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池渊答应好,带她去大理寺的日子。周氏被黎安安搀扶着上了马车,面对这个太子女婿,略微有些拘谨。“娘,你靠着休息会儿吧!”
黎安安担心她未痊愈好,唯恐往后落了病根。太子这尊大佛在这,她哪里敢当着太子的面应下。周氏浅笑着摇头,“没有多远的路程,不用担心。”
黎安安也不再劝,“您要是不舒服,就说一声。”
周氏连忙道好。不得不说,三个人坐在同一辆马车里面,的确很尴尬。黎安安懒得多费口舌,池渊性子又冷。倒不像是对夫妻,活生生一对冤家。可不是么。气氛一直僵持到大理寺。“卑职见过太子殿下。”
“这位是太子妃吧!”
太理寺少卿,早就得知太子殿下要来的消息,一大早的就在这儿候着了。牢里那位是太子殿下的岳父,不用太子殿下吩咐,他们也不敢给那位黎将军使绊子呀。不过他一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全部人。那位左寺丞,早年和黎将军结过梁子,一直想找准机会下手呢。“有劳大人了。”
人在屋檐下,黎安安客套了一番。“不敢不敢。”
大理寺少卿引人进去。黎安安看到牢房里,关押的头发有些凌乱的黎将军,眼眶一红,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周氏还算稳定,可是她颤抖着伸向牢门的手,还是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安安,夫人,你们怎么来了?”
黎晖起身走到关押的木栏前,有些手足无措。“爹,他们没有对你用刑吧?”
黎安安看他身上不似有伤,松了一口气。“有太子殿下照应,爹没事儿。”
黎晖故作轻松,在母女俩面前没有表露出什么。刚进大牢那会儿,其实是用过刑的。用沾了辣椒水的细鞭子,一下一下鞭挞着他。那位左寺丞不敢闹大,每天就抽他那么几下,以此为乐。看到母女俩的这一刻,他觉得在牢里这些天的担心受怕,都会挥散一空。“夫人,我真没事儿。”
黎晖无奈的笑了笑,转了个圈。周氏终于被他逗笑,“你这没个正形的。”
池渊站在不远处,看着一家三口相互慰藉。还是回归正题。黎安安低声询问着黎晖,关于他被皇上召进宫那天的细节。“我也没当一回事儿,陛下不是头一次让我进宫陪他叙旧。”
“那几个人其中一个,我瞧着眼熟,应当是我曾经的部下。”
“至于那些书信,纯属是构陷。”
黎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心里的怒火都快压不住了。他就一大老粗,算计他有个啥子用?“陛下神色不作伪,显然也是当天才知道。”
“那又是谁上的这道折子?还有带来的那些人呢?”
若不是早有准备,人证物证怎么会这么齐全。就好比你要杀一个人,筹备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你终于杀了那个人,还被人带人围观了。这不是胡扯呢。“爹,你再想想你有没有和谁结怨?”
“你和郑将军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矛盾?”
黎安安抓住这两天的线索,直勾勾的看着黎晖。黎晖脸色变了变,但还是坚定的摇头,“我不曾与人结怨,郑将军与我只是意见不合,倒没有要到将我赶尽杀绝的地步。”
这话明显有所隐瞒。黎安安神色一冷,“爹,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藏着掖着。”
他护着别人,死的就是他自己。黎晖依旧坚决,“不可能是他。”
周氏气恼道:“那你就说明白呀!”
这人怎么一根筋呢?同床共枕多年,周氏知道他的软肋在哪里?她威胁道:“你就忍心看我和安安日夜操劳,连觉都睡不着吗?”
果然,这话触动了黎晖。黎晖看了看憔悴的妻女,心中涌起一股愧疚。都是因为他…“他当年在外养了一个女子,是柔然亲王之女,我劝他不要惹火上身,他说只是玩玩。”
“后来那女子有了身孕,郑弟家中妻子察觉,去大闹了一场,那女子滑了胎。”
“郑弟以为是我,是我同他夫人告的密。”
“我后面解释了,他也与他夫人说清楚了,我俩关系还是恢复如初了。”
黎晖娓娓道来,“他夫人也同意了那女子进门,郑弟没有理由来害我。”
这要不是她亲爹,她高低得骂两句蠢货垃圾。爹哟,你这经历的勾心斗角还是太少了哟。先不说人家的心上人和肚子里的孩子没了,这就是最大的痛处啊!其次他那心上人是柔然公主,人家脑子可不得比你好使,在中间挑拨离间一下,你还能扛得住?“那几人曾经是您麾下的吗?”
黎安安又问,她已经无力吐槽了。“不是,但是是我的部下。”
黎晖憋了这么久,一口气说了出来,感觉心里都顺畅了很多。“您的心还真大。”
黎安安嘴角抽了抽,打算着重从这位郑将军开始查。先前已经派了人去,只要能查到源头是这位郑将军,还能拖延一些时间,等去查探的人赶回来。“你们该不会还是怀疑郑弟吧?”
黎晖都快急眼了。作为大将军,黎晖并没有那么傻,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太过于相信身边的人,人家再给他捅刀子,他还要笑着给人家递刀呢。虽说这事儿还不能盖棺定论,却也有个七八成的可能。“没有。”
黎安安笑着敷衍道。大理寺卿正低头和太子说着什么,门外又突然走进来一个人。“见过太子殿下。”
“恕卑职冒昧,此事事关重大,还望殿下避避嫌。”
来人正是左寺丞楚清廷,他长着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很让人信服。大理寺少卿脸色变了变,张了张口,没说话。“你是在训斥孤以公谋私?”
池渊冷着一张脸,十分唬人。楚清廷却不怕他,脸上笑呵呵,“卑职也是在为殿下着想,怕殿下的名声受损。”
太子在朝堂之上的脚跟站的很稳,娶了一位有助力的太子妃,再加上身在帝心,朝中十之六七的人都在向太子靠拢。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楚清廷就是这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