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里,虽然很少来问杨戬的意见,但杨浩从来没小看过这个老太监,能一直处在高位而不沾因果的老东西肚子里会没点东西吗?
老太监或许是这群人里把问题看的最透的人吧,混迹在这样的群体里,只有看透了人性,才能更安全的享受人生。
提起景王赵杞,杨戬的眼睛眨巴了几下,面色沉静了下来:“是个不可多得的有孝心的,只是……”
人类说话的习惯,十分喜欢这样的转折,杨浩也猜到了一定会有转折。
“只是为父一直觉得,景王是个心机深沉的,平时不会显露罢了,为何会突然问起他来?”
对杨戬没有任何隐瞒,杨浩将燕青告诉他的都说了,老太监一瞬间变得阴鸷了起来:“你的意思是洛王之死和景王有关?”
杨浩耸了耸肩:“洛王的事情孩儿并非多关心,就算是和景王有关系,那也应该是宫里的意思,孩儿只是在想,这景王会不会从此不再离京了。”
这不是怕景王赵杞,也不是疑心病重,就是一种直觉,觉得这个赵杞会是自己的一个麻烦,杨戬到也很凝重的点头:“官家登基,自是要任用一些人的,浩儿你当小心行事,毕竟这不是先皇的时候了,只是为父还是要说,当今官家内心里和先皇还是一样的,是很重情谊的。”
他这最后的叮嘱杨浩也听的明白,或许就是在告诉他,让赵桓死恐怕不是赵构的主意,而他杨浩和赵构之间的情谊是非常重要的筹码。
大丧第一个十二日之前,柴思若等家眷全部回京,在这大丧之日,莘王赵植在府中不幸落水,救的不及时,死了……
杨浩听到这个消息就笑了,因为景王又拜访莘王了,别人或许不知道,但蜉蝣已经盯上他了。
随后赵构下旨,加景王赵杞为检校太保,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入政事堂议政,朝堂哗然。
老赵家的人不像是老朱家,朱家的人封了王就赶紧滚到封地上去,不得参与朝堂之事,但是老赵家不一样,他们更相信自己人,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限制。
对于这种做法,没什么可诟病的,甚至有的时候杨浩还觉得老赵家有些事是很正确的,比方说宗室子弟的封赏,赵佶三十多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和追封的,真正封王的还不到一半,其余的郡王国公不等,甚至还有只是什么什么将军的虚衔的,虽然都是被国朝养着的,但最起码没像是大明朝后期出来那么多祸害百姓的王爷。
赵构的这一道旨意,让赵杞正式的进入到了所有的视线里,杨浩也终于放下了心事,这回不用猜测了,人家就是打算不走了,这特么一个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一出,谁都明白了,不管是郑居中这边,还是童贯那边,人家都有权利去掺和一下。
朝堂之上,升迁个侍郎或是谏官什么的,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反正大宋已经习惯了弄一帮混吃等死的混子官员,但是现在不同了,一个参知政事的王爷,这是要做什么?
看着眼前燕青送来的最新密报,这赵杞还真是不闲着啊,不只是去拜访过赵植,还拜访了郑居中,杨时,宗泽,白时中,秦桧以及一些外朝使臣,连完颜翰离朵都没放过。
这厮要干啥?
人家好歹是个王爷,总不能像对待他人那么对待他,杨浩知道这不能轻举妄动,而这里最为担忧的就是赵杞经常出入宫中,不是赵构的接见,而是韦太后的相招。
疑惑中,杨时来了,名义上,杨时是杨桢的老师,虽然杨桢到现在还不会说话,但是人家是圣人转世,这就行了。
杨时来,大家都明白,真是来看杨桢的吗?绝对是个过场而已。
“这景王你怎么看?”
和杨浩聊天,杨时从来都不需要客气,主要也是大家太熟了。
杨浩一笑:“龟山先生怎么看?”
杨时没好气的瞪他:“老夫在问你,你却反过来问老夫?”
“要不先吃?”
指着面前的火锅,杨浩笑嘻嘻的说道,大宋是一个吃货的时代,打个边炉还是可以满足的,不过这改良过后的火锅还是很吸引杨时的注意力的,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辣椒这么好的东西,只能诸如茱萸之类的代替,不免少了许多味道。
涮着新鲜的羊肉片,配着烈酒,着实是美好的生活。
吃归吃,喝归喝,正事还要说,面对杨时再次的问话,杨浩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边的油渍:“郑相如何说?”
杨时摇头,很明显,郑居中这个老东西是在观望,说白了,郑居中的位置很稳定,就算是赵杞入了朝堂,参知政事,赵构都不可能换掉郑居中,毕竟还不到时候。
而杨时将朝堂看的很透,杨浩的一些改制是符合他的想法的,同时杨浩和郑居中在某些层面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现在出现了变数,那就是赵杞的突然出现,这是杨时不想看到的,这会打乱原由的一些安排,也会影响朝堂的格局。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啥意思?”杨时有点乱,木然的看着杨浩。
杨浩继续说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divid=&"c7&">
()
送走了不太满意的杨时,杨浩回到书房却想的明白,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大宋还不够稳定,若是朝堂出事,那什么耶律大石和完颜吴乞买会不会那么安稳呢?
赵杞啊赵杞,最好不要成为老子的绊脚石,你若是敢跟老子搞事情,我杨浩绝对不怕变身成热血臭流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