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董文印还强撑着,宣州太守祝蒙桢也不着急,继续道,“董大人这个月一直东躲西藏,或许还不知,朝廷已派了司隶台大夫何汝明何大人到祁县,追查卧龙堤决堤大案。何大人已查到,朝廷拨到祁县的百万修堤库银,竟有八成流入了董大人的腰包……”
董文印终于撑不住了,中气不足地喊道,“下官是被冤枉的!”
祝蒙桢依旧气定神闲,“董大人也知道,朝廷办案讲究证据。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仅凭董大人一句话,是翻不了案的。”
害死三州数十万百姓的罪名,他担不起,董家也担不起,安王府不守信用,将他当做弃子,将董家推入了火坑!
董文印表情之复杂,难以用语言描述,“下官确实挪了些修堤坝的银子做它用,但下官拿走的不过是九牛之一毛,大头全被驻守卧龙堤的袁亮和赵禄笙拿走了。”
祝蒙桢摆出一脸不信的模样,“董大人便是要脱罪,也该找个差不多的人帮你顶罪才是,袁亮将军怎么可能贪墨库银。”
董文印冷笑,喘息,片刻后才道,“以前的袁亮确实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但现在的袁守将早已是安王世子的一条狗。一步错,步步错,下官这次认栽了。但以大人您和何大人的精明,怎么可能看不出账目的真假?”
袁亮不只是贪了些银子,而是彻底倒戈安王?屏风外的沈存玉剑眉下压,目光凌厉。
房门无声打开,长史叶长君带着林如玉轻手轻脚走了进来。
沈存玉收敛杀气,跟叶长君打了声招呼,招手让林如玉过去。林如玉走到沈存玉身边,叶长君绕过屏风,进了里屋。
见叶长君来了,祝太守继续道,“这些罪名若坐实,董大人就要带着上百族人去见董家的列祖列宗了。宁州董氏一族因董大人被斩杀殆尽,不知董大人到了黄泉之下,以何颜面对董家祖先?”
这话够狠,林如玉暗暗给祝太守点赞。
能混上县令的,也不是傻子。董文印粗重地冷笑两声,“大人不必用吓唬无知百姓的手段吓唬下官,您直接给下官指条明路吧。”
祝太守也不再绕弯子,“老夫问董大人三件事,若董大人实言相告,老夫定尽力在万岁面前,为董氏无辜族人求情。”
董文印沉默片刻,才道,“大人尽管问。”
林如玉屏住呼吸听着。救下董文印后,她曾恳请祝太守提审董文印时,问到马头山一案,允许她旁听。祝太守派人请她过来,让她进入屏风后,显然是要问马头山的案子了。
“其一,去年七月十五,宣州林家母子三人在马头山遇劫,三十余人被杀。此案的真凶是何人?”
没想到祝太守开口问的第一件事,居然是马头山的小案。董文印停了停,才道,“安王世子想拉拢宣州商贾、世家为他所用,让徐露元给他在宣州安排个妥当的身份,徐露元选中了宣州林家。林家巨富,人丁简单,且家中有个美貌的女儿,安王世子宣州入住林家,即可把事情办了,还有美人相伴,两全其美。”
好一个两全其美!林如玉垂眸,睫毛快速颤动。
祝太守又问道,“是徐露元勾结马头山的山匪,让他们抓住林康年的妻女?”
“详情下官并不知晓。下官只是听范根元提过,徐露元设计,想在除掉林如玉的祖父、母亲和胞弟后,再给安王世子安排一出英雄救美的好戏。”
说到此处,董文印停了停,冷笑道,“谁知他的计划不够周祥,竟让林如玉从山匪手中逃脱了。范根元让人翻遍翻遍马头山和乌沙镇,也没找到林如玉的下落。后来的事,大人您就知道了。”
祖父也是他们害死的,林如玉握紧拳头。
沈存玉抬手把林如玉揽进怀里,轻轻拍着。从里间出来,打算请林如玉出去的长史叶长君见了这一幕,不知该如何是好。
里屋,祝太守继续问道,“卧龙堤是怎么决堤的?”
董文印言道,“下官提前得到安王府送来的消息,说是去年雨水过多,卧龙堤不稳,许会在七月三十日被大水冲毁,但没想到七月十五,卧龙堤就垮了。”
里屋,祝太守确认,“安王府给你送信说,七月底卧龙堤会垮?”
“是。”
这些实在不是林如玉能听的,叶长史上前,向沈存玉拱了拱手。
沈存玉放开怀里的娇人儿,示意她先跟叶长君出去。
出了被官兵层层把手的房舍,叶长君低声道,“林姑娘节哀,今日之事不可对外人提及。”
“多谢大人,民女明白。”林如玉给叶长史行礼,用披风上的帽子遮住头,跟随衙差经送菜的小门出了后衙,上马车返回青弋巷。
房氏见到女儿回来了,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以目光询问她事情如何。
林如玉拉着母亲进入寝室,压低声音将事情讲了一遍。房氏听完之后,闭目半晌,才道,“娇娇,咱们太弱了,必须得变强。”
不变强,纵有万贯家财也守不住,反而会招来祸事。别说什么散尽家财保平安,家财散了,还会有人欺负上门来。
林如玉抱住母亲,“董文印只知是徐露元害的祖父,但却不知他是怎么害的。女儿猜测,可能是二叔祖下的手,因为那会儿房才旺的孙子还没被抓。”
“除了他,也没有别人了。”房氏心里也不是滋味,林锦宗是公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徐露元究竟许给了他什么,竟让他能对亲哥下手,“他们父子还在大牢里关着,咱们请衙门再升堂,审理你祖父遇害一案。”
“太守大人想瞒住董文印被救活的事,所以不可能升堂再审林锦宗父子。”林如玉与母亲商量道,“娘,女儿想以探监的名义,去牢里问清楚。”
“娇娇在家待着,娘去。”公爹的死因,房氏必须弄清,否则她无法面对已经入土的公爹、出海未归的丈夫和自己的良心。
林如玉坚持道,“娘,女儿也要去。”