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二百零四章 离别泪濛濛,何去太匆匆4

第二百零四章 离别泪濛濛,何去太匆匆4(1 / 1)

清晨,历阳山野仍秋雨绵绵。

刘备的中军大帐内,此刻一片寂然。

原因显而易见…

孙策冰凉的尸体,此刻正安放在棺木之中、摆放在众人面前。

孙策…终于还是难逃命中注定的这场大难。

许昭正跪在孙策的棺木之后,双手高举着孙策的绝笔书信,泪流满面。

对孙策之死,许昭最后虽极不情愿,但其人别无他选。

许昭肩上,担着祖郎、严白虎和许贡的血海深仇。

许昭可以原谅孙策,但他不能辜负肩上担着的忠义…所以,他最终还是不能不咬紧牙关、含泪拔剑。

首发&:塔>-读小说

何况孙策死得颇为豁达坦然。

或许,孙策在杀祖郎、钱铜、邹他、严白虎时;在杀吴郡名士陆康、高岱、王晟、吴郡太守许贡时;甚至在灭会稽大姓周氏、盛氏满门之时…

孙策便已料到自己将来会有这么一天。

太史慈脸色无比铁青,其人几次三番握紧腰间环首刀,最终还是忍住,并未对许昭出手。

周瑜本就白净的俊脸,此刻显得格外煞白。

“你便是昔年许贡之门客许昭?”

许昭哽咽道:“正是,某实不应向吴侯动手,然则…某亦有不得不动手之苦衷。吴侯所交待之后事,尽皆在此!某今不愿苟活于世,要杀要剐,悉随尊便。”

言罢,许昭将手中高举之绝笔信向前一递。

刘备长叹一声,向关、张二人打了个手势后,三人默默退到一旁。

显而易见,刘备既是在避嫌,也是在为孙策的遗嘱做见证…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刘备如今有这个资格,而且其人绝对值得江东群臣信任。

孙策的三弟、今年十八岁的孙翊孙叔弼含着热泪接过绝命信,顺势用马鞭狠狠抽了许昭一鞭子,并恶狠狠骂了许昭一句。

“狗贼!”

吴景劝道:“阿翊,休得无礼,且打开信念来听听。”

孙翊一边流泪,一边用颤抖的手打开孙策的绝笔信,也就是遗嘱。

趁孙翊打开遗嘱之时,吴景特意强调一句。

“玄德、云长、翼德,你三人万万不可回避,老夫需你等作证!”

旋即,吴景须发皆张、威风凛凛地看向许昭。

“许昭!此信确为阿策亲笔所书?且阿策确未受你逼迫?”

许昭二话不说,抹了把眼泪后,其人便抽出藏于靴中的匕首,“嚓”一声切掉自己的左手半截尾指。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其人面不改色,不管不顾自己犹在滴血的半截尾指,向吴景顿首行礼。

“吴将军,某可在吴侯面前保证,此数封书信皆为吴侯独立书写,且无任何人惊扰吴侯。如某有一字虚言,教某七窍流血而死!”

孙翊闻言,反而不敢继续打开其人大兄的书信。

孙翊将书信恭恭敬敬交给舅父吴景。

吴景叹了口气,接过书信后将其展开公示,并抖了抖自己的袍袖。

“诸君请看,老夫袖中别无旁物,此书信确为阿策笔迹,且一气呵成、字迹工整,应无旁人逼迫。”

众人略略看了一眼后,纷纷颔首行礼。

“有劳扬武将军。”

吴景再次叹了口气后,方才语气哽咽地念出孙策的这几封绝笔信。

这几封信的大致内容,与孙策、许昭二人交谈的内容大致相同。

首发&:塔>-读小说

多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孙策将豫章郡交由刘备管辖。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条件便是刘备务必与江东缔结盟约、彼此守望相助、不得相互攻伐。

至于其余几点…

大意如下:

一是由孙权接任吴侯之职,继续代天子管辖江东;

原文为: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仲谋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仲谋。

二是将年方弱冠的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二人。

原文为:仲谋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三是孙权亲自赴许都,与赵旻面谈之后,接吴老夫人等家眷回江东,留大乔与孙绍、孙策的三个女儿在许都…

大乔改嫁赵旻为妾,孙绍和孙策的女儿则交给赵旻、大乔抚养成人。

第四,是孙策责令孙权勿忘孙坚之志,尽力保全江东;孙河、孙贲、孙翊等等等等孙氏子弟,要尽心尽力辅佐孙权。

最后一点,则是令许昭投效江东、戴罪立功,为孙权招募丹阳精兵、出谋献策、辅佐孙权治理江东。

至于如何对待淮泗士族、江东士族,孙策只字未提。

既然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这一点比孙策强,孙策便不再要求孙权如何去做。

于是乎,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不但孙策指定的继承人孙权不在场,而且杀死孙策的凶手许昭…偏偏还被孙策委以重任。

若非吴景和许昭二人事先排除了作伪的可能性,众人根本不可能相信此绝笔信。

许昭不惜切断自己尾指保证、又发下毒誓,兼且孙策的书信又是本人亲笔书写,这一切都证明,许昭没有作伪…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要注意:古代人,尤其是谶纬之学盛行于世的东汉人,非常迷信!

至于孙策命令孙权亲自前往许都…这事儿反而不难理解。

吴侯并非世袭县侯,孙权要继承“吴侯”之爵,必须亲自找赵旻商谈。

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赵旻绝对不可能不讨诏封孙权为吴侯。

那么…

问题来了。

吴景珍而重之地将孙策的绝笔信收好,向帐内众人抱拳。

“诸君,我等当务之急究竟为何?”

“这…”

“当务之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愚以为,当尽速护送主公棺椁返还丹徒城!”

“愚以为,当务之急乃诛除黄祖老贼!黄祖老贼乃害死吴侯之元凶!”

“不妥不妥,当务之急乃尽速使主公入土为安!”

刘关张三人这时已不好置身事外,只好再次下场,与江东众人争论不休。

于是乎,见此处比坊市还要热闹三分的吴景,顿感头大如斗。

孙策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犹如定海神针,孙策一死,这些人便犹如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周瑜此刻同样心乱如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由此可见,孙策的人格魅力、影响力有多大。

刘备虽对此唏嘘不已,但也只好长叹一声道。

首发&:塔>-读小说

“诸君,愚以为某等可兵分两路,一路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一路则留于此地为吴侯报仇。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吴景、朱治、程普、黄盖四老对视一眼后,纷纷附议。

那么问题又来了。

谁负责护送孙策遗体?

谁又负责为孙策报仇呢?

万幸刘备已知江东众人目前的情况,所以刘备便再次提出建议。

“愚以为,公瑾为吴侯托孤之人,而许昭则为戴罪立功之人,由此二人负责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由伯海(孙策族兄孙河)率军沿途护卫;

其余之人,则负责为吴侯报仇雪恨。备虽不才,亦愿为吴侯略尽绵薄之力。”

刘备,恐怕是如今在场之人中最清醒最理智的那一个。

不是刘备冷血无情。

首发&:塔>-读小说

盖因刘帮主已见识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太多类似之事。

刘帮主在五十岁之前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部用血、汗与泪书写的悲惨历史。

刘帮主能成为一国君主,绝非偶然。

始终面色煞白、浑浑噩噩的周瑜,此刻方才如梦初醒一般。

其人向刘备躬身作揖。

“左将军所言极是!”

旋即其人又恢复到其人一贯的从容不迫状态中。

“扬武将军,丹徒城须有耆老坐镇方可,故而有劳将军随瑜护送主公棺椁。

朱府君,此地便由公坐镇,与左将军一同诛除黄祖老贼!

子义将军以为,我军何时可诛除黄祖老贼?”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作者题外话】:这段剧情看起来扯淡加奇葩,但放到东汉,尤其是乱世刚起的建安六年,那便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梁启超先生曾说,东汉的道德底线最高。

曹操残暴不仁吧?

放到残唐,曹操那简直就是不称帝、爱民如子的大圣人…

诸君别笑,这是实情!

你们若不信,看看残唐诸如朱全忠、李克用、刘仁恭、秦宗权那些禽兽们都干了些什么,就都知道了!

所以,放在汉末建安初期那个时代,这个剧情非常合情合理。

扯句闲话:都别吹甚至舔刘仁恭了,那就是个禽兽加草包!

五代十国中,唯一的好人,恐怕也只有柴荣。

赵匡胤都要打些折扣。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三让徐州的细节。

前文已知,陶谦引刘备入徐州,其实没安好心。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陶恭祖三让徐州,天下美谈。

在小说演义不厌其烦地渲染下,陶谦宽仁厚道,刘备恭谨有礼,君臣相得,千古佳话。

遍览《三国志》,可知其事极为悖谬。

陶谦死后徐州归属极端复杂,刘备继位过程极其艰难。

背后涉及利益群体极为庞杂。

关于徐州归属,历来众口一词,即陶谦委派糜竺、邀请刘备入主。

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潮汹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刘备接管徐州始末,因陈寿曲笔隐晦,个中细节常被忽略。

陶谦死后至刘备继位这短短数月,徐州归属始末,前后有明确文字记录者,涉及至少8位州郡军阀或地方豪强。

即陶谦、陈登、袁术、糜竺、曹操、袁绍、孔融、吕布。

不同于演义小说,正史中的陶谦是个无耻败类。

其人最喜交结山贼和强盗。

盘踞东海的泰山臧霸,盘踞小沛的涿郡刘备,佞佛的痞子笮融,还有袭杀曹嵩的官匪张闿…

他们都是陶谦从江湖中延揽的凶残打手。

陶谦在徐州滥杀无辜,贬斥忠良(赵煜),宠信小人(曹宏),还袭击孙策,最终竟发展到与僭主阙宣同流合污的地步。

阙宣在下邳称帝,而下邳是陶谦的刺史治(类似省会),完全可说是陶谦一手扶植的黑恶势力。

陶谦先与阙宣一起做贼,后杀害阙宣,兼并其部众。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陶谦在徐州倒行逆施,制度崩坏,百姓流离。陈寿直言:

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陶谦)害,(徐州)由是渐乱。

陶谦死后,刘备假意欲将徐州让给袁术,结果…

陈登与孔融持激烈反对意见。

陈登父陈珪,忌惮袁术野心,素与术不睦。陈氏父子是很不希望袁术入主徐州的。而陈登本人与刘备私交甚笃,出于私心,劝刘备自领徐州。

孔融的政治立场不明。孔本是北海国相(属青州),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便以刺史身份表奏孔融为青州刺史;刘备还曾引东莱【太史慈】援救被黄巾袭击的北海国。故孔融与刘备交好。

孔融与袁术不睦,骂辱术“冢中枯骨”。

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蜀书二》

刘备担心自己助力不足,故而与袁绍结盟,此事不再赘述。

按《蜀书》所载,陶谦死前,曾派别驾从事糜竺,去小沛迎接刘备继位。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糜竺是徐州东海郡的豪商,壕到什么程度呢?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蜀书八》

整本《三国志》,就找不出一个比糜竺还富的商贾(曹洪那种仗势敛财的官匪不算数)。

放今天就是首富级别。

糜竺还被陶谦礼辟为别驾从事。

别驾从事、治中从事,是刺史麾下的二三把手。

糜竺之富,竟到撼动政界的地步。

糜竺与刘备早有勾结。

建安元年(即领徐州2年后)刘备兵败吕布,亡奔广陵,士众星散,甚至因为乏粮,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糜竺掏空家底儿,还凑了二千奴客给先主壮声势,甚至连自己亲妹子都送到刘备的床上去了。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曹公表奏糜竺为嬴郡太守,糜竺弟糜芳为彭城国相,兄弟二人皆不从命,随落魄的刘备四处流浪。

糜氏兄弟对刘备,倾其所有,舍命相交。

刘备落魄时(196),糜氏兄弟尚且如此;

刘备尚未落魄的时候(194),糜氏兄弟的政治立场就更清晰了。

此外,《吴书》记载了陶谦二子的下场:

均不仕。(都没做官,闲散人员)

陶谦是汉廷安东将军,徐州刺史。卒年63岁。

二子陶商,陶应,均已成年。

如刘备确系陶谦所立,于情于理都该表奏恩公二子为孝廉或茂才。

刘备在徐州,表奏过许多名士,袁涣、陈群(就是曹丕四友那个陈群)皆为刘备表奏,甚至连袁绍的儿子袁谭都表奏(纳投名状)。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陶谦二子,至死都是白身!

这使陶谦“三让徐州”的说辞,显得非常可疑。

实际上是:

初平四年(193)袁术败于兖州,东奔淮南,占据九江郡,而九江郡与徐州广陵郡接壤。

袁术占据淮南后,自封“扬州牧”兼“徐州伯”。

徐州是陶谦的辖区,可知袁术的行为,无异于政治挑衅。

(袁术)将其余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陶谦对此极为反感,驱逐了客居广陵的孙策家族(见《吕范传》),又拷打孙策故吏吕范,理由是“吕范是袁术的密探”。

时太妃(孙坚妻)在(广陵)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吕)范为袁氏觇候(即密探),讽县掠考(吕)范。--《吴书吕范传》

袁术的身份较特殊,他是公孙瓒集团的宗主人物。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陶谦与袁术反目,同时通好关中军阀,说明他已经改变了立场。

然而陶谦没料到,其人尚未利用刘备,便已身先死。

所以,刘备实际上就是在陈登、糜竺扶持下鸠占鹊巢。

这一点无可置疑。

下一章,咱们再说一说刘备与曹操在吕布死后的那些事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文娱大唐 三国刘璋大传 悠闲少东家 兵王嚣张 我娘子是糜夫人 部落帝国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倦鸟落旧林 大昏君周擎天慕容婉儿 以死相逼终于来了召唤系统 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