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锦绣三国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1 / 1)

蕲春城,张勋军正紧锣密鼓准备着对黄祖军的反击,因为邾县的失陷,蕲春郡太守袁霸以及庐江郡太守步骘都给与了张勋军尽可能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是给四万楚军征调了大批的民夫车马和足够的粮草辎重。现在就等江夏生变,黄祖军心大乱之时给予雷霆一击了。    而另一边的黄祖军在攻下邾县之后也是暂时没敢继续进攻,张勋虽然在张绣手下是楚国四征将军里面最弱的一个,其手下的兵马战力也不怎么样,但只会凭借兵马数量优势打仗的黄祖仍是决定等襄阳和江陵派来的援军到了之后再行进攻。    刘表决定同孙权联合对抗张绣绝非一时之念,而是经过了长思远虑的结果。而张纮路经襄阳的一番游说,不过是刚好起到了点燃刘氏韩国与孙氏吴国合纵这把火的作用。    有着无比富裕的钱粮充作后盾,刘表在乱世中经营的情报网可是很强大的。对于身负江东二张之重名且为孙吴重臣的张纮的行迹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张纮是在孙策去世之后为孙权争取天子和朝廷的正式册封和曹操势力集团的支持而去的许昌,最后张纮上下一番游说,终于使孙权得以名正言顺继吴侯之爵、册拜讨虏将军,权领豫章事。而其代价就是张纮本人被留在了许都担任侍御史。    曹操愿意扶持孙权自然是有其利益考量的。当时曹氏集团北有袁氏集团强压,东南又有张绣集团兴风作浪,为了不使得张绣集团做大,便是打算行扶弱抑强之策,扶持丢失了江东根据地的孙吴集团来避免张绣短时间内兼并江南。    曹操算计的没错,只是到底人算不如天算,自数年前张绣举兵离开南阳的时候“天时”已经是悄然发生了转变,数年之后这种转变愈演愈烈,终于是成了一股不可预测不可把握的趋势,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了平手,刘备重新划地自立并稳固了势力,张绣雄踞一方实力愈做愈大,但时至今日也不再对天下局势的走向拥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许都事变就是当今天下变得更加多变复杂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例子。不管是哪一方的势力都是没有料想得到,以不到二十岁的天子为首的董承伏完为辅的汉室集团居然举事成功!    曹操是最意外最没想到事情发生的一个人,要是再多长一个心眼多那么一点点戒备许都事变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其实在曹操内心里荀彧在事变之时的态度和决定比起许都事变整个事情更令他心头震颤。    袁绍也没想到天子居然会自己跑出许都,早知道如此就听许攸的建议派轻兵偷袭许都了。    张绣也是相当意外的,要知道历史上的董承等人举事乃是以失败告终的。却不想各种阴差阳错之下,被汉室集团觅得了千古难寻的良机,被其抓住了万千黑云下的唯一一缕亮光,一把翻牌!    同样也是这件事情刺激到了张绣,提醒了张绣如今这汉末三国和自己记忆中的三国历史已经是大相径庭了,自己这小蝴蝶翅膀扇的风已经是大到了把自己裹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地步了。以后便是不大可能对天下大局的走向有犹如金手指一般的预知能力了,就得靠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走了。    想想也是,若是一直凭借对历史的了解,而避难就易地去照搬脑子中已知的东西一昧书写历史,纵然笑到了最后又有什么意思?历史,还是去开创历史更有意义!    其实就连刘协自己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轻易地获得了自由,这种感觉太不真实了。就像是一只从小就在笼子里出生长大的小鸟,突然有一天被打开了笼子,却不敢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真的是可以触碰的一般!    许都事变,改变的并不仅仅是汉室的气运,而且还带起了一个潮流。    天子脱困囹圄,虽然降帝位去国号,只据有关中一地,看似末路,但若是能休养生息破而后立,关中乃至三秦便会再次成为龙腾之地,汉室气数亦可重改。    因而在此天下局势大变,汉室小朝廷百废待兴之际,却是有无数各地的汉室旧臣和一心怀汉的仁人义士纷纷启程前往关中,欲为刘氏正统效命,去投身于再兴大汉的信仰中。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被曹操罢官削爵的汉太尉杨彪,以及被夺了北海郡地盘而委身曹操羽翼之下的少府孔融。这两人原本在许都一个赋闲养老一个被委以虚职,都被曹操所忌惮且被与天子隔离开距离,因而许都事变之时并未能参与其中。    等刘协在关中自立,并下禅国封诏,杨彪便和孔融一道从曹操处告辞,要去为汉室效忠。而曹操当然不敢在此分国建邦的风头上去阻杀汉室臣子,哪怕这些人明说了自己要去振兴汉室,言外之意就是迟早要打回来,但曹操也不敢在此时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众之矢的。    当然这种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曹操的治下,其他诸侯的治下也有这种情况。就比如在荆州,先是原前朝太尉崔烈之子崔均崔州平被荀彧举荐,刘协亲自征召其为官后。崔均还请其好友孟建孟公威、石韬石广元出山襄助。在这三位名士大才的引领下,原本就是汉末以来士人的避乱地的荆州最先刮起了前往关中归汉的风潮。    而因为禅国封邦在根本上对于曹操、刘表等割据一方的诸侯集团是有利的,曹操刘表总不能一边吃着汉室的好,一边却对心向汉室的人马下毒手吧。所以两相权衡之后,各方诸侯都默许了境内的士人归汉潮。    与归汉潮同时兴起的,还有另外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刚好与归汉潮相对,另外很大一部分贤才豪杰,却是并不认为汉室衰亡的气数会被逆转,因而与那些向汉汉室旧臣和仁人志士们的选择刚好相反,却是纷纷选择投靠各地开邦立国的诸侯王们效忠。    原本割据四方的诸侯们终于不再是“诸侯”,而是正正经经的“诸侯王”了。这种身份地位的转变使得他们坐拥梦寐以求的至高权力,从此不仅可以称孤道寡命与天齐,还可以执掌一地生杀予夺的权力。    换句简单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的各地诸侯王,比起以前能够赐予手下的文武俊杰更多的东西。各诸侯王从此往后招文纳武终于是名正言顺起来,人才资源在这乱世才是最重要的!    有此契机,曹操授封之后便是立马以魏王名义强行征辟河内名族司马氏中的年轻子弟司马懿入许昌为官。而张绣也是顺势任汉室宗亲刘晔入寿春为楚国侍中。    有建功立业的内心驱动,也有诸侯王们的纷纷招贤纳士,因而相对于归汉潮之外还有这一潮流也是正常的。    张纮便是在这样一种多变复杂的情势离开许都南归的。他本质上不属于归汉派,因而曹操是可以将其强留下的。不过考虑到扶持孙吴抑制张楚的战略,便是准其归吴。    不过曹操在放走张纮一事上还多布置了一手,这一手不是张绣和孙权所知晓的。那就是在张纮告辞之时不经意间提到汝南和江夏一带不太平,建议张纮走襄阳江陵一路归吴。    而张纮一介文人,自然是将这句话默记于心,再者江夏多山也不好走,绕路襄阳行程也不会多耽误时间,便是决定扮做商贾走襄阳去江陵,在江陵坐船南下的。    一路上张纮自然尽量多打听吴国之事,在听闻张绣举半国之兵伐吴之后,却是大为惊慌。    张纮自然是很了解孙策死后的孙吴军实力的,自知孙权尚年少,还未成长到像其父兄那般能统御三军的地步,焦急万分之下,只能是想起了求援之事。    可是向谁求援呢?曹操倒是表示过对孙吴的友好,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己再折回去求曹操出兵,一来一返的折腾,那时候恐怕张绣早已攻灭了吴军主力。    难道去求在地理位置上与吴国只有一水之隔的刘表?要知道,刘表可是与孙策孙权兄弟有杀父之仇的,平素也一直不对付,前些时日孙权才派程普帮长沙张羡军击败了刘表的军队,夺了刘表的荆南四郡,现在没过几天便去求其帮自家出兵,刘表能答应么?    最终,苦思冥想不得计的张纮只能是选择脱下了商贾的衣饰,换上了正服腆着脸去拜见刘表。只是万万没想到,张纮只是表明了求援之意,刘表便是一口应允的下来,至于具体的利益交换竟然是在之后商谈的。    最终,张纮以孙权的名义,忍痛答应了刘表提出的归还武陵、长沙二郡、每年按时贡纳钱粮的要求,换取刘表答应出兵相助。    张纮虽然自作主张,但也不傻,归还两郡和按年进贡都必须在韩国和吴国击退楚军之后再行实事。因而给孙吴集团也留下了一点迂回谈判的空间。刘表居然对此竟然也毫无意见,颇让张纮暗喜。    但是等张纮拿着刘表给的通关文牒到了江陵准备南渡归吴的时候,却是又听闻了周瑜吕蒙统率的楚国水军大破蒋钦的吴国水师的消息,自然是又大惊失色。于是临时决定先坐船顺风顺水先去江夏,找黄祖要其先行出兵牵制楚军。    张纮到了江夏郡城西陵之后向黄祖示好,并亲自过江摆出了孙吴重臣的架子,迫使南岸的孙吴驻军和地方长官让出了那些江夏郡的属县。加上又是重金贿赂黄祖身边的文武,一番“割地赔款”终于是赢得了黄祖的欢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知道了。楚军正准备全军直扑南昌,却是得到了黄祖出兵向东的军报,不得已留了张勋陆勉的七万楚军留驻在蕲春和柴桑。张纮本人也快马加鞭赶在了楚军围城前赶回到了孙权身边准备为其出谋划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寒门巨富 大明:朱棣逃婚,我强娶了徐妙云 万朝直播:开局举办颁奖典礼 三国:大奸贼董卓 山地合成营到北宋 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尽成灰 乱世小镖师 大唐开局被追杀 系统逼我做皇帝动漫 缔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