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李守义市侩,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就算当年倭国选择与新罗一致的道理一样,利益才是两国关系走向何方的关键纽带。 时至今日,大唐巍峨四方,国力强盛,河清海晏,倭国的那点消费能力,在大唐的外贸清单中,实在是无足轻重,大唐也不缺这个伙伴来补台。 就说新罗和倭国心目中,大唐无法解决的肘腋之患,雄踞高原的吐蕃。此时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大唐的军队正在围攻他们的都城-逻些。 也就是说,他们心目中能够牵制大唐的强大存在,将被李氏的军队从地图上抹去,甚至他们的民族、文华、历史,都将在大唐的火炮之下,化为齑粉。 “就在宫宴开始前,朕接到前线送来的急章,我军已经攻陷了逻些外围的六座卫城,完全切断了逻些对外的通道。”
“如果,你愿意在长安逗留几个月,你将会看到吐蕃的赞普匍匐在含元殿中,瑟瑟发抖的请求朕,饶恕他一条性命!”
老实说,横野流文的确被这个消息镇住了。他是听说过了,唐天子曾经击败过吐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却以为唐人善为君者讳,往往把小胜当做大胜来说。也就是说,吐蕃任然有击败大唐的能力,可以威胁他们关中的安危。 可唐天子当着各国使节,文武百官的面,竟然说出这么笃定的话,那结果只能是一个,大唐真的要灭了吐蕃。 霸道,太霸道了!横野简直不敢想象,二十六年前,那个咬着毛笔,愁眉苦脸的写字的小娃娃,竟然可以成长到这个地步。他与其父李贤,可真不是一类人。 眼见横流有些诧异,各国使节也都伸长了脖子,李守义知道他们即对吐蕃的情况感兴趣,也对大唐是否会原谅反复无常的倭国感兴趣。 捻了捻手中的流珠,李守义扭头看向左边侍候的临淄王李隆基,温声问道:“三郎,你觉得朕该同意吗?”
一身英气的李隆基轻蔑的看了横野一眼,干脆利落的回道:“一次不忠,终生不用!”
呵呵,听了这话,李守义笑了起来,对右边的狄仁杰说:“怀英,看到没有,乳虎已经长牙了。”
身为国朝第一臣,被文武官员尊为国老的狄仁杰,也是拱手回了一句:“太子与临淄王都是最像陛下的,老臣甚是喜欢他们。”
“至于,倭国之事。老臣有一言进谏,或许可解两国心结,更能让陛下的这位老朋友,体面的回朝复命!”
狄仁杰这话,不仅让横野感动,更让李守义好奇,狄仁杰哪来这么大的把握,什么样的好策略,能保证说服他呢? 于是,笑着点头:“怀英有何高见,朕洗耳恭听!”
狄仁杰的建议,再简单不过!甘蔗从来没有两头都甜的,倭国想与新罗交好的同时,再与大唐开展友好的关系和贸易,显然不切实际。 既然选择,聪明人都会选择与强者,与仁义的国家交往。像新罗一般恩将仇报,趁火打劫的强盗国家,谁跟他交往不得多加三分小心。 大唐就不一样了,天朝上国,从来都是礼仪之邦。自圣人登基以来,大食等西方国家,南海诸国在与大唐的贸易中,都获益良多,从无倚强凌弱之举。 更不会插手别国的内政,强令国与国之间对抗。否则,倭国也不会在于南海诸国手中,买到他们从大唐得不到的东西。 大唐打仗讲究光明正大,以仁义之师,行吊民伐罪之举,从不会趁邻国之乱趁虚而入。 倭国要想取信于大唐,便需从根源出发,若可遣使入新罗,劝说新罗归还浿江以南的控制区,让安东都护府完整的把控高句丽旧地,大唐即恢复对倭国贸易。 反之,如果倭国无法斡旋这个他们曾与的错误,那就没有必要强求大唐去做什么。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会惠互利,从不见单方面的付出,大唐没这个义务。 当然,作为国朝的宰相,狄仁杰也建议皇帝,将各国使团多留下时日,等待大军班师回朝,参加献捷大典。盛世嘛,自然参加的人越多越好。 看看,狄仁杰到底是诸相之首,当朝最受倚重的大臣,说话有礼有节,考虑的方方面面,即保证了大唐的利益,又给倭国留足了颜面。 他这一席话,不仅让诸国使节頟首称赞,就是李守义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可横野为难啊!那么大一片土地,城池、人口、赋税,新罗吃下去了,能因为邻国的一句话,就把肥肉吐出来? 别说倭国没这个威望,就算有,他们也不想这么做。大唐太强大了,他们可不想大唐靠的太近,否则谁能保证四岛不会受到大唐的攻击? 横野是叹了口气,拱手表示,国老之言,他个人甚为赞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的确应该有来有往,弥补过失。 可此事兹事体大,不是他一个小小使臣能做主的,他需要修书回国,请示文武天皇,请示太上天皇,得到他们的批准,再来回禀大唐皇帝。 看着横野退了回去,下面又热闹了起来,单手按着龙案的李守义,淡淡言道:“朕看倭国有些反意,收拾新罗时,用不用把他们加上。”
狄仁杰笑而不语,他心里是有数的,皇帝不是再问他,而是在考校李隆基。 李隆基也是沉思片刻,恭声回道:“陛下从前可不会这么问,臣弟以为还是按从前的办法做就好了。”
哦?李守义挑着眉头问:“从前的办法?什么办法?”
面对堂兄的注视,感受到龙威向他压来,额头丝丝冒汗的李隆基,硬着头皮回话:“斩草除根,一劳永逸!”
是啊,李守义做事就是如此,就比如对武家,除了武承嗣、武攸宜、武攸绪三位没有参与的人,整个文水武氏连只鸡都没留下。 “行,你小子行!这种话,可不是人人都敢说的!”
“朕听说,你与郇王房的李林甫玩的不错,改天把人带到宣政殿来,朕瞧瞧!”
说到李林甫,李隆基立即变的眉飞色舞起来,他们是骊山军事学院的同窗,住一个宿舍,是铁的不能再铁的兄弟。 可毕业后,李林甫就在千牛卫当个直长,芝麻绿豆点官儿,他是真为好友不平。既然陛下愿意见,就说明他的运气来了。 “臣弟遵旨,臣弟明日就带哥奴来叩阙!”
“好啊!朕等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