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请教过清扬道长后,赵政被立为太子的日子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就在来年的三月底,也是近两年来最好的一个日子。
时间既定,赵祯当即就颁布了立太子的诏书,将名分确定了下来。
此时正值秋闱临近,为了庆贺大宋江山后继有人,赵祯在高兴之余,决定要在此次的大比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录取名额,以示与天下学子同乐。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增开了一场武举。
不管是有武艺在身的普通百姓,还是军中的小兵亦或是基层军官,只要得到上锋的允许,都能过来参加,以为晋升之机。
此提议自然是遭到了一众文官的反对,觉得把文武试放在一起考是对读书人的侮辱。
然而这次赵祯的态度却是异常的坚定,再加上他这么多年来扶持武将也不是白扶持的。在武臣的支持下,最终今年的秋闱就变成了文武并举的场面。
一些文臣们就是再有不甘,但面对武将们砂钵大的拳头,最终也只能乖乖地闭上了嘴。
聊聊几句“莽夫,粗俗无礼”之类的诋毁之言,则是被皮肤表层日益粗糙的武将们给直接忽略了过去。
而像是韩琦、欧阳修、晏殊等人,他们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官家的志向,自然也不会在这些事上去和赵祯唱反调。
与其如此,还不如多关心关心今年的科举选官呢!
这天福宁殿中,赵祯正在检查儿子的功课,看到满意处连连点头,刚想开口表扬几句,欧阳修、文彦博、范仲淹他们就来了。
自从赵政被立为太子,范仲淹作为太子太傅又被调回了汴京。
当然,太子太傅只是一个虚衔,他真正的官职是参知政事,相当于负宰相的职权,妥妥的升官了。
比起他前世来,更是不知早了多少年登上这个位置。
几人此次联袂而来,就是为了此次的秋闱考试。
武举那边被赵祯交给了武将负责,他既有意减轻文官对武将的辖制,自然不可能再让文臣去插手武考。
所以几人这次只为文试而来,此时离秋闱本就没多长时间了,偏偏官家还表示要增加录取人数,那在其他细节处就需要有所改动,几人这几天一直在忙着这件事。
如今准备工作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他们自然要来和官家汇报一下。
范仲淹他们汇报时,赵政就坐在边上旁听。
在大秦,若有人想要做官多是靠着举荐和察举,除此之外便是用军功兑换爵位或是官位。
这样的制度在一开始还没什么,可随着大秦一统六国,渐渐的弊端就开始暴露了出来。
前世一直到他离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里的科举制却是让他感到眼前一亮。
以他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是一种高效快捷,同时也相对公平的取才的方式。
早在杭州时,赵政便有意识地了解过相关信息。
最后得出结论,科举制确实是个极好的取仕制度,然而大宋科举的考试内容他却不敢苟同。
但他也知道,像科举这样的大事,现在还轮不到自己插手。
大宋的科举考试整体沿袭了唐朝的制度,分为解试、省试、殿试。
解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地方州县长官主持地方考试;另一种则分为开封府试、太学试、锁厅试等。
因为一般在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闱。
如今秋闱在即,朝廷上下都重视异常。
尤其是礼部,筹备科举事宜本就是他们份内的职责,偏偏又遇上了官家策立太子,两者之间还夹杂着年节庆典。
这段时间,整个礼部上下都忙得脚打后脑勺,更不用说那些基层的办事人员,其忙碌程度,简直就是第二个营造司。
今年的科举考试由范仲淹负责主持,韩琦他们从旁协助,担任考官,也就是监考。
当然,像是解试这样的初级选拔考试还动用不到他们,他们要负责监考的是省试。
省试又叫中央试,由礼部主持,只有通过解试的学子才能参加。
赵祯听完范仲淹几人的汇报,觉得大致没什么问题,“几位爱卿辛苦了。”
“这是臣等分内之事。”几人说着同款谦词。
“不过,官家,今年殿试的题目是由您亲自指定还是臣等来出?”
如今离秋闱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大部分题目都已经拟好,但压轴的题目还没有定下。
一般来说,压轴题都是交给皇帝来拟定,若皇帝没想法,便有主考官商议着出题,再由皇帝最后拍板。
赵祯想了想,看向安静坐在一边的儿子,开口道:“政儿,今年的殿试,你要不要试试出题?”
“我?”赵政有些惊讶。
“对,此次秋闱的变化本就为贺你立储,算是与你渊源颇深,由你来出题也是应景。”
这下就连一旁的范仲淹等人也皱起了眉头,满脸都是不赞同。
“官家,大皇子年龄尚小,科举事关朝廷取才......”
“无妨。”赵祯挥了挥袖子打断韩琦的未尽之言,朕只是让政儿试试,自会在边上帮他把关,不会影响到朝廷取仕的。”
范、韩几人对视一眼,好吧,官家都这么说了,那就是没有他们反对的余地了。
赵祯见状,满意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其实他想让赵政参与此次科举也不是突发奇想,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早就发现了自己这个儿子在政事方面拥有的超拔天赋。
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解,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帝王!
该说不愧是有着帝星命格的人吗?
发现了这点后,赵祯打算在明年举行完立储大典,正式昭告宗庙后,就让政儿以太子之身上朝旁听,试着接触政事。
适才灵光一闪,有了想让赵政参与今次科举出题一事。
眼见着机会都被递到了手中,赵政自然不会不接。
不过,他又仔细想了想,试探道:“这个出题有范围吗?还是说我可以随意?”这个很重要。
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赵祯警告道:“这是科举,关系无数读书人的大事,你可不要乱来!”
说是警告,但语气软软的,一听就没什么威慑力。
若这里不是福宁殿,范仲淹几人都要翻白眼了。
“爹爹,你放心,这个我心里有数。”赵政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