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与裴光庭到建国公府时,苏践峻坐在正堂审阅,百骑从建国公府上下人等录取的口供。旁边的武延擎、武延霖兄弟俩,正跪在武攸宜的尸体旁默默流泪。 裴光庭很好奇,为什么苏践峻不让两位公子,为他们的父亲收尸?摆在这里很好看吗?就算苏百骑与武攸宜在公事上有过节,也不能做的这么过吧! 李辰当然也知道,百骑与左右武侯卫,常常因为行动上的问题产生摩擦,一个致力于不惜代价抓人,另一个拼尽全力维持治安,能和气就怪了。 可苏践峻却根本不在乎裴光庭在太子面前给他上的眼药,只是轻描淡写的回了句:“职责分工不同,驸马爷还是不要过问的好。”
不是苏践峻仗着百骑的特权目中无人,实在跟裴光庭这种门外汉,没法解释这里面的事,他也懒得解释。 但被卷了面子的裴光庭,并不愿意就此放过他,直言岑长倩若还在,看到他在刑狱方面这般出息,把本业都忘了,一定会无限欣慰。 “好了,光庭,不要刺激苏将军。”
,话间,李辰扭头看向苏践峻:“苏将军,你最好给孤一个完美的解释!”
好吧!看在太子爷的面上,苏践峻可以解释。武攸宜这个凌烟阁功臣,仅仅当了几个时辰,就被人杀了,伤着的可不止是建国公府,更是朝廷的脸面。 圣人念旧人所共知,他与武攸宜交情非凡,这些年也处处保着他。否则,武家这么找恨的姓氏,他这个右武侯大将军,能干这么稳当? 而且百骑司一直在抓捕与旧佛门勾结的武门-武王-武攸绪。这个武攸绪不仅策划了莲花寺刺驾,还有可能是此案的罪魁祸首。 所以,这并不仅仅是一起刺杀重臣的案件,更是一件反案。之所以控制进来的人,甚至不准移动尸体,就是希望可以借助百骑的那四位老刑官帮着看看。 “四大判官”三法司里绝对的活化石,沉浸刑务数十载,破案无数。裴光庭还在骑门槛时,他们就已经跟在圣人身边,是潜邸第一批的老臣,是绝对的前辈。 现今,四大判官年逾七十,荣休之后,一直在百骑发挥余热,教授新人。他们可不是什么案子都接的,幸好武攸宜大将军够品级。 看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愣子(李正义)樊虎(老虎)庞璟(老鹰)常封(常有理)四位精神抖擞的老头,迈着整齐的步子,上前大礼参拜太子。 “快快平身,四位先生都是潜邸老臣,早在父皇还是郡王时,便在潜邸伺候,孤怎敢受如此大礼。”
四大判官退下来之前,都是三法司的要员,品秩在从三品;荣休之后,李守义特下恩旨,统一晋为金紫光禄大夫,以正三品职,随朝听用。 他们四个资历,甚至比主管刑务的宰相张柬之都深,门徒遍及三法司的每一个公署。对待这种人,李辰必须保持礼贤下士的态度。 更何况,四个老头儿一声破案无数,吃过的盐比他们几个加在一起的米都多,尊重专业人士,是李辰从他父亲那里继承的优良传统之一。 只能出去耐心等着四大判官,查验口供、现场,询问相应的人员。直至,他们让建国公的人收拾尸体和杂乱的正堂。李辰君臣三人,才又回到正堂。 手里拿着一沓口供的李正义,向太子禀报:“仪凤年间,老臣还在大理寺任职,曾经经手过一件案子-西市苍云酒楼案。”
那时候,苍云酒楼绝对是西市最受胡人客商们喜欢的酒楼,每天售卖完货物,坊市关闭,他们就会回到这间酒楼喝点小酒,看看龟兹的舞蹈,顺便开几局。 当然,有酒和女人的地方,就总会有纷争,这也让那里成为了大理寺和左右武侯常常去办案,年资老一些的武侯都知道。 在那里频发的案件中,有一桩“诡丝”案,一直都没有告破。凶手仅仅用一条极细且韧性极好的钢丝,便可杀人与无形。 武攸宜和礼部从吏的伤口凭证关乎,与当年的“诡丝”一案极其相似。唯一的不同是,他们的头都没了。 若像苏践峻所怀疑的那样,案子是武攸绪干的,他要武攸宜的脑袋可以理解,要礼部从吏的脑袋干嘛?回家摆着看么? 混淆视听么? 必然如此,但这一点无疑是画蛇添足。 武攸宜是什么人,就算没有凌烟阁的事,他也是长安的武侯头子,掌握半个京畿的正三品大将军。 什么样的毛贼,敢在他这个太岁头上动土? 送茶的侍女,是唯一的目击者,在她的描述中贼人从房顶破瓦而下,目的明确,一剑钉住了武攸宜,然后掏出一对指环分别套在食指上,随便打了个圈,人头就落地了。 礼部从吏当时就吓瘫了,门外的侍女,也摔了盘子,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他又画了圈,取了从吏的脑袋。随后,与府中的家将杀成一圈,纵身跃过府墙,扬长而去。 李正义正色道:“明确的是作案工具-诡丝!一个已经销声匿迹二十多年的武器。”
李辰皱着眉头反问:“李卿,你们可是四大判官,还有你们破不了的案子?”
当然有,他们四个也不是活神仙,也有马有失蹄的时候。但诡丝一案,还真不是因为没有头绪而中止调查的。 事实上,他们还真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诡丝”与神道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个神道门在当时的洛阳刚刚兴起,信徒也骤然剧增。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个新兴的神道门,竟然与宠臣-明崇俨关系密切。他们都是经历过大案的,所以也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封存了卷宗。 “什么封存卷宗,为什么?”
太子这话问得让四位老臣相觑一笑,仪凤年间的环境与永贞一朝不同,那时候律法是因人而异的,就算闹到先帝面前也可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辰真应该跟国老学学国史,他的曾祖父,先帝高宗陛下,并没有传说的那么英明。要不是他肆意武后,也不会有那么多蒙冤而死了。 当时,四大判官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品秩低上不了台面不说,他们也不想因为弹劾二圣的宠臣,丢了小命。 举起手里的口供,李正义沉声道:“当年圣人命臣等调查明崇俨背刺一案,结果只抓到一条小鱼,老臣觉得这次应该是出头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