工作的机会,夫妻的价值产出。 比元末不知道高多少。 剩下的人干什么? 读书。 对。 推行素质教育,也是朱元璋在暗中做得事情,还有呢,不能读一辈子书吧? 工业化。 顺理成章。 这是一种需求,时代诉求。 “一两家钢铁厂看不出来啥,甚至就大明第一艘钢铁战舰可以建立在汉中,但是一旦产业完善,就更需要考虑成本问题。”
“地价,运输价,人力等等。”
“很显然,如果在大明选择一块土地,成为工业心脏,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是……” “辽东!!”
朱元璋抢先一步回答道。 “如果辽东有足够的矿产资源,那么大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媲美辽东。”
朱成点了点头,对朱元璋投射以‘孺子可教’的眼神,给朱元璋高兴的挠了挠头。 刘伯温:…… 一旁的刘伯温看到这一幕,因苍老而凹陷的眼皮都不由得上挑几毫。 这父子关系…… ……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怎么朱成夸奖朱元璋。 朱元璋一脸高兴。 刘伯温:??? 不过不得不说,朱成所表现出的才学,就连刘伯温也不由得为之赞叹。 朱成在引导一场革命。 一场变革。 如果从历史选择人物来对比,那么刘伯温只能选择商鞅,那位以变法为秦国铺下一统天下之路的秦国宰相。 朱成让大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 就是由三种主粮导致的脱产,能让大明千万人,不必将自己的时间与经历放在耕种上。 如果谁觉得,土豆、玉米、红薯的出现,根本意义是让更多人不愁吃。 ——那就太天真了。 脱产。 才是根本。 刘伯温将自己放在朱成的位置上,扪心自问,如果上苍给他变出来土豆、玉米、红薯。 让他一手主导大明的主粮革命。 刘伯温未必能立刻想到脱产。 或者说,就算想到脱产,也不像朱成这般,能够清晰的看透发展方针。 重工业!! 素质教育。 这两手。 前者让大明国力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旦重工业群在大明建立。 那么几年,大明就会脱胎换骨。 而素质教育。 则是比重工业集群还要重要,它并不能立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但是。 假以时日,或许是十年,或许是几十年,或许是百年,一旦素质教育在大明推行。 那么大明,将真正意义上的凌驾于世界之巅。 如此想。 被朱成夸赞一番,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甚至就连刘伯温自己。 假使得到朱成的肯定,也定然会开心。 “这就是北方的意义,咱们的北方,虽然寒冷,但并不想罗刹国的西伯利亚平原一样,那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辽东虽然天寒地冻。”
“但其实还可以。”
朱成说道。 如果辽东真的和西伯利亚冻原一样,那么对那片区域战略性放弃。 也不失为一个好方略。 辽东不同。 辽东矿产丰富,地势平缓,最最最重要一点,辽东再东,是有港口的。 这个价值一定要考虑进去。 而且还有两个不冻港。 大明地大物博,但是合适的出入海口却并不算多,尤其是不冻港。 甚至可以称得上‘战略资源’。 而如此弥足珍贵的天然不冻港,辽东就足足有两个,光是考虑到这点。 战略意义上,就不能放弃。 而在蓝星。 几百年后的发展,也是将东北定义为国家心脏,一度成为重工业中心。 鞍钢、本钢、沈钢…… 这一个个的名字,背后承载着大国的重量,那轰隆隆的机械嗡鸣声、弄弄的烟囱水雾。 何止是几代人的骄傲? 但后续因为安全问题,不得不将重工业往中部迁移。 那是另一个故事。 而现在。 朱成想要在大明,重现那个辉煌,辽东之地,会成为一个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颤抖的工业巨兽。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 “不能有过大的南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