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平反 > 第45章 大唐书局,建图书馆

第45章 大唐书局,建图书馆(1 / 1)

李二的话音落下,苏良却是不屑的轻笑一声。

自己已经将苏毗的事情处理好了,李二才知晓具体的情况,不得不说薛仁贵还是比较尊重他这个大哥的。

“呵呵……陛下今日怎么会有空到我这里来,此刻不是应该忙着书局的事情吗。”

就在两天前,工部已经根据苏良的毛竹造纸法,成功的造出纸张来,确实是如苏良说的一样,造出的纸张不仅白皙,而且更利于书写。

当时苏良正忙着制造小汽车,也没功夫想这些事情。

不过现在苏良有了新的想法,之前给李二毛竹造纸法的时候,自己并没有百科搜索引擎的存在。

现在就不一样了,已经可以改进毛竹造纸法了,虽然目前还做不到后世那样,仅需五分钟就造出纸张来。

但将原先六个月的造纸时间缩短到两个月左右,还是不成问题的。

“哈哈……开设书局的事情,朕已经交给了马周和王珪二人处理,工部也正在紧锣密鼓的造纸。”此刻的李二一脸的得意之色。

“哎……”

苏良闻言也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随即也是一脸鄙夷的看向李二。

在李二的眼里,只需要将现有的四书五经这些书籍好好的整理出来,然后再大量的印刷一下就可以了。

可苏良却不这样想,现在的苏良已经不同往日了,无论什么样的书籍都能拿出来,甚至弄个图书馆出来都不在话下,得好好的给大唐子民增加一下文化水平才是。

如今的苏良,已经不满足于大唐子民人人有书读了,不光要有书读,还要读好书!

前些日子,桃源学院开学时。

苏良也仅仅是拿出了一些比较基础的书籍,比如小学数学、和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地理知识等等。

苏良也不敢拿出太多的东西来,至少现在不能。

就拿化学知识来说,若是教的太全面,那岂不是火药的制造技术就流出去了,这可是个大事。

而对于硝石制冰这些无关痛痒的原理,苏良也是大大方方的拿了出来,毕竟用不了多久就到夏天了,百姓们也好享享福不是。

见苏良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李二不禁询问:“呵呵……贤婿这是为何叹息啊,你放心,朕今天绝对不会催着抱孙子。”

“呃……也没什么,只是这段时间将造纸术稍稍的改进了一下。”苏良淡淡说道。

李二闻言当即来了兴趣:“贤婿难不成还能将造纸的时间再缩短些?”

话音落下,长孙无忌此刻也是期待的看向苏良。

“确实是这样的。”苏良当即承认。

“那……那如今贤婿改进的造纸术,需要多久可以将纸张造出来。”李二虽然因为毛竹造纸法造出纸张高兴,但此刻也不禁为了纸张的事情发愁。

目前工部利用毛竹造纸法造出来的纸张,也仅仅够长安城的书局一个月的量。想要推广到京畿道,乃至整个大唐,还需要的多。

此刻见二人正期待的看着自己,苏良也是缓缓的伸出两根手指。

“这…这……”李二和长孙无忌此刻皆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准确的说,是不足两月。”苏良淡淡说道。

“贤婿可否具体点,朕的小心脏受不了。”李二说完立马拉着苏良的胳膊。

“嗯……”

“这个……大概55天吧。”

苏良见到二人如此的激动,最终也是给了一个还算比较准确的数字。

随后也是将改进的造纸术缓缓的讲解给二人听,足足近一个时辰,苏良才将浸竹、煮竹麻、制浆、舀纸、榨纸、剥纸、晒纸等72道生产工序讲解完毕。

与此同时,李二的贴身太监王德也是细心的将苏良改进的造纸法全部记录下来。

“哈哈哈……大唐有贤婿在,实乃大唐之幸啊。”李二不禁感慨道。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是频频点头。

“如此一来,也算是解决了朕为了纸张烦恼的事情。”

李二的话音刚刚落下,不由得叹了口气,顿了顿接着道:“哎……说起来,还是贤婿你惹的麻烦事啊。昔日贤婿在平康坊内斗酒诗百篇,自此长安城的纸张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啊。”

“去年底,纸张价格好不容易降下来,贤婿你又搞出了春联来。”

“不然朕只需凭借活字印刷,早早的就将大唐书局开设起来了。”

苏良闻言郁闷无比,自己并不想那样做,可最终还是不得不替系统背锅。

如今只要苏良出了芙蓉园,立马就会有大批的小迷弟、小迷妹簇拥而至。

好在自己比较闲鱼,并不喜欢抛头露面。

“贤婿,你对朕开设的书局有什么好的建议啊。”李二不禁打起了苏良的主意。

“呵呵……”苏良对此轻轻一笑。

“陛下这是又将主意打到我这儿来了啊,是不是看上了桃源学院的书籍?”

苏良也是懒得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呵呵……贤婿啊,这你可说错了。”李二笑着说道。

“难道不是吗?”苏良反问。

“呃……贤婿,你都能将制冰之法传授下去,朕可不相信你手里没有其余的好东西。”李二此刻也是道出实情,对于苏良还是不要弯弯绕绕的好,不然又得遭白眼儿。

“陛下这是…想让我再贡献点书籍出来?”苏良询问。

“确实如此,如今弘文馆的书籍虽足有二十多万册,但并没有贤婿的书籍来的实在,倘若贤婿贡献出来,假以时日我大唐必当能人辈出。”李二乐呵呵的说道。

“可以,只是我只能拿出一些基本的出来,毕竟有些知识现在还不适合拿出来。”苏良说完也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李二一眼。

话语落下,李二便已经明白了苏良话语中的意思。

前些日子,李二已经接到不良人的消息,如今高句丽和倭国已经发明出了热气球,只不过不能长时间飞行罢了。

还有火药等一些知识,必须要严格的控制住。

就在李二暗自思虑时,苏良继续开口道:“不过……我可以在务本坊内修建一座图书馆,还望陛下给挪个地方。”

“务本坊……贤婿难道是想要国子监周边的地皮?”

李二当即询问道。

“陛下,贤婿可不只是想要在国子监旁边修建图书馆。”长孙无忌此刻也是循声说道。

话音落下,李二这才恍然大悟。

务本坊是什么地方,国子监就在务本坊,离皇城也仅仅是一墙之隔。

不仅如此,务本坊的东侧就是平康坊。

平康坊不仅仅是世家学子们爱逛的青楼聚集地,还是举子、选人和外省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

“哈哈哈……好好好,如此甚好!”想通了的李二当即哈哈大笑起来。“不知贤婿具体需要多大的地方?朕也好去安排不是。”

“只需四百亩的地方就好了。”苏良风轻云淡的说道。

苏良给出了个硬性条件,四百亩的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此时唐朝的一亩地约530平米,二百亩也就是大约十万多平米,比后世的国家图书馆七万多平米略微大些。

苏良也是不想后世太麻烦,打算一步到位。

这…这……

苏良的话音落下,李二和长孙无忌二人都是哑口无言,久久的说不出话来。

如今务本坊的面积也仅仅是七百亩,苏良一下子就需要那么大的地方。

“贤婿啊,就不能少一些地方吗?你这是让陛下为难啊。”长孙无忌见李二愁眉苦脸的,忍不住说道。

李二此刻也是眉头紧锁,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哦?这有什么为难的?”苏良佯装不解的问道。

“哎……务本坊西边的一半是国子监的地方,东边则是进奏院和众多官员的府邸,这个贤婿不会不知道吧。”长孙无忌长叹一口气说道。

就在此时,李二貌似发觉了什么,随即目光深邃的盯着苏良说道:“贤婿有什么话,还是直说吧,只要是对大唐有利,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朕绝对会义不容辞的配合你。”

“好吧……我建议陛下将务本坊从新规划一下,只留下国子监和图书馆。”

“等图书馆建成之后,但凡图书馆内的书籍,无论是谁都可查阅翻看。至于一些目前还未能公开的书籍,还是放到陛下的弘文馆吧。”

话音落下,李二也不禁想到了桃源城的桃源书院,桃源书院占桃源城的四坊之地,面积足有近两万亩。

对比长安城国子监的三百五十亩,明显是国子监显得太渺小了。

桃源学院也是苏良按照后世的大学来设计的,毕竟后世的大学,动不动就是几千亩地,何况桃源书院还有四大学院。

苏良就是那样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当然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贤婿这是铁了心的,想让朕将那些大臣赶出务本坊了?”李二询问道。

“确实是这样的!”苏良当即承认道。

“那贤婿也不至于要用到二百亩地啊,你这是要装多少图书?”李二疑惑的问道,只要苏良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他绝对会配合苏良。

“难道陛下不觉得如今国子监的学科太少了些?”苏良反问。

话音落下,李二这才沉思起来。如今的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六学。

虽然勉强够用,但也没有苏良的那些知识。

就在李二沉思的时候,苏良继续询问道:“可况我这里可以拿得出几千万册的书籍出来,陛下觉得需要多大的地方?”

这…这……李二和长孙无忌闻言已经彻底的呆滞了。

几千万……几千万……

此刻正喃喃自语,实在是匪夷所思,可也不由得他们不相信,

苏良能说的话,就没有不算数过。

苏良说的数量还是相对保守的,如今自己拿出几亿册书籍出来,都不是个难事。

只要给苏良一定的时间!

见二人久久不语,苏良佯装叹气道:“哎……要不我还是将图书馆建到桃源书院去吧,小婿也是实在不愿为难陛下。”

苏良的话音刚刚落下,李二突然抓住苏良的胳膊说道:“呵呵……贤婿说笑了,这件事包在朕身上,朕将务本坊全权交给你做主。”

“随便贤婿怎么折腾,朕给你一年的时间,贤婿慢慢改造。”

“那国子监的学子呢?”苏良反问。

“先去桃源书院就读!”李二回答。

“那众多大臣的府邸?”苏良反问。

“呵呵……贤婿不是已经在长安县、万年县郊外见了好多高档的府邸吗……”李二此刻又打起了苏良的主意。

“哎……好吧。”苏良无奈的轻叹了一声。

几栋房子而已,苏良还没有那么小气,况且这样一来,李二也好和居住在务本坊内的朝臣交代。

总不至于要自己的岳父跟自己买房吧,况且还是堂堂的一国之君。

李二见苏良答应了下来,顿时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好,朕将进奏院的地方也换到别处,给贤婿充足的发挥空间。”

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一般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

汉朝初建时称邸,唐宋时期称为进奏院。

进奏院是各州镇官员到京师朝见皇帝或办理其他事务时的寓所,也是本镇进京官员的联络地。

进奏院置有进奏官,向朝廷报告本镇情况,呈递本镇表文,向本镇及时报告朝廷及其他各镇情况,传达朝廷诏令、文碟,办理本镇向朝廷上供赋税事宜,凡本镇不能擅自决定的大事,向朝廷请示裁夺。

因为这个原因,进奏院也成为唐宋两代地方官员与京官和京城名士的社交场合。

另外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以及其他重要军事政治信息都是在这里处理。可以理解为一种原始的新闻传播媒介,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最早的报纸雏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北京的部队大院 大夏第一皇子 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行祸天下 大明孝宗 大夏第一皇子赢天 穿越南宋当皇帝 我在春秋当暴君 铸汉庭 三国:开局一个碗人生如戏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