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礼部尚书李志刚捧着一叠奏章对朱允熥说道:“皇太孙,翰林院学士黄子澄病死了……”
“嗯。”朱允熥点点头,接过奏章边翻阅边问:“给他厚葬吧!”
不知何时,他也开始注重名声了。
历史上,在朱元璋晚年捅刀子的文官中,黄子澄是主力。
他为了让朱允炆得到皇储之位,费尽了心思,导演各种场面,教朱允炆应对老朱的问话,以此获取好感。
后又主张推行削藩,还是强行削藩,不带脑子的那种。
典型的轻率寡谋,识见迂阔。
往深里说,就是除掉潜在对手。
历史上,黄子澄等人的文官集团,为了稳固朱允炆皇太孙的地位,进言借老朱之手除掉了蓝玉等勋贵集团。
扶朱允炆登上皇位后,对文官集团权力威胁最大的只有藩王。
所以他们力主削藩,借新皇之手废掉老朱呕心沥血建立的藩王制度。
没有藩王和勋贵制衡,谁还能对文官集团产生威胁?
自己调教出的小皇帝还不是乖乖听话?
常常标榜自己是君子之人,往往用心险恶。
可惜,朱允熥不吃他们这一套。
黄子澄也清楚,因此三番两次铤而走险,想要改变现状,打击朱允熥的地位。
他虽然没有翻起什么大浪来,但朱允熥总觉得留着他是个麻烦。
这次,好不容易把他给治死了。
要不是黄子澄有一层东宫老师的身份护着,怕是死得更惨!
李志刚看着朱允熥的脸色,慢慢说道:“殿下,臣以为黄子澄在您出征期间,有种种忤逆之行,不应厚葬。”
“大家都这样认为吗?”朱允熥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李志刚道:“大多人这样认为……”
“唔。”朱允熥的眉头皱起来,突然问道,“齐泰和方孝孺呢?”
李志刚说道:“齐泰尚未表态,方孝孺......他不等吏部批示,已经辞官回乡了,举家连夜走的。”
这厮跑的倒挺快......朱允熥有些吃惊。
还指望他们嘴炮硬刚呢!
“殿下,翰林院学士一职空缺,您觉得派人去比较好?”李志刚问道。
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
在后面的明朝官场上流传一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殿试前几名,才有资格入翰林院当个六七品的小官,包括状元。
翰林院学士虽然只是正五品,但属于小九卿之一,其在朝堂上的实权,相当于丞相。
黄子澄死后,李志刚看上了这個位置,他打算让东宫派系的人执掌翰林院。
整个朝堂上,也只有翰林院没有东宫派系的人。
必须填补这一空白!
哪知,朱允熥却摇了摇头:“让刘三吾复出,接管翰林院吧。”
刘三吾,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明初文官集团的老大,也是前户部尚书赵勉的岳父。
他曾经执掌翰林院,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议立储君,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结果刘三吾反对立燕王朱棣,强推了朱允炆。
后因赵勉案,刘三吾被革职遣返回乡。
李志刚不明白,皇太孙为何要重新召回刘三吾?
是因为他编写御制《大诰》有功?
还是皇太孙想借此拉拢翰林院那帮人?
按皇太孙的性子,不应该啊......
细细一想,李志刚陡然心中一寒。
或许皇太孙想找机会干掉刘三吾!
李志刚不愧是朱允熥的老师,一想就通。
朱允熥却有此打算。
刘三吾那老东西,藏的很深。
据锦衣卫密报,这老东西回乡后也没闲着,一路作诗,广认门人。
“老夫今日到长沙,风送归舟日未斜......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
小诗写的很狂!
刘三吾在家乡茶陵猛刷存在感,不时发表高见抨击朝政。
常常有文人登门拜访,得其字画以引为豪。
......
兵部大堂。
长案上,公文和书信堆得像座小山。
朱允熥一件件翻看着,眉头愈来愈紧。
猛然,他将一份公文往桌子上一拍,震怒地问道:“孤设立军校的批示,为什么还押在这里?”
自南征归来,朱允熥决定携此大胜之际,在大明设立第一座军校,以此培养年轻将领。
然而,兵部对此却无动于衷。
几位兵部官员讪讪的,谁也不吭声。
朱允熥厉声道:“哑了?问你们话呢!”
兵部尚书齐泰道:“回皇太孙的话,臣对这个军校不太明白,因此......”
“不明白?”
朱允熥喝道:“孤交代的事情你们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照办就是!”
提前四百多年的事,他们不明白也正常。
朱允熥也懒得向他们解释。
齐泰说道:“殿下这话臣不敢领受,若臣子一味的遵旨照办,不解其意,不问青红皂白,与奴才何异?”
听了这话,朱允熥冷笑一声:“齐泰,你对孤交代的事一味地搪塞拖延,是何居心?
“是觉得孤年少可欺,还是觉得孤不配监国?”
皇太孙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齐泰再怎么不服,也不禁惶悚跪下,叩头道:“殿下息怒,臣知罪了!”
主动认罪还有机会。
被动认罪死路一条。
朱允熥没理会他,这次来就是整顿兵部的。
“你们兵部既然不肯办事,那也不用干了,都写个致仕奏疏上来吧,孤痛快批了!”
集体辞退。
兵部众人见这情势,欲哭无泪,搞好不好会丢了饭碗。
纷纷看向齐泰,希望领导能处理好此事,哪怕是求爷爷告奶奶。
齐泰硬着头皮道:“殿下,臣还年轻,不能致仕......”
“齐泰你顶的好啊!”
朱允熥余怒未息:“昔日你君前对奏,对边防之事了解甚多,如此甚好,就去交趾总督军务吧!”
交趾刚打下来,后续问题很多,搞不好会重蹈历史。
派齐泰去,若是丢了交趾,可名正言顺杀他!
假如治理好了,代表齐泰有能力,朱允熥将毫不吝啬的重用。
当然,放身边肯定是不行的。
朱允熥兵部之行,不仅是为整顿兵部,换上自己人。
也为掌管兵权。
利用军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以备将来。
九月初五,世界上第一所军校——大明陆军学院成立。
从明军各营中挑选精健、聪颖的低级军官百余人来陆军学院学习。
由凉国公蓝玉总管学院事宜,冯胜、王弼等老一辈将领,充当教官。
并督率学员赴营演试枪炮阵式、建造台垒、操习马队、步队、炮队及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
至于新式战术,则按照朱允熥亲自编写的册子,教授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化及行军新法等课。
学员一年毕业,发回各营任用。
学习优等者,留在陆军学院充当教习,或回营升职为主官,转相传授新式制胜之方。
为了适应全球新形势的需要,朱允熥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都指挥使司分别筹办陆军讲武堂,为现带兵者研究军事之所。
每个省都要建一座军事学院!
学科相对陆军学院简单些,只分为步、骑、炮三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
各省陆军讲武堂,归大明陆军学院统一管理。
此时明军虽强,保不准等冯胜、蓝玉这群人死后,会出现优秀将领断层的现象。
所以朱允熥让这些老将发挥余热,培养接班人。
最起码在他当皇帝时,手里能有一大批能打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