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薛泽恭恭敬敬的呈上密报,刘彻将羊皮卷打开的那一刻,一行字便映入了他的眼帘。
阳城秦家村农家弟子秦竹,于村中宣扬地力说,沤肥之法。
此法乃是将杂草秽物同秸秆堆砌成山,而后以制成肥,使用此法者,无论任何田地可增粮一成以上。
看着这密保上头详细记载的信息,原本因着从梦中惊醒怒气蓬勃的刘彻一瞬间思绪就冷静了下来,然后心跳难以自制的跃动。
他终于知晓这短短一卷羊皮上,究竟记载了何等重要的事情。
那农家子弟竟献出了这等妙法,沤肥之法最少可令土地粮食增产一成,且可在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内,令干涸的土地恢复地力,令土地可重新开始耕种。
在这个时代的人,也是知晓土地的区分的,在关中的那些丰硕之地,一亩上等土地的粮食产量同那些中等劣质的土地根本不能相比。
那些上等的田地甚至能价值一万钱一亩,而那些最多的中等土地,一亩也就值上三四千钱。
而那些贫瘠至极,难以生出多少粮食的土地,处在荒漠且干涸的地方,那样的地方一亩地也就三百钱或两百钱,甚至一百钱都有。
那些土地是卖不上价钱的,因为那些土地甚至连人都养活不了,若是按照这地力说上头的记载,可以用沤肥之法改良土地,令土地恢复地力。
那就表示关中地区许多因为过度耕种而后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的地方,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肥力,甚至再一次达到耕种的标准。
而那所谓的增产看似不多,一亩地增产一成也就不过几斤几两罢了,可若是将此法推至举国上下,叫所有人也知晓沤肥之法。
让全国的产粮皆是增加一成呢?
这天下的一成粮食,还不算多吗?
那可真是太多了!
而据线人而言,他们还在秦家村的一处后山上,发现了一枚树洞之中的竹签,似乎是那秦家小子同山中人联络的方式。
树洞之中的竹签早已无人动弹许久,落了些许灰尘,而那后山的悬崖底下,则堆积了不少已经折断了的竹签。
密报之中,便卷上了一根这样的竹简,刘彻细细的看着这一根竹签,眼眸之中起了些许波澜。
这一根竹简不但被人为从中折断,而且上头的墨迹也因为雨水尘土的冲刷,显得有些褪色不清,可还是保留了几个较为完整的字样。
刘彻认真的看了看眼前这几个字,却发觉这竟然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文字,可见其书写得条理有序,不似胡乱涂鸦的模样。
这想来便是那隐匿于山野之间的农家子弟所用的文字,要知晓在先秦之前六国混战,各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
直到前统一之后书同文,车同轨,才令后世奠定了文字统一的基础。
见到眼前这陌生至极的字,刘彻并未感到奇怪,这一群农家子弟,大抵是先秦时期的存在,且还是六国遗民中的人。
它们大抵是同秦国有所联系,却并不被看重,于是隐匿于山林之中钻研学问。
否则这一群人敢在秦国时期使用这样的文字,也不会落得多好的下场。
只不过如今到了汉朝,他却是没有多少降罪的心思,沤肥之法令土地增产,且如此简单易学。
若是能举国传播,让全国上下都习得此法,那便会令全国的粮食产量增至一成。
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这一成粮食或许就能让他拼凑起大军赶往匈奴,将那一群该死的狼狗头颅砍下,叫敢威胁他的那群腌臜之物尽数化为粪土。
在现如今的汉朝,众人皆知晓的耕种方式便是刀耕火种,或许在现代的时候,这样的方法会被人批判。
担心这样的火势烧到其它人家的粮食,甚至是村庄房屋之中。
但是这是在汉朝,所有人都是这样,在树林草地里头放一把大火,将所有植物全部焚烧成灰烬。
然后用石刀在地上挖个坑,扔几粒种子,再一脚将挖出来的泥土踹回去,好了,这就算是耕种了。
而后大家都有了固定的土地,开始管理了耕种的方式,大家有了固定居住的地方。
于是人们会去给田地之中的粮食浇水,会去除草,会去把虫子抓起来,扔到地上,然后一脚踩死。
而刀耕火种留下来的灰烬,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肥料了。
可惜的是,迄今为止人们也仅仅发现了可以用人和牲畜排出来的秽物给土地施肥,更多的还没有研究出来。
更不用说像秦梨同秦小弟那样,精准形容耕地过程的地力说了。
而牲畜昂贵的原因,也有猪牛一类牲畜产出秽物极多,可以更好地滋养土地的缘由。
直到如今,汉朝耕种土地的方式,还是购置大量的土地,将土地耕种几年,等到地力耗尽,种不出粮食之后,就立马迁移或者开垦新的土地去耕种。
等到土地恢复地力,感觉可以重新种植出粮食之后,大家就欢呼一声,在这片土地上再放一把大火。
这样的耕种方式,就像是那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样,人家是哪里有草就去哪里,它们就是哪里还有地能种出粮食就去哪里。
这样的方式原始得一塌糊涂,不论是中原人还是匈奴人,都是由肚子驱使着开疆辟土的。
甚至一开始,国家领地的拓展就是因为内在的土地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大家都知道已经没有什么地可以种出粮食可以丰收之后。
就去攻打外面的国家,扩大自己疆域版图。
而刘彻显然想到了更多的东西,如果这一份密报上面说的是真的,那就表示这农家子弟研究的地力说是真实存在的。
每一个人都是由土地所养育的,而每个行走的人,相当于吸收了土地的营养成长。
这样看的话,刘彻眉毛一挑,忽然就理解了为何那位至今名声赫赫,叫人心惊胆战的吕后曾经居住的那一处宫殿,草木总是比别处要旺盛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