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谍影风云 > 第二十章 二十一章 初见端倪

第二十章 二十一章 初见端倪(1 / 1)

天色见晚,宁志恒并没有开火做饭,就是自己一个人住,确实也是没有必要,他出门在附近一下小饭馆吃了晚饭,就又赶回家,等着刘大同的消息。  大概是晚上七点左右,刘大同匆匆忙忙的赶来。  “事情查的怎么样?”

看着刘大同风尘仆仆的样子,知道他肯定是没有耽误一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报告,宁志恒心里暗自点头,看来这个手下是收对了人了。  “都查清楚了!宁长官,只是有些事情我一个人说不明白,还带来两个弟兄,不知道您能不能见见?”

刘大同小心的问道。  自己中午回去后就召集相熟的弟兄,将事情全说明白了,一叠子钞票摔在桌面上,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大头哥找了个大靠山,这兄弟们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一个下午,大家使尽浑身的本领终于将事情办妥,这才急匆匆的赶过来报告结果。  就是不知道宁长官愿不愿意见一见自己的弟兄,如果愿意当然好,这说明宁长官对他们这些市井混混没有什么偏见。  日后相处起来就舒心些,如果不愿意,那自己以后做事就要注意一些分寸了,别惹宁长官不高兴,那就太不懂事了!  宁志恒知道,让刘大同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事情查清楚是非常困难的。  本来他也有打算见一见在刘大同手下做事的兄弟,多了解一下,对他日后能不能更好的掌控这股力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是你的意思?还是他们自己要求的见我的?”

宁志恒问道。  刘大头赶紧回答道:“是我的意思!他们两个在我这帮兄弟中,对这种事情比较拿手,很多情况比我了解,我怕耽误您的事情,就想带着他们来当面报告。”

这可是宁志恒交代给他的头一件差事,而且还是一件抓捕日本间谍的大案子,他可不能有半点差池。  “他们现在在哪?”

“就在巷口等着,看您的意思?”

“人都来了,那还说什么,带他们来见我。”

宁志恒微笑道。  这个刘大头的心思真是八面玲珑,很多事情都考虑周到,是个识趣的家伙,不过这样的人使起来也顺手,很多事不用自己开口,他都考虑到了。  刘大同转身出门,不一会就带进来两个男子,他指着那个身材瘦高,面容比较清秀的青年,介绍说:“这是陈延庆,也是我们警局的户籍警。”

又指着那个其貌不扬,丢在大街上就找不出来的男子,说道:这是刘永,也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兄弟,街面上的大事小情,没有瞒得住他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宁长官好!”

不同的是,那个陈延庆立正敬礼的姿势很标准,毕竟是个警察。  可那个刘永却是低头哈腰鞠了一躬,让宁志恒的眉头一皱。  “嗯!大头都跟我说了,今天辛苦兄弟们了,等案子破了,我亏待不了你们。”

宁志恒点了点头,直接说道,“现在把情况说明一下。”

陈延庆上前将几张记录纸恭恭敬敬的摆在桌面上:“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的情况,宁长官您先过目,然后我再补充。”

宁志恒的眼睛一亮,竟然还有书面报告,这可真是出了他的意外,没想到这些手下里还真有人才啊!  他伸手取过报告,语气明显的和蔼许多:“这是你整理的?”

陈延庆赶紧回答:“是,我怕有些情况疏漏了,就把这九个住户的情况都简单分类记录了一下。”

“你念过几年书?”

宁志恒接着问道,这年头读书人很少,读过书还会办事的人更少。  “上了五年学,后来父亲意外去世,家里供不起了,就辍学了。”

陈延庆面带苦涩的回答道。  “可惜了!不过读书并不一定就要在校园里读,平日里要多看书,多看报,增长见闻,一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甚至比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

宁志恒你一副过来人的口吻对他说,浑然已经忘了自己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刚跨出军校校门的学生。  “谢谢宁长官教诲,延庆一定铭记于心!”

不能继续读书一直是陈延庆心中的遗憾,他明显感觉到了宁志恒语气中对他的鼓励出自真心,心中油然生出一丝感激。  宁志恒点头示意三个人坐下,然后将手里的记录看了一遍。  其中内容非常详尽,记录中详细列出了每一个住户的家庭情况,家中的人口多少,居住与工作情况,家庭背景如何等等。  甚至将家中人健康状况都一一列出,可以说,宁志恒想了解的,上面都已经详细的列了出来。  “不愧是警察局出身,这份记录就是我们军事情报处来查,也不过如此了!”

宁志恒拍案笑道,“大头,你们干的不错!”

“宁长官您过奖了,我们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摆不上台面的,让您见笑了!”

刘大同看到宁志恒非常的满意,心里的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宁长官交给他的第一件差事,算是办妥了。  这就好像是投名状一样,一炮打响,在宁长官心里有了好的印象,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你们是怎么查清楚这些情况的?”

宁志恒觉得还是要把具体情况问清楚。  “我们警局里本来就有一些记录存档,我就带着延庆和另外两个同事,以查户口的名义进行。”

刘大同不无得意的说道。  这可是他想到的办法,以自己警察的身份光明正大的进屋检查,名正言顺,不会引起半点儿怀疑。  “你的那两位同事可靠吗?”

宁志恒追问道。  “都是兄弟,在警局里相互照应多年,人很可靠,查案事情绝对不会扩散出去。”

刘大同知道宁志恒担心什么,赶紧接口回答道。  宁志恒点点头,这种机密的事情,刘大同这么机灵的人不会去找外人帮忙,应该是信的过的人。  “那你是单独查访这几个住户,还是将附近的住户都查了一遍?”

宁志恒又开口问道。  “呃,如果全查的话,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只是查了一部分,毕竟其他都是做个样子,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这九户人家。”

一旁的陈延庆回答道。  终究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查户口没有进行全部检查,只差查其中的某一部分住户,这情况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如果日本间谍有足够的警觉性,就会有打草惊蛇的可能。  “毕竟人手有限,时间紧张,能交出这份记录就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宁志恒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下面要说的话:“但总是有漏洞的,但愿情况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

他拍了拍手里的记录,分析说:“这九户人有七户养着盆栽鲜花,而这七户里有六户人家都养有月季花。毕竟月季花是金陵最常见的鲜花,不足为奇!  这六户人家里又有四户是全家居住,家里人口不少,按理说做间谍的最好是单身居住。  这样做事情方便很多,不怕旁人泄露机密,当然也不是说这四户人家就没有嫌疑,但是咱们时间紧迫,只能先查最可疑的目标。  剩下的这两户就很可疑,一个是单身女子居住,是个舞女,资料确实吗?”

刘大同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刘永,宁志恒明白剩下的情况应该是刘永来报告的。  查户口是刘大同和陈延庆这几个警察来办,那剩下的工作就应该是刘永这个在市井街面混饭吃的混混的长项了,不然今天刘大同不会把他带过来。  刘永被宁志恒注视的目光看得有些紧张,他赶紧起身回答道:“这个舞女是上海人,一年前来南京,我去乐逍遥俱乐部查过了,情况属实。”

宁志恒点点头,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她的嫌疑也不大了,毕竟舞女的行业决定了她不太可能接触到重要的情报。  鼹鼠的公开身份应该是有利于接触情报,传递情报的过程中也尽可能的减少中间的步骤。  那就剩下最后一个住户了!  “最后这个住户你们没有见到?”

宁志恒挥了挥记录。  “对,北华街四十二号,这个住户是租房,房东那里登记的名字叫王云峰,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子。”

宁志恒接着看记录:“中等身高,体型健壮,职业是个牙医?”

“对,这些都是房东提供的资料,那个王云峰自己说是个牙医,但是有个情况,房东每次来收房租他都不在家,后来都是王云峰自己找房东交的房租,他还说这个王云峰是个实在人。”

刘大同接着介绍情况。  “牙医的收入应该很不错,那他选择租房的地点就有讲究了,最起码不会太看重房租的价格,更看重的应该是居住的是否方便。”

宁志恒沉思了片刻,慢慢捋出一点头绪。  “那他选择四十二号房子的原因应该是距离他上班的地方不会远,交通便利,这间房附近有没有牙科诊所?”

宁志恒问道。  刘永看到宁志恒询问的目光,赶紧回答道:“整个北华街就有一间牙科诊所,门面不大,可是那个牙科大夫是个快六十的老大夫,我们都认识,这对不上号!”

“你们人都没见到,怎么知道他家里养有盆栽月季花?”

宁志恒突然发现有些不对。  “房东有备用钥匙,我们让他开门进去看了一下,确认家里有盆栽月季花。”

陈延庆没有觉得不对,随口回答道。  到现在,就已知的情况分析,宁志恒觉得这个王云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首先他是单身男子,而且房东每次找他要房租,他都没有在家,这说明他在家的时间极少,这符合鼹鼠的特点,因为那里只是个通讯地点。  只是需要在传递情报之前,来到这个租房把盆栽鲜花放在窗台上,情报传递完之后,再回来把鲜花取下来。  绝不会在这个地方逗留时间很长,更不会在这里居住,那样危险性太大了。  其次是身份对不上,最起码附近的牙科诊所没有符合他特征的牙医,这说明他登记的身份很可能是假的。  “有没有问过他的邻居,一般都在什么时间段看见他?”

宁志恒问道。  “问过了,现在人口流动频繁,有的人还没来得及熟悉就又搬走了,他的邻居说根本没有见过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印象!”

刘大同有些无奈的说道。  连邻居都没有见过他,这说明他平时来去的时候都是刻意回避着他人,这就更可疑了。  如果王云峰真是日本间谍,那么今天让房东开门进屋这个举动就有些冒失了。  因为一个真正受过训练的间谍,不可能别人进自己的房屋都觉察不到。  尤其是刘大同他们也不是专业的搜查人员,并没有刻意清扫进屋的痕迹。  王云峰只需要在门窗的各关键部位做一些特定的记号,比如门窗上夹一丝头发,关键物品的摆放位置等等。  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微小的变化都会让他察觉到有人进入过房屋,那他别无选择,会第一时间迅速逃跑,脱离危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娶植物人公主,我赚麻了 刚当县令就被女土匪绑了林枫钟红夜 大宋昏君 败家子的私房钱比国库还多 开局狂加武力值,我在三国杀敌成神 抗战之悍匪横行 三国之大汉再兴 红楼如此多骄追书 林枫钟红夜 咸鱼皇子暴躁爹,父慈子孝书中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